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家企業發佈減持公告,“股災大救星”為何紛紛抽身?

作者|一顆手榴彈

150家企業發佈減持公告,“股災大救星”為何紛紛抽身?


據巨潮資訊網數據,3月16日,今世緣(603369)、銘普光磁(002902)、迦南科技(300412)相繼發佈了相關減持公告。據統計,在2019年3月以來,已經有超過150家上市公司發佈了減持公告。

總體來看,減持動作居多的主要涉及到生物醫藥類、電子科技類以及傳媒類相關上市公司,金融界有相關分析師表示,當下市場行情的持續回暖,也使得諸多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呈現出攀升的趨勢,在一方面成為了股東們加速減持的催化劑,另一方面,清倉式減持、變相減持甚至是違規減持等現象也日益突顯。

十餘家公司“清倉式”減持

這個三月,已經有十餘家公司涉及到“清倉式”減持。

諸如在三月發佈的減持公告中,新五豐(600975) 股東湖南高新創投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擬減持全部所持公司股份(15.96%);騰龍股份(603158)股東鑫盛富茂表示擬清倉減持騰龍不超過1.47%的股份;輔仁藥業(600781)股東萬佳鑫旺擬清倉減持公司5.90%股份;海峽環保(603817)持股5.54%的股東瑞力投資擬在6個月內清倉減持;晶方科技(603005)也表示持股1.83%的股東英菲中新擬在6個月內清倉減持股份;炬華科技(300360)持股3.56%的股東餘欽擬6個月內清倉減持,此外,其股東正高投資也擬減持炬華科技不超過1%的股份……

還有一些上市公司通過換購等方式變相減持。

3月12日,中興通訊(000063)就公告表示,控股股東中興新通訊有限公司擬將其持有的不超過4192.67萬股A股股份(約佔總股本的1%)認購工銀瑞信滬深300ETF基金份額。

此外,3月14日,三七互娛(002555)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吳緒順在12日將持有的公司股份2120萬股(約佔總股本的1%)來換購銀華MSCI中國ETF對應的基金份額。

公告顯示,在上述換購完成後,吳緒順將持有公司股份1.09億股,持股比例5.12%。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批“減持潮”進行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涉及違規減持的案例。

在3月初,神力股份(603819)的股東中科金源就在3月1日、3月4日,通過集中競價累計減持公司股份達10萬股。然而,此項減持計劃並沒有提前15個交易日進行預先披露,涉嫌違規減持。

艾華集團(603989)也在近日公告表示,公司股東、湖南艾華投資有限公司一致行動人曾麗軍在未預先披露情況下,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減持公司股份15000股。

而據福達股份(603166)公告瞭解,公司實控人的一致行動人黎桂華也在未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的情況下,其家屬在3月7日通過集中競價減持福達股份達27000股,違反了《證券法》相關規定。此外,在此次減持操作中,黎桂華家屬還操作失誤以6.79元/股的價格買入公司5000股,受到行業內外關注。

對比2018年3月,僅30多家公司發佈減持計劃,然而2019年以來,A股市場逐漸回暖,迎來的卻是密集的“減持潮”,此番頗為反常的股市現象引人深思。在上述這些花樣百出的減持中,為投資者留下了一個疑問——這些股東們如今為何頻頻減持?

資金需求仍為主要因素

在中新經緯報道中,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在通常情況下,大股東減持的原因包括缺乏資金、對公司前景不予看好亦或是一些大股東需要進行戰略調整因而放棄相關不必要的項目。不過,董登新介紹,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大批上市公司股東減持更多的在於企業對資金的缺乏,可能與對公司未來前景是否看好沒有太大的關係。

經反做空研究中心研究總結了解,此次大批減持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樣,其中主要涉及到個人或企業的資金需求,除此之外,大批解禁股到期以及股東為緩解股權質押風險而減持的比例在今年也佔據了極為明顯的份額。

在眾多減持公告中,上市公司股東以個人及公司經營需要資金為由仍然為多數。一些大股東產業資金需求量高,機構融資壓力大,急需資金迴流。經濟觀察報援引一位華東地區的公募基金經理觀點認為,現在股市熱度相對較高,減持也是比較好的時機。

