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座百年豪宅,和珅偷藏了一座石碑,上刻一个大字游客都想摸


跟着历史去旅行 第41站:北京 恭王府!

说起北京旅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天安门、故宫、长城、或者颐和园,其实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的首都,留下了太多的历史遗迹,很多建筑很多景区的背后都有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不仅是走马观花的看一看,更值得大家细细品味,比如这座恭王府。

恭王府位于北京西城区什刹海街区的柳荫街,占地约6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名气最大、唯一对外开放的清代王府。


为啥恭王府的光环这么大?那就要从他的几位主人说起了,每一位主人在中国可都是家喻户晓!首先,恭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和珅的私邸。乾隆四十年,如日中天的和珅,相中了什刹海旁的这块四周萦水,遥望西山,又离皇上家不远的风水宝地,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后乾隆去世,和珅倒台,和珅的所有资产全被嘉庆皇帝没收,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而与此同时,嫁于和珅之子的乾隆女儿、嘉庆妹妹和孝公主,仍和丰绅殷德居住在半座宅第之中。

再后来,时间到了清末的咸丰年间,宅子归到了大名鼎鼎的铁帽子王恭亲王奕䜣的名下,他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宅子也因此改名为恭王府。这位恭亲王也是一位不得了的人物,他是咸丰皇帝的弟弟,咸丰皇帝死后有帮着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垂帘听政,自已成为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被授议政王之衔,权倾朝野。


恭亲王时更是对恭王府大加修整扩建才最终呈现出今日的辉煌壮丽。著名学者侯仁之曾评价恭王府是“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到了民国时,王府被辅仁大学购买成为了教舍,新中国成立以后,又被很多单位占用,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重新恢复,对外开放。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规整、工艺精良、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真可谓气派非凡,比肩故宫都不为过。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都是以多进四合院落组成。中路最主要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在京城都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


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为葆光室和锡晋斋。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后花园部分也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山”字型假山拱抱,最著名的是,山内藏有康熙皇帝御书的“福”字碑,每个旅游的游客都要排队去摸一下。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山顶平台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

东路是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西路有一片方形水池,湖心有一座水榭,四周建有澄怀撷秀、棣华轩、妙相亭、榆关,也是格外的华美!


乘车路线:乘坐地铁6号线在北海北站下车,再向北步行一段即可到达。门票:4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