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始終是創新的前沿陣地

親歷者說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梁勝

企業爭做“白菜心”

用北京0.35%的土地貢獻全市近20%的工業增加值,說起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很多人聯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高精尖”。但在五年前,開發區曾面臨痛苦轉型,數十家企業在當年關張或外遷。

開發區的產業會空心化嗎?外界有疑慮,內部有壓力,但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心裡有譜。

2013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率領中央政治局成員到中關村集體學習,梁勝負責向總書記介紹北京集成電路產業。“總書記十分關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了很多問題,我們原本準備的8分鐘介紹延長到了28分鐘。”“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引進培養人才”——總書記當時的囑託讓他印象深刻,備受鼓舞。

北京走上減量提質發展的新路,開發區必須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優化產業佈局,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精育“白菜心”。開發區管委會很快統一了思路:在全球產業調整中找定位,在國家面向未來的產業佈局中找位置,在科技競爭的領先一步中找先機,在與三大科學城的互動中找呼應。

通過相關政策調整,開發區出資回購了企業退出的土地,新進來的企業必須符合開發區的產業定位,“騰籠換鳥”後,高精尖成了開發區的天然屬性。企業融資、人才引進新政不斷推出,精育“白菜心”的基礎——土地、資本和人才紛紛盤活。

促進結構調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發展新常態……總書記近年來的重要論述,讓開發區的管理者和企業家受益匪淺。“總書記的指示我們越學越明白,開發區的結構調整方向對了!”梁勝說。

開發區行業結構調整碩果不斷,產業結構也在更新換代:京東方生產附加值更高的高端產品,市場佔有率接近四成;中芯國際的芯片製造能力不斷提高,逐漸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差距,集創北方等芯片設計製造企業在開發區相繼投產……

2018年,開發區發展勢頭更為強勁,生產總值實現1500億元,稅收達到600億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了約60%和100%。梁勝說:“開發區這片熱土,始終是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的前沿陣地。”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負責人 扈德輝

把中關村創新生態“帶土移植”

“我們為什麼來保定?就是要把中關村的創新生態帶土移植!”春節後剛一開工,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負責人扈德輝就召集團隊的20多個“企業服務員”,開起了新年動員會。

剛剛過去的2018年,他們交上了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績單:入駐企業總量達277家,重點企業產值17億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佔比超七成,北京企業佔比超過一半。雙子座大廈接近滿員,2016年才啟動運營的創新基地已引入多個重大產業化項目,入駐率近70%。

“現在,創新中心每騰出一個空位,就有3家企業在排隊入駐。”扈德輝的電話從早到晚忙個不停,不少都是來打聽是否有入駐機會的潛在對象。

150公里,40分鐘,風馳電掣的高鐵,將北京和保定兩座城市連成一體。2014年2月,習總書記視察北京,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緊接著,中關村在津冀多地發揮創新協同作用的腳步開始加快。

2015年4月,中關村首個京外創新中心在保定雙子座大樓掛牌,由扈德輝和他的三位同事組成的“創新四人組”從中關村出發,正式入駐保定。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是中關村“走出去”的第一個項目,而中關村最有價值的是其創新文化和創新基因。因此,創新中心掛牌伊始,扈德輝和同事們就設立了將中關村創新基因“帶土移植”的目標。“落實習總書記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囑託,中關村必須當好排頭兵。我們絕不是隻做招商引資,而是讓創新理念在保定形成氣候,使創新中心真正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人才交流會、企業家沙龍、創新匯大講堂、投融資接洽會……根據企業需求,利用中關村的創新資源,中心組織的各種活動一個接一個。一場場牽線搭橋、資源對接活動後,有保定的傳統企業成功藉助外腦搭建了自己的電商體系,有北京的科研團隊找到了產業化生產的空間,有當地的科技企業在京津冀之外找到了技術合作夥伴。

對創新中心來說,交出什麼樣的成績單最能令人滿意?引入大項目、大品牌?這些自然好。可是,如果引入了大企業、明星企業,但只是將核心價值有限、未來發展空間較小的業務板塊落戶在保定,仍無法達到扈德輝這支中關村團隊來到保定的初衷。

