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游半塔郊野公园记

早起开门,见地面湿漉漉的,以为是楼上洒下来的水。走出大门,方觉出细细的小雪点飘落下来,地面上已薄薄一层白色了。天空雾蒙蒙的,小雪点落在脸上凉丝丝的,今天是元宵节又是雨水节气,小雪报春,来得正是时候,增添了几分味道。

记得那年是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们全家在爷爷家过年。正月十五晚上,一片片如鹅毛一样雪花飘落下来,在灯光下闪着银光,街上的孩子们提着红灯笼,在飘舞的雪中嬉闹着,像是画中的一群小人一样。爷爷在炉子边坐着,我在外面玩了一阵跑进屋,凑到炉子旁烤手,说:“爷爷,下雪啦!还真大啊!”爷爷慢慢地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都是有道理的。”

当时还以为这是古人押韵的诗词,后来才了解“云遮月”和“雪打灯”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是大气韵律活动的表现。这么解释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诗词有韵味,生活应该是月下品酒,如痴如醉,谈诗论道,妙不可言,这多有滋味啊!

古代的人们把雨水节气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一候时间为五天,那么再有半个月草木就返青了。

元宵佳节游半塔郊野公园记

小辛庄村南有一个比较大的半塔郊野公园,有一次我走回南路,发现这条路没有人行道,路边两侧都停满了车辆,而且路面较窄,来往车辆很多,行人走路有点不安全。听人说,从村后面可以转到郊野公园里。在这个早春的节气里,出去走一遭,感受一下野外的风光,给这段时间留下一点记忆。

很快绕到村后,发现了一条通往公园的路。这个公园开发的还不太完善,左侧的绿化树林里铺着石子甬道,右侧的围墙内全是自然生长的树木,没有甬道。

我走到一条较为宽阔的废弃公路上,一堵后砌的墙,把这条路分为两段,并没有全部堵死,行人还可以从边上走过去。左侧的围墙内,路面规整,梧桐树、杨树也高大整齐,还有一个废弃的干枯游泳池,一处楼的墙壁上有“教学楼”的字样,原来这是一所废弃的学校。大门口的墙上还贴着“请勿乱扔垃圾”、“行人非机动车请走此门”的告示。可见当年这地方,在学生上下学时段,欢声笑语,人来车往,何其热闹啊!

不知这个学校废弃几年了,肯定是近四十年来发生的事,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实证之一。

这条路两侧垂柳成行,想象当年,垂柳依依,梧桐婆娑,读书声悦耳,还是挺美的。

因道路废弃太久,干枯的野草占据了不少路面,在墙缝中,在废弃的屋顶上,干黄的狗尾巴草经过一冬严寒,依旧直立着,在季节轮回中,它们终将成为肥料,供养新一代生命的成长。古诗云“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这种奉献精神。世上万物,生死轮回,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前面停着几辆工程铲车,有一个大院子,估计是搞绿化的公司住处,两条看门狗听见我的脚步声,狂叫起来,一条没栓绳的半大狗突然窜出来,龇牙咧嘴,脖子里的毛耸立着,很厉害的样子。对于狗我是有办法的,农村的狗我见得多了,只要你不理它,自顾自走路,一点事都没有,如果多看它几眼,面露不悦或者拿东西打它,狗是会恼羞成怒的,非咬住你不放,一直追出老远才罢休。这条狗见我看也不看它一眼,只管走路,就叫了几声停息了,回院里去了。

走到大门口了,南边一大片园林被院墙围着过不去,门口的工人告诉我,前面也是公司,也有大门可以进去。

元宵佳节游半塔郊野公园记

顺着回南路往南走不远,来到另一个大门口,电动门大开着,我堂而皇之的走了进去,一位大姐在扫路面,问我是干啥的,我笑问:这不是公园吗?她说:这里面是搞绿化的。我指着旁边的树林,问:可不可以进去看看?她点头笑答:可以进去看。

这条路面像是新铺的,比较规整,边上还栽着一溜月季花,等到了季节,一定非常好看。路左侧是一大片新栽的绿化树林,铺着甬道。我觉得,不管看景色还是吃东西,都是原生态的有味道。右侧是一大片还没有规划的野树林,不过被围栏围上了。里面大树小树,自然生长,密集的样子估计在夏天,大树下的小树是很难得到阳光照射的,于是它长得更慢。大树更大更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竞争的一种现象,“适者生存,弱肉强食”是一种生存法则。

边上有一条水沟,两边的杨树都很高大,生长时间不短了。水沟用于排水和灌溉,大概很久以前这里是种庄稼的田地。现在搞绿化,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四面都是柏油马路和高楼的地方,有这么一片原生绿色之地,真挺令人欣喜的。

前面有一处竹林院墙的院子,这个季节里,柏树和松树的绿都不如竹叶的绿鲜亮,南方的竹子在北方也适应了冬季的寒冷,虽冷犹绿,绿色的竹叶上还沾着斑斑点点的白雪,有着如诗如画般的意境,这是画家多好的写生材料啊!

路边堆积的石板和石块,说明这里正在规划建设中,树林里新铺的甬道是棕红色的砖石,一片片绿化林整齐划一,有地面上满是黄色树叶的银杏林,有柏树林,有松树林,松树林里有不少砍伐后遗留的木桩,是因为松树长大了,空间不够用的,只得伐掉一部分。要是像原生树林一样,密密匝匝的,不利于生长,也不好看。有的树林看不出种类,猜测大概是栾树和槐树。有一片果树林,有桃树和杏树。早春来杏花开,不久就可以看到美丽的杏花了。

有树林的地方鸟就多,它们嘎嘎叫着,飞翔着,这里是它们的乐园。它们随便安家造窝,有的鸟把窝安在高高的树梢上,有的却把窝安在电线杆子顶上。

春天就快到了,草木发芽,虫子也就从地下或树洞里钻出来了,鸟儿也就有吃的了。大自然中的生物链是一物降一物,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路的尽头有一堵院墙,不远处拆迁后的废弃物堆积如山,一幢废弃的楼房,拆得半半拉拉的扔在那里。墙外还有一片墓地,墓碑上的红花很是显眼。这个公园是村庄发展变迁的结果,可能有部分房屋拆迁了,腾出了不少空地。远处的公路上,公交车、私家车匆忙行驶中,这个时间大家都忙着上班,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从早到晚都得如陀螺一样转起来,时间不止,生命不息,活着就得为了某种责任和义务去奋斗,不然还想怎么样呢?要是没有任何想法和目标,什么也不想干,吃了睡,睡了吃,生存的意义何在?

小雪早已停了,天空依然灰沉沉的,太阳出来了,昏黄暗淡,像是蒙了一层膜,并不刺眼。唐代韩愈有诗道:“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还不到春意盎然之时,踏春略早,但独自在园林中品味人生,自我惬意,优哉游哉!

元宵佳节游半塔郊野公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