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壇名嘴系列專訪7:顏強,不看好國足能夠進軍俄羅斯世界盃

中國體壇名嘴系列專訪7:顏強,洞悉新形勢下自媒體發展規律,準確定位“恆大足球”並破解其成功之道,不看好國足能夠進軍俄羅斯世界盃

(本文所有照片由攝影師馮嘉安提供)

中國體壇名嘴系列專訪7:顏強,不看好國足能夠進軍俄羅斯世界盃

中國體壇名嘴系列專訪7:顏強,不看好國足能夠進軍俄羅斯世界盃

中國體壇名嘴系列專訪7:顏強,不看好國足能夠進軍俄羅斯世界盃

中國體壇名嘴系列專訪7:顏強,不看好國足能夠進軍俄羅斯世界盃

“體壇名嘴”這個角色實際上在當今的體育圈或媒體圈的定義越來越模糊。畢竟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體壇名嘴,或者更確切的說,著名體育評論員(解說員)只是他們從事體育相關工作的一種表現形式。現在的他們,大多數身上都被賦予多重身份,也為廣大體育迷提供著各式各樣的內容性服務。不過與此同時,大家當然也可以從“體壇名嘴”作為切入口,去了解這個多重角色的真實情況。筆者繼續中國體壇名嘴系列報道,傾盡心力為大家帶來各大體壇重磅人士的專訪,實際上正是希望達到這樣的效果。專訪來到第七篇,相信仍會持續下去。

實際上本篇報道的主人公:顏強先生(不少朋友叫他“顏總”),也是筆者認為目前在中國體壇最能詮釋上面這段話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從傳統媒體中“脫身”後,顏總身上就著實擁有多重身份,也在各種活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當然,用顏總自己的話說,他並沒有太在意外界的看法,只是一心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業……或許有時候正是這樣的不顧一切與無所顧忌,才能真正造就一個人的成功。

與顏強的第一次面對面交流是在北京,在《超級顏論》節目的錄製現場。那天記得正好是12強賽國足戰平伊朗的第二天,顏強一早從瀋陽趕回北京,下午開始錄製每週一期的《超級顏論》,請來嘉賓圍繞國足話題展開探討。筆者受邀參與觀看錄製的過程,也有幸與顏強有了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在開門見山表明專訪意願後,顏強十分爽快地答應了請求,並承諾近期到廣州後會專門抽時間做這個專訪。這個消息讓筆者備感振奮,回去後也一直等待著機會的到來,並做好專訪的各項準備。

國慶節這一天,機會終於來了。筆者一行三人與顏總相約廣州海航威斯汀酒店,於下午2:15分見面並進行專訪。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交流裡,顏總可謂充分彰顯名嘴本色,面對各種問題侃侃而談,讓在場所有傾聽者均受益匪淺。下面,就為大家呈現中國體壇名嘴顏強專訪的全部內容。

鳴(大佬鳴):說起顏強,許多球迷朋友都十分熟悉,和您相關聯的有體壇週報、網易,到現在的《超級顏論》節目、“肆客體育app”等等,首先能否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您的職業生涯,您是如何走上體育評論員這條道路的?

顏強:其實剛才你給我介紹的挺正確的,因為我最早在《體壇週報》裡就扮演過很多不同的角色。最開始是編輯,而且我最開始是做籃球的,後來才做足球。其實覆蓋的面積也比較廣,有段時間駐外當過幾年記者,回來之後可能就是一個媒體管理者的角色。然後有五六年時間可能不太乾預內容,更是做經營市場合作這方面的工作。我也管過那些銷售廣告,所以我在“體壇”十幾年的工作比較廣,積累比較多。然後去網易是在08年奧運會之後,覺得傳統媒體有侷限,我們要進入一個新的媒體時代,互聯網傳播影響比較大,希望在方面自己能夠找到一些新的發展方向。

最後自己出來創業其實是由來已久的一個想法,就是希望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到現在這樣一個生活階段、生活年齡,也結識了一些志道同和的朋友、一些同伴,大家可以一塊來從事這個事業,所以覺得我的職業生涯脈絡算比較簡單,沒有說經歷過太多挫折,應該算是比較幸運的。當然,我現在扮演的角色可能會比較複雜一些,這可能跟自己經歷過不同的崗位比較多有關係,從最開始的普通編輯,到一線的記者,然後逐步得到一些採訪,得到一些歷練的機會。比如奧運會,世界盃,包括像亞運會、全運會、歐洲盃等各種各樣的賽事涉及的比較多,由於覆蓋比較多,因此有了一定的積累。