因此,運營團隊篩選企業時,除了嚴格按照智能電網、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研發和智能製造五大產業定位篩選企業,也著重引入有巨大發展潛力、具有核心技術、有科技成果轉化需求的項目。

核心技術來源於天壇醫院的血管機器人項目來了,在北京完成了核心研發和實驗室樣機試製後,項目的生產和部分研發團隊進入創新基地,最近正在裝修廠房,將科研成果推向批量化生產;主營半導體器件關鍵材料及裝備、北京大學半導體材料研究專家創立的中創燕園來了,在這裡建起的半導體實驗室和廠房,加速著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研究成果產業化落地的夢想……

2018年,創新中心進一步加大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的關注和引入,共引入8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而幾年後,這些如今正處於轉化中的項目都將從一棵棵“小苗”,慢慢成為“大樹”。

選苗的同時更要育苗。2019年,創新中心還將以專門孵化初創團隊的雨林空間為平臺,打造“選種-育種-加速-產業化”全生命週期的雙創服務模式。

中關村管委會產業處處長 張宇蕾

抓住引領技術革命的創新“小火苗”

全國人工智能企業共計4040家,其中北京市人工智能企業1070家,是當之無愧的人工智能創新高地。其中,既有北京位於科技前沿的稟賦因素,更是前瞻佈局、精心培育的結果。

中央政治局學習來到中關村,當時張宇蕾負責布展準備工作。她記得,3D打印、大數據、基因組學、新型顯示、量子通信……在這些最前沿領域的項目展板前,領導們聽得非常認真,不時提問,與企業家、科技專家們進行了很深入的討論。原定7位技術專家、企業家進行彙報,最後有13位對自己所在領域的科技創新進展進行了講解。

變幻莫測的新技術時代,如何抓住引領下一代技術革命的創新“小火苗”?又如何推動這樣的火苗成為引領產業升級的燎原之火?這是中關村產業發展深感困惑的難題。

“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習總書記的話讓張宇蕾和同事們豁然開朗。

平日裡與企業、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走得很近、頻繁交流的管委會工作人員跑得更勤了。張宇蕾和同事每週至少有2到3次去企業調研走訪,或將企業請上門,瞭解他們創新創業中遇到的難題。剛剛過去的2018年裡,僅產業處一個處室,工作人員與中關村企業的當面交流就有500多次。

幾年前,大數據產業開始在中國顯露苗頭。通過與一線企業、科學家、投資機構等創新主體的密切交流,中關村管委會意識到,大數據不僅僅是IT產業的新機遇,對於基因編輯、工業製造等眾多行業和領域,都將成為引發效率變革的關鍵資源。

很快,中關村管委會推動成立了全國首個大數據產業基金、大數據重點實驗室,並出臺相關產業支持政策。中關村的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依託大數據產業的人工智能產業也在中關村率先發芽、繁衍起來。去年,全國首個地方性支持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政策在中關村發佈。

下一步,中關村將加速在人工智能產業佈局5個重大示範應用、搭建5個產業平臺,發揮中關村在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產業優勢,在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躍升的過程中,以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利亞德集團董事長 李軍

讓“中國屏”閃耀世界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會場到國慶60週年閱兵的天安門廣場,從大屏電視機到巨幅戶外廣告屏,一家中關村企業——利亞德集團的LED顯示產品,竟悄然佔據了14%的全球市場份額,近年來一躍成為顯示行業內的世界級龍頭企業。

五年前,利亞德集團董事長李軍曾經在展示中心為總書記講解。“希望你們能繼續努力做全球龍頭企業,為中國爭光。”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常在耳畔迴響,也激勵他勇敢向前。

這五年來,利亞德靠著科技創新實現了高速發展,市值上漲30倍,營業收入增長11倍,淨利潤增長20倍,業務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令人驚歎的巨幅卷軸和美輪美奐的夢幻五環就是利亞德的傑作,它的產品還走進了聯合國、蘋果公司和美國電視臺,英文名字LEYARD成了被外國人所熟知的“中國屏”。

