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流行”商譽減持 他們真的都“虧”了麼?

1月30日浙江莎普愛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佈2018年度業績預報,報告顯示,2018 年度,公司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 億元到-1.1億元,出現虧損。

預報中指出預虧主要原因為,莎普愛思藥業子公司強身藥業銷量同比大幅下降,本期強身藥業經營出現虧損。

預報中稱,強身藥業因未完成相關業績承諾,莎普愛思藥業收購強身藥業時所形成的商譽出現減值跡象,基於謹慎原則,預計計商譽減值損失1.78億元。

這份預報似乎在說莎普愛思藥業踩中了“商譽減值”的雷點而使得股價轟然下跌。但如果放眼整個A股市場,這段時間自曝“商譽減值”的公司卻不在少數。

這是寒風中A股市場的流行趨勢嗎?不妨先看看什麼叫“商譽減值”。

簡單來說,一家公司的淨資產(包括有形和無形資產)是1000萬,另一家公司收購它時花了3000萬,那麼多出來的2000萬就會進入收購方的資產負債表,也就是商譽值——它實際上是這筆收購所付出的溢價。

OK,明白了商譽這一概念,再來看看A股市場上公司的“流行做法”。

據報道,截至1月30日,商譽引發A股爆雷的4天裡,至少260家公司預虧超2800億。超10億的“巨雷”達87家。

A股“流行”商譽減持 他們真的都“虧”了麼?

而30日這天的驚險程度堪稱“驚悚”。這天虧在前三的是:天神娛樂預虧78億,市值44億、華業資本預虧50億,市值32億、利源精製預虧48億,市值32億……相比之下,幾天前的10億,20來億都是小意思了。

然而必須確認的一點就是,不管上市公司爆出多少“商譽雷”,商譽的本質是中性的,其披露時間也掌握在上市公司手裡。

可2019年1月4日,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討論了商譽減值改攤銷的問題。大部分委員認為,攤銷(每年按比例減少)比減值(按“意願”計提)能更好地實現商譽減記至零的目標,而且成本低便於操作,有利於投資者理解,可增強企業之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解釋一下,就是每年披露一點商譽,與一次性披露的區別。但上市公司顯然不會回去頑強地賭一把——連續三年利潤無法覆蓋商譽攤銷,就表明要虧損退市的。

A股“流行”商譽減持 他們真的都“虧”了麼?

接下來就開始了上市公司一次性披露商譽減值的大潮——你可以想象為一家公司狠心一次挖下身上一塊肉——把商譽一次性大幅減值掉,這可比每天挖一塊肉輕鬆利落多了。

可以說面對寒冬,資本市場也在不斷調整自己。和莎普愛思藥業同行業的人福醫藥,也在1月29日下午披露了2018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18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出現虧損,虧損額為22億~27億元。公告稱,經過減值測試,公司擬計提商譽減值損失及無形資產減值損失合計約30億元。

這樣看來,人福醫藥的“雷”比莎普愛思大很多。但在“暴雷”的轉天,市場並沒有出現過度的擔憂,反而因為人福醫藥主動披露商譽減值,而導致市場信心激增,反映到股價上呈現了上揚的趨勢。

這一大波商譽減持的背景下,投資者對於商譽“觸雷”越開越抱有理性的看法和積極的態度面對。莎普愛思藥業對其商譽減值信息的披露也帶著樂觀的態度和對未來經營積極的心態,畢竟輕裝上陣,才是面對寒冬展現體格的不二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