當然,大家可能最熟悉點還是足球這塊,其實我以前做籃球有很長時間,起碼有三四年時間。然後我也採訪過從2000年開始到現在的歷屆奧運會,我覺得其他的賽事對我幫助也不小,這樣一來自己會對著體育比賽中的多重角色,絕對是一種考驗。最開始的內容管理有一些自己參與的部分,到後來有過對內容的開發這種市場方面的工作,包括傳統媒體很看重的銷售,銷售的管理和商業的合作,然後涉及到一些雜誌以及一些版權,還有一些國際合作,再有是一個相關的市場推廣,以及一些媒體的合作手段,我相信這些東西涉及各個領域,可能除了印刷以外,自己基本都接觸過並親歷親為了。

然後做網易這三年以來,應該是補齊另一段經歷,則是經歷一段互聯網時代。其中更多的是收穫了各種內容製作,內容開發以及合作這方面的工作經驗,當然可能跟我個人興趣愛好比較廣泛也有關係。但是我的工作範圍及工作領域,包括工作的方向,還是集中於體育這個板塊。所以大家可能會把我當成一個體育媒體人的角度去看。

以往的工作經歷,涉及到以往做過的一些除了文字以外的東西,其實我還做一些電視體育節目,這都是在的工作經歷當中的。可能由於得到機會,讓我可以成為一個媒體制片人,也由於得到這個行業的一些條件,再加上我自己也比較幸運,最早在長沙的時候就在湖南經視說過NBA的比賽,完整的可能有三四個賽季吧。從NBA的98-99縮水賽季開始,一直到2001-2002年,我覺得那時候的歷練對於直播比賽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更是很有意義。其實我不是很擅長說的一個人,但是在這樣環境下經歷過公眾表達後,有必要做一些自我釋放及積累。當然以前做文字、文本比較多,對一些基礎的信息以及一些表達方式有一定的培訓和積累。所以最後出來是以口頭表達的形式,自己覺得還是比較適應的。

而我後來到英國之後有過另外一些一線的積累,特別對於一些國際傳媒的瞭解變多了。回國之後我在北京電視臺前前後後講了大概有十年的英超,然後我在央視也說過一些體育比賽,比如歐冠。這幾年合作的範圍就更廣了,因為傳統電視臺的體育節目的製作,受到新媒體的衝擊非常嚴重。因此我去說英超比賽,也是在網上說的比電視臺說的更多,像新英也有過幾年的合作。當然我說的比賽還是以英超歐冠為主。包括最早我記得新浪,tom 網,這些都是解說英超的;像現在樂視,騰訊等等。

所以我覺得雖然這個傳播形式在變,但是大家對於比賽的關注,對於體育的興趣,以及體育本身的一種生活化方式的形成,它的根基沒有變,它的內涵沒有變,只不過大家的表達方式和傳播方式在不停的改變。

鳴:近幾年在不少體育產業的相關論壇、講座上也能看到您的專題發言以及作為重要嘉賓參與討論,您在日漸興盛的體育產業領域同樣非常活躍啊,這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好像是近幾年您特別關注的事業?

顏:不錯。這個可能跟我以前學的專業有關,我原來學過經濟,然後我去英國常駐幾年也得到了不少歷練。英國這個國家跟美國不太一樣,包括以前報道NBA,大家都知道,英美這兩個國家應該是體育商業化、體育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兩個國家。在整個採訪和報道的過程當中,我接觸到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專業知識也比較多。這可能跟自己以前學經濟,有這個專業興趣以及專業積累的一些內容比較吻合。包括後來我在英國唸書,學的這個方向跟大眾傳播,以及媒體的商業化有一定關係,所以機緣巧合,有了這樣一個專業的方向和專業板塊。

從2005年開始,恰巧是那個英國的精英時報在中國創立了中文網。當時這個FT的中文網的主編是我非常好的一位大哥,那時候他就邀請我每週在FT中文網上寫一個專欄。主要是一個體育經濟、體育財經的專欄,到現在也有十多年的積累了。因此自己每週都要關注這個領域當中相關的事件。實際上在2005-2006 的時候,中國在這個領域還比較薄弱。但是這麼多年通過案例的分析,通過各種事件的瞭解,自己可能也會形成了一定的積累吧。

鳴:聽您這麼介紹,積累太重要了,沒有積累就沒有轉型的成功與突破是嗎?