創新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唯一出路。在李軍看來,只有靠創新驅動發展的企業,才能實現業績的快速增長。總書記的囑託讓他更堅定了利亞德發展的目標——專注產品技術創新不動搖,讓世界認可中國的視聽科技產品品質。

這幾年,利亞德自主研發的高清顯示技術“小間距顯示”,成了獨步世界顯示舞臺的武器。這種顯示技術所用的LED芯片一直被國外壟斷,十分昂貴,搞自主研發,不少從業者“想都不敢想”。

利亞德不斷加碼研發投入,幾百名研發人員日夜攻關,終於將LED顯示屏像素間距從2.9mm研發升級到1mm以內,拼接屏幕理論上可以做到無限大,原材料LED燈的價格也從2塊多錢一個降到了2分多錢一個。

在中關村紮根創業20餘年,李軍深知中關村的優勢其他地方沒法比,深厚的人才基礎、豐富的信息量、集中的技術研發資源,都讓中關村的創業生態有靈魂、有文化、有基因。“中關村的奮鬥氛圍,會推著你去不斷創新。”他感慨。

威努特運營管理部總監 趙豔

闖出創業新天地

坐上城際高鐵,趙豔開始了她每兩週一次往返北京、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的短暫旅程。不到2個小時,她就將出現在威努特位於天津濱海的辦公室裡。

春節假期前一天,天津威努特剛剛傳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經過一年多的攻堅準備,公司獲得了全球工業控制領域最具權威的安全認證資質,成為我國第一家獲得這一殊榮的中國企業。

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的展廳裡,威努特設置的一條模擬針對智能製造流水線的攻防演練平臺令參觀者頻頻駐足。與人們日常使用的互聯網一樣,工廠、電力、石油等工業領域的網絡也存在漏洞。如果電廠、煉油廠網絡中出現安全漏洞、被別有用心的組織或個人攻擊,輕則導致一條流水線癱瘓,重則可能讓電網、煉油廠等工業網絡垮掉,後果不堪設想。提供工業網絡安全解決方案——這就是威努特的工作。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

2016年,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掛牌。看上威努特的技術能力和發展潛力,園區向威努特遞出橄欖枝。機會來了,敏銳的創業者開始計算成本。“天津離北京夠近,人力、房租等綜合成本比北京低,也有承接科技項目轉化的空間,可行。”趙豔和公司創始人一同盤算起來。

為了引來北京的“金鳳凰”,濱海也瞄準北京科技企業的需求痛點,給出了極具吸引力的條件: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威努特工業安全產品需要的倉儲面積很難得到滿足,而濱海中關村一次性拿出了一棟三層樓給威努特,不僅倉儲、辦公空間全解決了,還能免租金入駐三年。

趙豔和同事們經過調研瞭解後發現,天津擁有大量的工業企業,尤其是高端製造業走在全國前列。這樣的條件,既為威努特的技術、產品提供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市場區位,又讓威努特特別符合天津重點發展的產業方向。

那還猶豫什麼,走!2017年,總部位於北京海淀區的威努特正式在濱海中關村設立子公司。子公司不僅成為威努特立足京津冀輻射全國的供應鏈服務、倉儲物流中心,還承擔了部分重要研發工作。

落子天津,也為威努特網羅各地英才提供了更深更長的觸角。

王方立老家在河北,大學畢業後進入天津威努特,他成功落戶在了天津,成了威努特漏洞挖掘團隊的技術骨幹。

像王方立這樣的人才,在天津威努特還有不少。“天津團隊吸引了不少東北、河北、西安等地的優秀人才。這些人才在北京想落戶可能難度較大,但在天津就能更快地紮根,人才公寓、人才補助等當地提供的政策扶持,都能讓人才在公司發展得更好、更安心。”趙豔說。

如今,成立5年的威努特已經擁有二十餘項技術專利,產品也已在天津大港油田等石油、電力、軌道交通領域廣泛應用。

與威努特一樣入駐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的北京企業還有不少。春節假期剛過,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內,掛有北京牌照的汽車不時穿梭,各辦公樓宇人員出入頻繁,一片繁忙景象。2016年11月掛牌以來,新增註冊企業941家,其中來自北京的企業240餘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