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亮知識的小科普。

月亮就像地球天空中的燈塔一樣閃耀。 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目睹了太多這樣的事情,以至於我們很容易將其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人類登陸月球也最終被公眾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六個月亮知識的小科普。

幸運的是,在尼爾·阿姆斯特朗邁出第一步之後的幾十年裡,我們並沒有停止觀察月球。

這裡有一些關於地球最近的大鄰居的事情要考慮。

1. 猛烈的碰撞創造了月球。

六個月亮知識的小科普。

關於如何創造月球的主要理論是:在我們這個星球的歷史早期,一個關於火星大小的物體被撞到地球上,造成一堆盤旋在我們星球上的碎片。 碎片來自地球和物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較小的碎片粘在一起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月亮。 這個故事是在阿波羅宇航員順便從他們的任務中帶回了幾百磅的岩石時得到的。

2.月亮與地球保持同一側。

六個月亮知識的小科普。

這並不是因為它的後背害羞;它更像是一個關於地球引力的故事。月球過去的自轉速度與繞地球公轉的速度不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星球對月球的不同部分產生了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月球質量轉移到我們這邊的身體和它的旋轉成為鎖定其公轉。順便說一下,這種現象在太陽系的其他衛星上也存在。同樣有趣的是:月球內部的巨大變化使我們這邊的地殼變薄了,這意味著我們這邊有更多的古代熔岩海,另一邊有更多的山脈。

4.那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日食? 很少見。

六個月亮知識的小科普。

那是因為月球和太陽碰巧在地球的天空中大小差不多。當月球軌道與太陽相交時(從地球的角度),有時它可以完美地覆蓋住恆星。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你會看到太陽的日冕,它的過熱的大氣層在其外圍突出。但如果月球更小或更大,我們就無法看到日冕。

4.在幾百萬年後,日食將變得更加難以實現。

六個月亮知識的小科普。

月球正在非常緩慢地遠離地球,這是我們在阿波羅號宇航員在月球表面留下一個激光反射器後發現的,科學家可以在這個反射器上反射光束。這種漂移是緩慢而漸進的,每年大約只有4釐米。如果這種情況持續足夠長時間,月球和地球會被潮汐鎖在一起,從某種意義上說,地球和月球都將保持相同的臉對對方!但是太陽會膨脹成一顆紅巨星,並有可能在50億年內吞沒我們的星球,這比潮汐鎖定發生的時間要早得多。

5.月球上有水。

六個月亮知識的小科普。

考慮到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層,這似乎是一個巨大的驚喜,但這是真的:在永久陰影籠罩的隕石坑中潛伏著冰凍的水,而且很有可能在土壤下面。這些水可能是太陽風吹進來的,也可能是彗星沉積下來的,但科學家們仍在探索它的起源。沒有人確定那裡是否有足夠的冰來支持人類的聚居地,但其潛力是令人興奮的;這可能意味著我們不必從地球上運輸這種沉重但必不可少的商品。

6. 月球有大氣層。

六個月亮知識的小科普。

正如我們在前面的事實中所暗示的,月球有一種非常稀薄的大氣層,叫做外逸層。NASA LADEE任務的測量結果表明,外逸層主要由氦、氖和氬組成。氦和氖是由太陽風產生的,太陽風是一種連續不斷的粒子流,從太陽上穿過太陽系。氬來自月球內部鉀的自然放射性衰變。

7. 月亮上有飛舞的塵埃。

六個月亮知識的小科普。

特別是在月球的日出和日落前後,塵埃往往會懸浮在月球表面。這可能與帶電粒子有關,也可能是其他現象在起作用。阿波羅號的一些宇航員注意到了這種效應,並在“拉迪”號執行任務期間對其進行了詳細研究。

8. 太陽系中有更大的衛星。

六個月亮知識的小科普。

雖然我們傾向於認為月球是大的,它的直徑略小於地球的三分之一,但有更大的月球在那裡。最大的衛星實際上是木衛三(圍繞木星),它比水星或冥王星還要大。其他更大的行星,按大小排列,是土衛六(土星)、木衛四(木星)和木衛一(木星)。從這個角度來看,月球並沒有那麼大或巨大,因為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員只經歷了地球引力的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