“先松后严”和“先严后松”,家长搞混顺序,直接影响孩子一生

很多家长管教孩子都知道要宽严有度,但是对于二者的顺序却不是很在乎,认为只要对孩子有宽有严就可以了。相比于宽严相济,其实宽与严的顺序更为重要,是“先松后严”还是“先严后松”,对孩子的影响可是大为不同哦。

家长给娃自由“过了火”,竟致学业“熄了火”

说起事业,齐总总是滔滔不绝,可一说到孩子的学习,在事业上风生水起的齐总就缄默不语了。不是他不想说,实在是儿子的学习成绩太让人着急。“你说别人家的孩子,总有一两科是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吧,我儿子哪科都不擅长,补课的时候连历史、地理在内,都要补。他倒是不偏科,就是总体成绩总倒数,你说上火不?”

齐总早些年忙于生计,老来得子,视若珍宝。他认为孩子还小,道理留着日后讲就可以,不必急于一时。吃穿用度,齐总都宠着孩子,一定要给他最好的。在教育上就更是如此,不惜高价给孩子报补课班,为了让他有个高起点,还专门去本市的重点大学聘家教。可是家教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都是因为和孩子起冲突被气走了。

“先松后严”和“先严后松”,家长搞混顺序,直接影响孩子一生

最近走的一个家教和齐总直言:“叔叔你太惯着孩子了,总是怕他累着。作业没写完就睡觉,预习不做就可以玩,跟不上了就请家教。对他管得太松了,我这做小老师的稍微施加点压力他就大吵大闹,没法教了。”

其实,开始孩子还是爱学习的,起码没有这么大的抵触情绪,但齐总“先松后严”的教育方式,希望先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等他适应了再逐渐追加压力,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的舒适度已经调节到相当高的地步,有点随心所欲了,遇到点小波折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小树不直溜,怎么能期待大树参天呢?

“先松后严”和“先严后松”,家长搞混顺序,直接影响孩子一生

“先松后严”与“先严后松”究竟差在哪?

宋朝司马光曾在《温公家范》中,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刻的分析。他说:“人之爱其子者,多曰儿末有知耳,侯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日侯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

宋朝司马光曾在《温公家范》中,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刻的分析。他说:“人之爱其子者,多曰儿末有知耳,侯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日侯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

“先松后严”和“先严后松”,家长搞混顺序,直接影响孩子一生

这是说,孩子小时候不管不教、娇纵溺爱,一般是认为孩子小,不懂事,管教无用,等长大再管教也不迟。这就好比树小的时候不去修剪,任其自由发展,长得歪歪斜斜;而到长成合抱之木,再去修剪,能不费极大的力气吗?又好比打开鸟笼把鸟放走,解开马缰绳把马放跑,再重新去捕捉,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哪如当初就不打开鸟笼,不解开缰绳更为省力呢。

“先松后严”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本身的自觉性要求极高,而且这样的孩子往往都是很有天赋的,不需要后天过多的修剪和加强,而“先严后松”的教育,则更具有普适意义,是我们更为推崇的一种教育方式。

“先松后严”和“先严后松”,家长搞混顺序,直接影响孩子一生

之所以主张“先严后松”,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的

1、“先严后松”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幼儿时期,孩子的独立判断力有限,知识经验少,对大是大非问题还比较模糊。此时对他严格要求,能帮助其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以免将来走错路,走弯路。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0-6岁孩子的教养,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很多青少年犯罪,都和儿童时期来自父母祖辈的溺爱分不开。一则公开的媒体报道称,少管所里的多位学员表示,就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他们才走上了歧途,如果当初父母和爷爷奶奶能管得严一点,就不会有今天。

须知,由宽入严难,由严入宽易。家长的溺爱让孩子丧失责任感,主动性差,抗挫折能力也差,缺乏自主性和独立动手能力。由于起初对他们的管教过于宽松,后期想要纠正就很难了,因为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成长期。

2、“先严后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习惯

孩子越小,可塑性就越高,他们的选择性和可能性也越多,此时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容易形成一种习惯,而良好的习惯也是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习惯一旦养成,往往会伴随终生,好的习惯能造就一个人,而坏习惯的养成则会在点滴间毁了一个人。

而且,小孩正是模仿能力强的时候,也愿意模仿,在他们的性格、习惯尚未养成之前,多给他们些正确的、有益的示范,他们学习会很快,效果很好。就算中间出现了差错,也能很快纠正过来。

而你让一个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长大后突然“断奶”不啃老,他会严重不适应。关键是父母在他眼中将毫无威信可言,从小让我宽松的是你,长大突然严管的还是你,这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和不信任感,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

“先松后严”和“先严后松”,家长搞混顺序,直接影响孩子一生

3、“先严后松”更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一般而言,孩子的大脑发育在0-3岁就已经完成了80%,7岁将完成90%。家长先严格教育,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这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时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活跃度尚未完善,还处于不断吸收知识和改进的过程中,是依赖于家长的把关和梳理的。

而当孩子逐渐长大,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具备了独自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家长逐渐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自由发挥,这更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更易为孩子所接受。10岁之前给孩子讲道理,10岁之后重复之前讲的道理,你会发现效果奇佳。

总之,先严后松的教育方式,能很好地贯彻家长的教育意图,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这样的顺序,更符合孩子成长规律,也更为孩子所接受,是亲子关系的有益沟通。相反,先松后严的教育方式,或许初衷是好的,但是因为孩子的自制力有限,学识和经验也欠佳,往往效果并不好,等到父母想“收线”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