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故乡,为什么越走越远?

时光飞逝,转瞬间,轰轰烈烈的年味尽失,看如今各大城市,人人俨然一副正儿八经的上班节奏,往日里在过年期间养成的懒床习惯,此刻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挣扎在公交车里那拥挤不堪的囧样,人就是如此,总是橡皮筋儿一样的活着,伸缩起来那样的富有弹性。

只是,尽管北上广早已恢复了正常,尽管朝九晚五的日子又重启成功,尽管那个叫做老家的地方,又开始了在寂静中等待来年春节的狂欢,很明显的,在这不短不长的过年气氛里,躺在老家的床上,那昔日的戴维摇身一变,过上了狗蛋们最习惯的纸醉金迷,逢到晌午的时候,亲爹娘的照顾,把琳达的胃灌得满满堂堂,酒足饭饱间,打着饱嗝儿才突然间惊醒,原来那个叫翠花的小姐姐如今已经锦衣还乡到了农村,在老家,在爹娘的眼里,再胖再丑的模样,那都是亲闺女的招待,哪里还需要靠什么牌子的面霜眼霜来光鲜自己的脸面,况且,装扮的再性感又能如何,在如今的农村,出门处个对象,难度早已超越了城市里巷一百倍一万倍,如今的年轻人,还有哪个对回家相亲抱有幻想?

不过,过年这几天里,生活还真如幻境一样让人迷茫,吃着饺子,唠着家常,生一坛火,在冰冷的空气里取暖,阴沉沉的天空,整天都在孕育雪花,终于,凛冽的北风还没有吹够,纷纷扬扬的雪花就兴奋的跳舞一样飘落下来,他们那急迫的样子,仿佛是春天的催生婆,不断的催促我们赶紧收拾行囊,裹紧头巾,锦衣夜行,惶惶然回到年前刚刚逃离的城市中央,本是不打算有归期计划的游子们,几天的老家生活就感觉腻了,于是,又像先前的逃离那样,你挤我扛的走在回程的路上,很快,人们各种对老家的思念,随着远离家乡的脚步,步履蹒跚的来到了北上广的上空。

于是,在互联网的热闹空间里,开始到处疯传老家的各种破败,低矮的民房,窄闭的街道,高低不平的硬化路面,只有路边拴在树桩上传来的偶尔一声牛叫,还预示着这里是我们日思夜想的老家农村,不一会儿的工夫,眼前火光一亮,不知晓谁家的麦秸垛竟被淘气的孩子点着了,那耀眼的火光通天而起,把前来观看的老乡们,脸庞照的熠熠发光,靠着屋山,晒着和煦的阳光,一街的老少爷们百无聊赖的议论着东家长李家短,长吁短叹中,聚焦的热点不过是在数落什么老家的小哥扎堆儿找不到对象,聊天的人们,兴致勃勃,他们扳着手指头,蘸着口水,和计到最后连他自己都打吃了一惊:奶奶的,咱村里的后生,超过35岁的,竟然有30多人了,难怪这后生们找个媳妇,都是这样的困难!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还不止这些:你看,一轮接一轮的乡村道德沦丧,如今也正蜂拥而至网上,祖宗的脸面被不“孝顺”的子孙们打的啪啪作响,所有的人间精彩,都汇聚到了手机那样方寸之间的屏幕上,狗蛋摇身一变又成了戴维,翠花含情,美人装扮的琳达闪亮登场,挣扎在拥挤的上班路上,汽车长鸣,地铁飞速行走铿锵有声,陶醉在目不转睛的各种新闻要闻里,我们心里日思夜想的那个故乡,不期然已变了模样。

很多时候,总觉得,故乡依然以她儿时的美好模样暂留心间,那样美好的回忆,常常引诱着你的情绪,等你试着伸手触摸时,才突然发现,原来那个令你惴惴不安的乡愁,其实早已不复存在,而心中所有的念想,与眼前的故乡一样,恍惚间,连轮廓都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