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的偽軍——東方營


東方營又名為“東方誌願軍”,被調遣並服役於德國軍隊的團級或師級部隊最初的東方營是由德國軍官違反上級命令私自成立的,其中大多數士兵來自非俄國國籍的人口,波羅的海人,烏克蘭人,高加索人以及哥薩克人,這種徵兵方式很快就模式化並且在1941年集團軍中心組建了第一批東方營,並且部署在軍區後方。在1942年12月十五日德軍成立了東方士兵監察組用來監督日趨飽和的僱傭士兵。

東方營被調遣並在德國軍隊的團級或師級部隊服役,最初的東方營是由德國軍官違反上級命令私自成立的,大多數士兵來自非俄國國籍的人口,波羅的海人,烏克蘭人,高加索人以及哥薩克人,這種徵兵方式很快就模式化並且在1941年集團軍中心組建了第一批東方營,並將其部署在軍區後方。

在1942年12月十五日德軍成立了東方士兵監察組用來監督日趨飽和的僱傭士兵。這些部署在前線或是後方東方營都聽從於德國軍隊而且在東線的德國集團軍總部內都有單獨的東方部隊的參謀部。

到1943年秋天,反對建立東方部隊的人試圖將他們解散,但是東方士兵監察組卻表示如果將這等於30個德國師的427000名東方士兵解散將會使德軍面臨嚴重的兵員匱乏。對各種政治上的考慮,這些士兵被派遣至西歐和南歐的被佔領國並負責那裡的保衛任務。

關於東方營究竟為德軍補充了多少兵員至今無從查起,但即使他們有著不好的表現的記錄,但是他們仍為德軍減小了不少的負擔以及在安全保衛任務的表現是毋庸置疑的。根據1943年德軍的一份可能不完整的名單中來看,那時他們已經擁有63個東方營,一個東方團以及122個東方連為其服役。

1944年8月15日,隨著盟軍登陸法國南部,“印度軍團”趕忙撤離拉卡諾,撤退到敦鎮附近時,“印度軍團”遭到了法軍的攔截,阿里·汗中尉陣亡,這是“印度軍團”的第一次戰鬥傷亡。當印度人試圖穿過盧瓦爾河向第戎撤退時,又碰上了盟軍裝甲軍隊,不過盟軍裝甲軍隊正準備向縱深推進,沒有時間理會這些毫無戰鬥意志的特殊“德軍”。“印度軍團”一路狂奔,中途被法國抵抗組織多次“騷擾”,又有2名軍官被擊斃。


1944年冬,“印度軍團”通過阿爾薩斯撤到了德國奧伯霍芬。1945年5月德國戰敗投降前夕,“印度軍團”試圖逃往瑞士,被美法兩軍包圍,於是乖乖放下武器投降。這個曾被隆美爾元帥寄予厚望的“印度軍團”在戰爭中的貢獻幾乎為零,德國高級將領嘲笑他們最大的本事就是逃跑,連希特勒也曾說過:“印度軍團真是個大玩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