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誰爭誰讓,方顯英雄本色

1955年9月解放軍正規化已經初步完成,各兵種基本健全,授銜工作逐步提上議事日程。解放軍軍銜借鑑蘇聯軍銜樣式,10年後廢止該軍銜。

1955年授銜誰爭誰讓,方顯英雄本色


1955年9月27日,授銜典禮開始舉行。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為在北京的7位元帥授予軍銜(缺林彪、劉伯承、葉劍英)。當時,林彪在青島養病,劉伯承在南京主持軍事教學工作,葉劍英在大連準備軍事演習。 同日,中南海國務院禮堂舉行將官授銜典禮,周恩來為1042名開國將軍分別授予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軍銜。

解放軍評定軍銜主要考慮三大主力紅軍(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與新四軍、五大野戰軍(一野、二野、三野、四野與華北野戰軍)。

比如,在十大元帥中,朱德是解放軍總司令,定是元帥,資歷更是無人能及,參加過辛亥革命,這在十大元帥中獨一份。十大將軍中只有張雲逸參加過辛亥革命,建國初主政廣西時或因地方主義被批判,才被授予大將軍銜,但享受開國元帥待遇。

其餘九位元帥分別代表不同部隊,如彭德懷代表一野,林彪代表四野,劉伯承代表二野,賀龍代表紅二方面軍,陳毅代表新四軍、三野,羅榮桓代表政工在軍中地位,並非四野,徐向前代表紅四方面軍,聶榮臻代表華北野戰軍,葉劍英則一直是“軍方在政壇上的代表”。

除這些因素外,其次還有時任職務、資歷、業績等因素外,將領們在早期革命幾個重要時期表現,也對授銜結果有所影響。

1955年授銜誰爭誰讓,方顯英雄本色


軍銜是軍人榮譽,是過去戰功、資歷象徵。在正式授銜前,解放軍評定軍銜工作業已完成。但軍銜競爭十分激烈,並不是一團和氣。個別將領得知自己軍銜後,極度不滿,牢騷滿腹。

猛將許世友對自己名列上將不滿,甚至去找周恩來說情。周恩來回應:“粟裕也只是大將。”許世友立即啞口無言。

還有許世友老戰友王必成(曾任華野六縱司令)不滿軍銜,去找老上司譚震林(曾任華野副政委)。譚震林考慮其戰功,覺得有些過意不去,於是向上級反應情況。沒想到不僅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譚震林還被狠狠批評一頓。王必成終被評為中將。

林彪部下鍾偉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四野十二縱隊司令、四十九軍軍長,與之平級的人大多被評中將,但他被評少將,為此罵人。鍾偉公開說他的少將肩章是帶到狗尾巴上去!林彪知道後,把鍾偉叫去狠狠批評了一番。

還有一個最為熟悉不過的,就是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原型是二野劉伯承鄧小平老部下王近山,因爭銜遭到鄧小平批評。

上述四人性情耿直、作戰勇猛,均為一代悍將。

原四野參謀長劉亞樓,授銜時已經擔任解放軍空軍司令。據悉,原四野司令林彪也在為這位老部下爭大將軍銜,致信毛澤東,大意是建議在授大將軍銜時考慮井崗山對中國革命的重大意義。

1955年授銜誰爭誰讓,方顯英雄本色


有爭也有讓,毛澤東帶頭堅辭不授大元帥軍銜,也不要勳章。 毛澤東說:“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嘛!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也不方便。依我看呀,現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評軍銜好!” 毛澤東又轉身,詢問已經轉業到地方工作的劉少奇、周恩來:“你們的軍銜還要不要評啊?”他們倆擺擺手:“不要評了。”被列入大將名單的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也紛紛表態:“不要評了,不要評了。” 彼時,劉少奇、周恩來已經主持黨務、政務工作,他們拒絕元帥軍銜尚可理解,在軍中掛名的鄧小平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拒絕的理由,然而,在他的堅持下,他成了中共軍委的12位委員中,除毛澤東之外,另一個沒有元帥軍銜的人。

彭德懷多次指出:“我並不需要這個牌牌,也夠不上什麼元帥,如果要評的話,也很難說評個什麼‘將’是合適的。但這不是個人問題,倘不評一些元帥,就會使一些人難得依次評下去。”

許光達在得知自己將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消息後,還曾主動給毛澤東等軍委領導寫了一份“降銜申請書”。

讓銜的還有解放軍總幹部部副部長徐立清、解放軍訓練總監部軍外訓練部副部長孫毅、河北省軍區石門軍分區司令白志文(紅軍時期擔任過師長)、華北軍區空軍司令段蘇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