顏:有積累也不一定能成功的,其實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是一個成功人士,我也不能說自己有什麼成功經驗與別人分享,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興趣吧。我父母都是中文系的老師,從小就對文字、對傳播與表達很感興趣,對文學、哲學、歷史同樣有興趣,體育也是我從小喜歡的領域。所以做媒體,這兩者是一種結合。而財經這部分,應該跟我過去求學的經歷有關係。當然對於一件事物的看法,我更多喜歡從兩個角度去切入進行分析:一個是文化;另外一個就是財經。我習慣從這兩個角度去進行描述。當然自己的文章也經常受到別人質疑,比如架子搭太高,不接地氣,沒有關注細節……其實我是喜歡關注技戰術之類的內容的,只不過自己的一些專欄文章是和合作方共同制定主題方向的,因此還是以文化、財經為主。

談體育,大家真的會有太多不同的角度。任何其他領域的營養,實際上都能拿來幫助體育的發展。

鳴:作為資深媒體人,您是衝在新形勢下率先做出改變的頭幾個人,您如何看待體育新媒體的發展形勢?這種改變與突破,需要冒多大的風險?您覺得自己目前的轉型,符合您的預期嗎?

顏:我沒怎麼考慮過風險。其實我也不是特別在意這麼做是否就能成功,或是會不會有很慘痛的失敗,我不是很在意這些。我覺得即便再成功我們也僅僅是一個體育生活的講述者,我們並不是在賽場上製造傳奇,真正生產出重要內容的人,所以我們更多像是一個配套的存在。你現在說我是個媒體人,其實我自己覺得已經不太準確了,我想自己可能已經不再是個媒體人了。但是以媒體背景出身的人,他如果太把自己當回事,我覺得有點本末倒置。因為真正的明星、主角,永遠是賽場上的那些英雄。而賽場邊的一個傳播者、講述者,他要做到的是專業、有趣,能夠為比賽本身增添光彩,能夠更接地氣,能夠更好與受眾形成互動,而不是把自我放得太大。我一直這麼認為,媒體不應該有明星!傳播者不應該有明星!

差不多吧,這個問題我只能回答一半。至於預期,其實我壓根兒就沒有預期,所謂的預期,就是自己能夠比較充實、愉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這一點上我是實現了。最重要的是能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塊,並在一個有序的環境中開展工作,這一部分算是實現了。至於之前你所提的轉型以及成功,我覺得這方面不應該自己說,而是由別人去判定,由社會及周遭環境給予其一個定義。從我個人而言,我不是特別在意這點。再成功也好,我覺得個人的愉悅、滿足、充實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說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最大的變化,我算是經歷了從傳統媒體到web1.0,到2.0,甚至往更深的角度去延展的過程。從傳播角度看,我覺得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會讓整個社會更加扁平,每一個個體在理論上會得到更大的尊重。所以會有更多新的社交關係出現,它定義的原則有兩種:一是衣食住行等剛性需求;另外一種是個體基於其興趣愛好。我覺得這個其實跟中國社會的發展階段也相似,經過了三四十年高速的發展,人已經到了沉澱期,這個過程中溫飽已不是第一訴求,在滿足後第二訴求就是你的興趣、愛好。這個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一樣的。你會去不斷尋找一個自我實現的階段,這是第三訴求。在這個過程的演化中,移動互聯網給大家帶來一個更加扁平、民主,更加既趨同又尊重個性的一個平臺。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業,實際上是一個很細微的社會定位。它對於足球的喜好,對於主隊的喜好,一種新的社會關係誕生了,其實我覺得它很符合現狀。當然,這個發展的過程很難,畢竟球迷的喜好千差萬別,哪怕支持同一支球隊,他的愛好在細節上還是會不一樣,包括接納以及排斥的方式也會不一樣,還有對於信息、服務的滿足以及訴求也不一樣。所以很難用一種模式化的東西滿足所有人!我覺得用一種主流的思維定勢去涵蓋所有人,是不太可能的。現實的情況與以往已經不一樣了,比如說今晚又是一個比賽之夜,英超、德甲、西甲、法甲多場比賽同時進行,在滿足個人訴求的過程中,要努力做到“求同”,但更重要的是“存異”。

鳴:現在的自媒體很火,但真正以質量取勝的平臺不多,您是其中之一。您覺得自媒體應該有幾種類型?是否在取得一定影響力後再做會事半功倍?它的承載形式一定要多樣化嗎?

