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〇二隊永和磷礦會戰 “五陽爭豔”分外香

四〇二隊永和磷礦會戰 “五陽爭豔”分外香

省地勘局402 隊作為全國建隊最早的綜合型地質隊伍之一,在地質找礦的道路上留下了堅實的腳印,從鐵礦到煤礦、從磷礦到金礦,找礦重點從非金屬礦轉向金屬礦,不斷實現找礦突破,而上世紀60年代影響深遠的瀏陽永和磷礦會戰,也使該隊逐漸邁向了一條“功勳地勘單位”之路。

歷時三年找到特大型礦。1965年,湖南省委下達了“以磷增氮以氮增糧”的批示,並隨即組織“磷礦大會戰”,主要內容有瀏陽磷勘探和礦山建設,瀏陽-醴陵磷礦輕軌運輸鐵路專線和輔助磷礦運輸的瀏陽河航道疏通,架設高壓線輸電等多項工程的建設等。其中402隊承擔起本次磷礦勘探任務,並於1965年2月開始按礦段分成3個階段進行,1965年、1968年相繼提交了馬鞍山、馬鞍嶺-樟樹沖和金獅衝3個礦段的詳細勘探報告。在3年的艱辛歷程中,402隊地質隊員通過探索與創造性的工作,出色地完成了磷礦勘探任務,在瀏陽山田灣及外圍勘探出1.03億噸的特大型磷礦床,結束了湖南缺磷歷史。

攻堅克難助力農業發展。會戰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一舉攻破了三個難題:首先解決了礦組(體)的對比和連接,1959至1960年,將26-44線之間所圈出的小礦連成了連續延伸的大礦體,擴大了礦區首採區的儲量;同時又發現了山田灣一帶巨厚的高品位礦體,使礦床達億噸規模,併為形成年開採能力近百萬噸的礦山奠定了基礎。其次,通過追索礦層,將礦層分佈範圍向金獅水庫東南延長約2000米,擴大了礦床遠景規模。最後,基於礦層對比和構造研究,查明樟樹衝、獅子嶺一帶因發育次級褶皺而造成礦層重複變厚,進一步查清了該地段主礦層的展布形態,礦體規模亦因此而擴大。據瞭解,該礦區年採磷礦石 80 多萬噸,產量佔全省的80%,成為我國有名的五大磷礦基地之一,成就了全國聞名的“五陽爭豔”,為服務農業發展作出了貢獻。(來源:湖南省地勘局 建局60週年專題 - 時代豐碑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