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是如何炼成的?

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是如何炼成的?

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是如何炼成的?

——《开山大师兄》杭州站沙龙

时间:3月10日(周日)14:00-16:00

地点: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3F文艺现场

(拱墅区丽水路 58 号远洋乐堤港二期 B201)

主办:江苏人民出版社、单向空间、钱江晚报

嘉宾:许金晶、孙海彦、胡悦晗

主持人:萧耳

参与方式:活动免费,预先报名

【活动介绍】

新中国的第一批文科博士是如何诞生的?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这一批人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出来的第一批博士生具有怎么样的特点?这些博士生的学术研究之路是如何与中国近四十年巨变的时代变迁相互动的,又能赋予今天的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以怎样的启迪?

2019 年 3 月 10 日(周日)下午,独立书评人许金晶和南京出版社编辑孙海彦携他们的新书《开山大师兄》,来杭州单向空间做客,与读者们分享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的求学与研究之路,也畅谈自己写作这本书的心路历程。沙龙由杭州作家、媒体人萧耳主持,杭州师范大学青年历史学者胡悦晗老师担任对话嘉宾,欢迎广大书友参与。

【嘉宾介绍】

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是如何炼成的?

许金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和北京大学经济学双学士,前媒体人,现为独立书评人、华文好书榜评委、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创始人。编著有书籍《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浙江大学出版社)、《领读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和《开山大师兄》(江苏人民出版社)。

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是如何炼成的?

孙海彦,吉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现为南京出版社编辑,《开山大师兄》一书共同作者。

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是如何炼成的?

萧耳,作家,媒体人,高级记者,江南人氏,现居杭州。曾为多家文学期刊、时尚杂志和报纸写过专栏,在《收获》《钟山》《大家》《上海文学》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种。出版有《锦灰堆·美人计》《小酒馆之歌》《女艺术家镜像》《20世纪60年代西方时尚符号》《杭州往事》及长篇小说《继续向左》、电影随笔《第二性元素》等。

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是如何炼成的?

胡悦晗,1980—,男,湖北襄阳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访问学者。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杭州市“131”中青年人才,杭州市D类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2018年9月版),在《社会学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林》、《开放时代》、《民国档案》、香港《二十一世纪》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省部级课题两项。

【相关图书】

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是如何炼成的?

《开山大师兄: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访谈录》

许金晶、孙海彦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

本书以新中国文科各个专业方向的第一位博士作为报道对象,以访谈对话的形式,细致再现了这些学者当年博士阶段求学与训练的情况、博士论文研究与个人学术研究生涯的关系、学术研究与时代和家国变迁之间的互动等内容。

书中访谈的莫砺锋、俞可平、钱乘旦、李伯重、庄孔韶等十位学者,如今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国内各自所在领域的顶级学者。通过这样的访谈口述记录,读者足以管窥中国文科学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重建与复兴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代学人的学术之路与思想精华,值得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