顏:從自媒體的角度分析,我覺得大致有這樣幾種類型。第一種是原來就具備媒體價值的IP的轉移。比如像白巖松這樣的,他有巨大的影響力,他有很大的受眾群,雖然他現在表現出一定的“去互聯網化”,但我相信以他這種級別的媒體人,他來做一個自媒體的產品,瞬間就會成功。因為他會把他的受眾更具體化。一個自媒體的價值是在於你能控制受眾去改變以往單項傳播的方式,能夠形成對話。也有一種,是在某個專業領域當中,這樣形成一個自媒體,也有成功的可能。因為他有自己專業的學識,他有其不同領域當中長年積累的很強的優質內容供給。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是影響力兌現,還是優質內容兌現,或者說他就是一個“網紅”,是一個具有號召力的人,他能夠把自己的粉絲從以往的傳播平臺聚集到一個新的媒體資源當中,我覺得這三種都是有獨立IP化可能的。所以我想這些成功的捷徑會比較短,沒有很多積累同樣可以成功。

我覺得大家可以參考這三者之間的優勢。第一個是你的大的影響力應如何去搭建,但這個成本會比較高;第二個是專業領域內容的輸出;第三個是對於粉絲的運營和重新的集合。來來去去無非就是人,要不就是事,要不就是影響力,要不就是優質排他性內容。還有就是“術”的運用,同樣的東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有時候會有不一樣的推陳出新的效果。將幾者結合起來看,自媒體有它成功的必然,但是一個單一的自媒體產品,或是一個獨立的小IP,它要實現未來長久的商業化,又會比較難。因為它表達的形式還是單一,其次它沒辦法形成平臺化的聚合,這兩者不具備,商業化如何去走,如果僅僅以流量換取商業效益,這個操作會越來越苛刻。

還有更多的變化,比如說電商,比如說彩票服務,比如說網絡遊戲等等煥發出來的新的商業模式,當然也還會有粉絲的經營,很多知名大號就是這樣做出來的。當然,商業化說起來會是一個更加複雜,甚至更加痛苦的話題,但是想要有長久生存力的話,你不可能不考慮這一點。

鳴:您是肆客足球app創始人,這個平臺會成為您接下來的主推平臺嗎?它的優勢是什麼?前段時間看到肆客足球這個平臺有阿森納球員玩直播的內容,引發關注,這會是未來發展的重頭戲嗎?在內容上未來有啥大計?

顏:我覺得最大的優勢在於我們對體育的理解以及過去這麼多年在體育圈裡積累的資源。我不會認為肆客體育就是一個純移動互聯網公司,我覺得我們應該是體育+移動互聯網的公司。所以它更大的屬性在於其體育方面。

可以說近段時間我個人的所有精力都會集中在肆客的運營當中。因為我希望把這個app做成未來其他工作的一箇中心平臺。此時此刻已經有很多2B這方面的事項,包括體育經濟、體育產業等方面,甚至包括體育資本這方面的事情。但你如何知道你所搭建的平臺能否足夠去承載這些業務,因此兩者之間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或許在未來,在體育產業這塊,會有由1到10的躍升,但實際上最重要的,應該是由0到1。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是把這種直播的形式常態化。我們希望所有的足球豪門、普通球隊都能出現在我們的直播平臺,我們希望這個平臺是給所有足球隊、所有喜歡足球的人一個真正提供足球直播的平臺。這當中會存在未來的社交機會。我們的app只是把框架搭好了,但在繪製領域的精耕細作,目前我們做得還不夠,但這個方向是明確的。在這裡我必須強調,我們真的希望未來在app中相關的板塊,可以看到所有的球隊。

我覺得有難度才有意義,如果沒有難度誰都可以去做了!就算是C羅、梅西這些世界頂級球星的直播,也完全有可能實現。不過我們更多會從一個球隊的角度考慮,現在app進入到一個將所有產品及服務導向轉向主隊化的階段。因為對於球迷而言,沒有一個是比主隊關係更加適合、彼此認同、彼此聚合的社交紐帶,主隊應該是最好的一種社交關係的標籤。既然能讓阿森納出現在直播平臺,那麼未來皇馬、巴薩、尤文、拜仁等等都不會難,包括恆大、國安,這些都是我們想去做的。關鍵是從這些俱樂部的角度講,他們也希望能夠通過一些方式、手段去直接面對他們自己的受眾和球迷,以一種真實社交的關係展現自己的存在,兩者相輔相成。而且我覺得移動互聯網的直播,不是需要畫面製作特別精美,這需要專業人士後期製作才能完成,手機直播更多提供的是一種實時社交的體驗。

鳴:在您的解說職業生涯當中,是否有一場比賽或是與該場比賽相關的事情令您特別難忘?分享一下。未來,是否會非常期待去解說、評論的一場比賽?是哪一場?

顏:我印象深刻的是阿森納的各種慘敗。我說過阿森納3場慘敗,都讓我記憶非常深刻:阿森納客場2:8輸給曼聯;阿森納客場0:6輸給切爾西;阿森納客場1:5輸給利物浦。這三場球印象非常深刻,因為可能這就是難以面對但又必須要去面對的事情。像比我們大一輩的張路指導,他就沒有那麼多球迷屬性,他十分反對從事足球解說的人有自己的站隊。張指畢竟是職業球員出身,他是幹這個的,說是哪隊球迷似乎不太合適。但我覺得對我們而言,很多是從球迷變成了足球的傳播者,所以你讓我們不具備球迷屬性,反倒不正常。有的人從事這行卻硬要抹平自己的球迷屬性,這反倒讓人覺得不夠真誠。我相信我的職業素質,特別是在工作的時候,我是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情緒降到最低點。當然,前面提及那幾場阿森納的慘敗讓我印象深刻,那是因為比賽踢得過於失常,這個場景的震撼程度讓你覺得不可思議,到那時候你還是會被心裡的喜好所影響。但回想那幾場比賽,我解說的過程中情緒化的表達很多嗎?不太多,我覺得自己基本能做到以一種輕鬆、愉悅、冷靜的方式去講述比賽。

以前在很多參與是以嘉賓的身份去進行評述,我可以忽略掉比賽中很多細節,而只講一些精華,或是重要的信息點。後來我在一些場合是與嘉賓共同解說,必須要把每個細節呈現到位。現在在做《超級顏論》時自己更多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引領整個話題的延伸。主持人、評述員再到評論嘉賓,這三個角色都有經歷之後我才發現,其實每一個位置、每一個角色、每一種環境下的表達是不一樣的,我從未把自己固定在某一個位置或角色,所以我對這些在心態上會比較放鬆。我喜歡做這個工作,即便你認為說得不好,對我而言無所謂,我沒有包袱。

有,每個賽季都會有,甚至每輪比賽看到賽程表後都會有自己期待解說的比賽。還有比如說像歐冠的決賽,世界盃的決賽,當然這類比賽可能會被一些主流排他性媒體所壟斷,這樣的話給我們留下解說評述的機會不多,但不可否認,沒有人不對它們充滿嚮往。還有,我特別想解說一次奧運會的開幕式或閉幕式,我覺得可能我的知識結構以及興趣愛好比較適合做這個有關,我是一個對奧運體育的傳承和體育的精神這方面積累得比較多的一個人,和這種類型相關的解說,我十分希望可以參與。

鳴:恆大足球,國內足壇一種獨有的現象,您也一直在關注,發展至今,您在總體上如何定位、評價“恆大足球”?這種模式及效應在足壇能否得到較好的複製與借鑑?

顏:我覺得恆大給中國足球帶來最大的衝擊,或者說能夠提供的最大營養,是在於它的管理效率。它的目標鎖定,以及管理效率的達成令人歎為觀止。恆大足球崛起的速度,可能在整個國際足球界都是一個奇蹟。從無到有,從接手這個俱樂部到亞洲登頂,到第二次登頂,以及近幾年一直保持的國內聯賽的強勢地位,其實這當中管理的權限,包括主帥,包括一些重要的個體,它的變化也不少,現在一共算起來就是七年時間,但是它為什麼能達成那麼高的效率,我覺得這點應該是中國足球,不僅僅是恆大在聯賽的競爭對手,甚至是整個行業的管理者都應該去了解和研究的東西。

包括國家隊的運營和管理,特別值得研究。它為什麼在三年內就能達成這樣一個目標,它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覓得成績上的突破?它為什麼能把自己的品牌傳播得比過去自己的主營項目還要出色?有一點可以肯定,恆大足球俱樂部的成功標識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如果要定位的話,我首先覺得其管理效率之高,真的值得大家去學習。不過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憂慮,恆大已經走到這一步了,繼續往下該如何?它把一個職業足球俱樂部的品牌建立起來之後,現在也一直在用這個品牌在促進自身其他行業的兌現,以及一些利益的轉化,這樣的模式能夠延續多久?

除此之外我更想去長久觀察的是,廣州恆大能持續給中國足球帶來怎樣的積極的影響?現在說白了恆大本身的強勢,和國家隊的運營之間,摩擦是一直存在的。一方面它聚合了國內大量優秀球員,讓國家隊中能夠形成一種俱樂部獨有的合作模式;但另一方面,當俱樂部的賽事或品牌利益與國家隊之間產生衝突的時候,這樣的矛盾必然存在,如何解決值得深思。

還有恆大足校,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實際上它到底想達到一個怎樣的發展狀態,是否能給中國足球的未來培養更多的人才?有了過去輝煌的七年,那麼未來的七年呢?能否帶來更多的人才?能否提高整個國家隊的競爭力?關於這一部分,我覺得可能是連廣州恆大自己都不一定能夠考慮清楚的問題。作為一個職業足球俱樂部來講,坦白說,青少年經營球員的培訓(青訓),培訓本身跟俱樂部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是那樣密切。從來就不應該要求,一個職業聯賽或是職業聯賽的俱樂部去承擔一個國家青訓的任務和使命,這完全是不合理的。

青訓更應該交給社會,應該是從學校和家庭這兩個維度來起步的,應該是普及型的。那麼足球俱樂部型的青訓,應該是最終淬火的那一個環節。大量的優秀青少年在接近它的專業體系之後,最終被選為具備成為職業球員並以此為職業的那一部分人,這個應該才是職業俱樂部和青訓進行對接而完成的。我們經常會說到一些概念性的東西,比如阿賈克斯擅長培養青訓球員,這當然沒錯。不過很多人說巴薩是青訓聖地,阿森納以青訓聞名,對於這些俱樂部,其中是存在誤差的。因為這些地方它不是做普及型青訓的,那些15、16歲的孩子去到拉馬西亞,去到倫敦,他們去到那些青訓體系並加盟的時候,已經是在各個年齡段中出類拔萃的頂尖運動員了。他們的基本技術並非在這裡誕生,8到12歲的時候這些孩子已經練成了,他們來到這裡是學習這個體系的。阿森納同樣如此,它的青訓也沒有啥了不起的,關鍵在於它的一隊敢於用人。同樣的事件回到恆大足校這裡,它似乎在做足球俱樂部不需要乾的事,它所做的也讓我不是十分明白其中的關聯。這裡或許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還值得去探索研究。

對於恆大的借鑑,我覺得國內很多俱樂部已經複製得差不多了,只不過別人投入的成本,要比恆大高出3倍、5倍,實際上恆大把這個門檻抬高了。但是如果競爭對手可以不計成本,也進行精英化選材來衝擊恆大的話,還是有競爭力的。其實這兩年大家都看到了,俱樂部之間的差距是在逐步縮小的。恆大提前一步佈局比較好的地方,不光是它的外援和主教練的引進,它是極大囤積了一大批國內球員。現在的競爭差距不是在外援身上,只要有錢都能買到世界上最好的外援。現在的競爭差別是在於國內的足球人才寥寥無幾,恆大倘若囤積了大半個國家隊的話,別人無從入手了。這樣只能用更高的成本來減小差距,那麼未來五年呢?畢竟球隊眼下依仗的國腳年歲逐漸變大,未來誰來接班?當然,俱樂部有在國奧、國青球員的環節做準備,不過這裡的競爭環境又不一樣了。通過自身造血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根據經驗往往在國際區域內具有統治力的球隊,很難通過這點完成新老交替。恆大能否實現突破?有待觀察。

當資本進入足球領域的時候,當其認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甚至改變足球規律,到最後會得到更好的結果,那就是短視,短期行為化,而沒有辦法真正去尊重足球原本的規則。一個良好的團隊要打造成型,最少也得需要三年,但在中超任何一個俱樂部,哪個主帥能得到三年的耐心?都做不到啊!就像魯能,近乎所有硬件條件上都不遜色於恆大,但它缺的是管理。沒有管理,它塑造不出自己俱樂部的文化,它也沒有自己俱樂部的氣質,這樣就容易變成一個亂局。

鳴:記得您曾經強調過這樣的觀點,足球俱樂部應該紮根社區,要有服務球迷的意識,這點目前縱觀世界足壇,您覺得哪些球隊做到了?中國國足壇有做到的嗎?咱們差距在哪?咱的球迷文化還要多久才能形成規模氣候?

顏:我覺得每一個在世界上成功的百年足球俱樂部,或者說只要是超過半個世紀存在的俱樂部,它全都是紮根社區的。舉一個反例,現在江蘇蘇寧控股國際米蘭,眼下的跡象體現他們未來很有可能介入俱樂部的運營,我覺得對國際米蘭的球迷來說,會比較警惕這種行為。因為不管誰買了國際米蘭,是中國人、阿拉伯人、美國人,其實都無所謂,對於國米球迷而言,國際米蘭在情感上永遠是屬於他們的。這方面對廣州恆大的球迷而言同樣適用,在情感上,這支球隊永遠都屬於每一個願意認同這個顏色、這個logo、這個隊徽的廣州球迷所有。也就是說不管你在俱樂部中處於什麼位置,如果你不尊重當地球迷,就是在自作孽,就是自尋死路。

因為足球俱樂部在歐洲的發展,和美國是完全不一樣的。美國的職業體育運動,四大職業體育聯盟,它從最開始創立時先有聯賽,再有俱樂部。聯賽是融合了所有俱樂部,在大的市場中存在的,首先就是以商業目標為第一原則。首先不能虧錢,其次自然是掙得越多越好。這樣它在一個大的市場中以標準化的方式去操作,這是一種現代工業化的結果。但是足球不是這樣的,足球是現代城市化發展的結果,是由大量的非城市居民湧入到城市之後,它缺乏對城市的認同,缺乏對城市文化的認可,最終在足球俱樂部中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所以美國的職業球隊可以隨意搬遷主場,除非是像紐約揚基這種與當地結合非常深的球隊例外,像一些年輕一些的球隊,一些完全生活在財經壓力下的球隊,它變遷主場是不難的。從小城市往大城市搬,是這些球隊共同的特徵,完全是基於商業的變化。美國人也接受這一點,他們會認為這支球隊並不是代表我的信仰,只是增添了我週末家庭生活中值得一去的地方。而不是說場上的球員就是本地人,就是能代表我這個區的人。這也是英美之間體育發展的差別所在。

然而足球在歐洲,恰恰是先有本土化,才有國際化的。而本土化則是最根本的,像帕爾馬這樣的俱樂部,現在已經降到第四季聯賽去了,幾乎要滅亡了。但是它絕對不會離開帕爾馬這個地區,當地的球迷該支持它的還會去支持它!這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信仰的組成,而不僅僅是我出錢你就得為我娛樂、表演這樣一個關係。在場上奔跑的人,退回去三四十年,場上11人裡可能有8個都是本地的孩子。曼聯,哪天離開了曼徹斯特,那還能叫曼聯嗎;國際米蘭,真的要國際化了,把米蘭去掉了,那就不是這個球隊了;拜仁也絕不可能離開慕尼黑……所以這種地域文化的鎖定,比它的商業屬性要高。不管曼聯在全球可以賣出多少個贊助商,它最核心的球迷就是在老特拉福德地區不到二十萬的人口。像阿森納新修一個新主場為什麼這麼難?因為它不能搬離北倫敦這個地區。現在的球場,距離海布里,步行10分鐘。這才是它的根基不動的原因。

中國足球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整個足球俱樂部的產生、聯賽的發展是一種人造行為。我們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足球俱樂部,我們的球隊都是一個體工大隊的足球隊搖身一變成為了一支足球俱樂部,僅僅是完成了一個註冊手續,它根本不重視球迷,它和球迷之間沒有先天的關聯,不是由球迷所組成的俱樂部最終在一個聯賽中找尋自己的定位,再去把自己往上推升發展而成的。因此中國足球必須要補這一課,就是如何讓俱樂部真正迴歸社區,和社區的血脈相連。但中國這30年城市化的過程又在不斷阻撓這種行為,因為過去這些年我們的變遷非常大,很多城市化的人口至今沒有出現一個減速的現象,都是一些新的移民從別的社會環境中進入城市,中國的社區根本不成型。大家的根不固定,根基不固定,社區不固定,足球俱樂部想跟社區形成關係,變得很難。所以一定意義上,以大學、學區去取代一部分社區的功能,在中國可能會比較合適一些。大學起碼有4年時間相對固定在同一個區域,而且也是最有熱情、最能被影響、吸納的這樣一個人群。

鳴:您看眼下這支中國男足國家隊最終有機會突圍12強賽進軍俄羅斯世界盃嗎?如今國家層面如此重視足球發展,咱根基薄弱的問題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嗎?中國足球的未來路在何方?

顏:我覺得進軍俄羅斯世界盃挺難的!目前中國足球的情況,如果短時間內有一個提升,那是反規律的。為什麼國家重視了就要在短時間內成功呢?以前荒廢了那麼多年,難道那些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計嗎?那些沒有上的課就不應該去補一補嗎?我覺得不應該因為國家重視了,領導重視了,就要它一夜之間改頭換面。而且想想看,現在有多少孩子在踢球,有多少能夠讓孩子們去踢球的環境,以及時間。每一個喜歡、關心中國足球的人,過去這幾年是否在時間、經濟的成本上加大了投入,如果沒有或不明顯的話,又有什麼理由期待國家隊在短時間內變得更好呢?

未來的路肯定很難走,首先是足球層面的問題,再是社會層面的問題。如果把中國足球的落後全部歸咎為社會體制的落後,我覺得是胡扯,難道這三十年中國社會沒有發展嗎?這三十年中國社會在不斷退步嗎?我相信這樣的命題不會有人承認,大家都會認為中國發展更好了,更開放了,那麼足球為什麼會走到一個相反的軌跡上呢?我覺得足球人自己更應該去反思、考慮一下。甚至是一些圍繞體育生態的周邊人士,我們也有各自的責任去探究這個問題。

鳴:今天聊了很多,也感覺學到很多東西,最後,請顏總對一直支持您、關注您的報道以及事業的球迷朋友們,說一些心裡話,或者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或是說一下您未來的大計,好嗎?

顏:沒有大計!我覺得大家享受生活,可以把運動以足球或任何其他體育運動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甚至是最健康的一種生活選擇。在這裡也與各位共勉:不管您多大歲數,不管您處在哪個年齡階段或者是在哪個城市,選擇怎樣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階段,都能夠更好的去參與運動、享受運動之美。我覺得自己每天能夠動一動,能夠跑跑步、走走路,能夠看看球,相信能為你的生活增加更多的亮色,而且能夠通過體育展開更多的社交,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那也會是一種不同的生活狀態,以此與各位共勉。

專訪心得:首先,非常榮幸能夠以面對面交流的形式與顏強先生有一個深入的交流。整個專訪歷時1個多小時,整理出上面超過一萬字的報道,足見顏強先生的重視與真誠,非常感謝。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專訪,筆者好似上了一堂與體育、足球行業相關的課,可謂受益匪淺,不少內容在反覆聆聽後依然能夠有新的感悟。實際上,簡單稱現在的顏強是中國體壇名嘴,已經不太準確了。在他身上有太多的頭銜,他也真正跨入了與體育相關的多個行業之中,因此其分享的內容才會如此精闢。希望各位朋友可以靜心閱讀這篇報道,從而對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以及現階段新媒體的冉冉升起,有一個更好的更客觀的認識。

另外,還想給大家交代一個細節,當恆大足校執行校長劉江南先生通過專訪內容得知顏強對足校有一些不認同後,表示理解之餘,也盛情邀請顏強先生可以真正來到恆大足校進行實地考察,真正瞭解眼下學校的發展情況。劉校長表示,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要想達到有深度、廣度、客觀,更希望能做到三點:1,理論要深入研究;2,要到先進發達國家實地考察;3,要有實踐探索的過程。希望一切關心中國足球青訓的人可以感受到恆大足校對這三點的實踐,真心誠意邀請大家蒞臨足校指導。

倘若能夠促成這次交流,筆者會認為這篇報道的價值又高了些,實際上大家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大家都應該有開闊的胸襟,為了更好的願景去進行深入的交流探討,用自己的能力去發揮更多的正能量作用,才是對中國足球真正有利。期待未來可以有更多積極的力量在中國足球乃至中國體育上得以積蓄併發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