諸如在3月14日,煉石航空(000697)發佈公告表示,公司控股股東張政由於資金需要將自己持有的1340萬股股份(佔總股本的1.9952%)於2019年3月13日以大宗交易的方式轉讓給四川發展國瑞礦業投資有限公司。

3月12日,騰龍股份(603158)發佈公告稱,其股東鑫盛富茂由於自身經營以及資金需要,擬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200000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份的1.47%。

3月10日晚,據起步股份(603557)發佈的公告顯示,股東邦奧出於自身資金需要,擬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845.44萬股(即不超過總股本的6%)。

炬華科技(300360)在3月9日披露的減持公告中,對其實施減持的股東餘欽以及杭州正高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兩方的減持原因都為“個人資金需求”。公告顯示,這兩大股東將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等一種或多種方式進行減持,其中,股東餘欽預計所減持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 14580000股,(不超過總股本的 3.56%);股東正高投資預計所減持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 4096191股(不超過總股本的 1%)。

3月5日晚,海峽環保(603817)發佈公告表示,公司股東瑞力投資因自身資金需求,計劃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2492.90萬股,(不超過總股本的5.54%)。

緩解股權質押風險受關注

東北證券的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2018年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東股權質押的風險較大,多家企業的大股東們都存在資金鍊緊張的情況,為了緩解質押壓力,許多股東們紛紛選擇了出售股票,是今年“減持潮”中值得關注的一大重要原因。

例如在3月11日晚間,太安堂(002433)發佈了一則減持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32.81%的太安堂集團有限公司擬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833.86萬股(即不超過總股本的5%)。

而在公告中,太安堂也披露了股東減持的原因,即為為增強流動性,降低股權質押比例。

3月8日晚,順灝股份(002565)發佈減持公告表示,公司控股股東順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王丹,擬以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399萬股,(即不超過總股本的1.97%)。其中,順灝投資以及實際控制人王丹持有公司股份合計為38.91%。

公告顯示,順灝投資與實際控制人王丹出於股票質押融資的期限將至的原因,需要減持部分股份用來歸還股票質押融資的貸款。

此外,三月進行了大規模減持的立訊精密(002475) 也表示其控股股東出於股權質押壓力,為“償還銀行借款,降低股票質押率”,因此在解除質押後進行了大規模減持。

據公告顯示,在3月4日,立訊精密稱公司股東已經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4607.15萬股,(佔總股本的1.1197%),而經估算,立訊精密此番減持金額已經達到9.81億元,一度受到業內關注。

限售股解禁加速“減持潮”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迎來了大批限售股解禁,這似乎為股東們“抽身”提供了一個最佳時期。

3月13日,赤峰黃金(600988)發佈公告稱,自 2019 年 4 月 3 日至 2019 年 8 月 30 日期間,公司股東譚雄玉擬通過集合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赤峰黃金股票總計不超過 21181242股,而譚雄玉及一致行動人在本次計劃減持總計不超過28452884股。

據公告瞭解,股東譚雄玉、王國菊、譚光華、等一致行動人,在2015 年2 月以其持有的郴州雄風稀貴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現為“郴州雄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限售期 36 個月,已於 2018 年4 月 17 日上市流通。而早在2018 年 6月至12 月期間,譚雄玉及其一致行動人就開始減持公司部分股份。

不久前,邊緣計算概念龍頭股網宿科技(300017)高管大幅減持受到關注。3月11日晚,網宿科技披露了公司股東以及董事、高管的減持計劃,表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陳寶珍擬減持公司股份不超1.46億股(佔總股本的6%);公司副總經理儲敏健、副總經理黃莎琳以及一眾高管擬合計減持不超821萬股(佔總股本的0.42%)。

公司方面對減持表示為出於資金需求,而據多家媒體報料,在3月14日,網宿科技將有2.43億股限售股份解禁,約合解禁市值達到37.81億元(佔總股本的10%)。而公司在限售股解禁前,高管大幅減持,引發了股民的爭議。

據瞭解,在2016年,九泰基金、博時基金等機構的多個資管以43.95元/股的發行價參與了網宿科技的定增,期限為三年。兜兜轉轉,如今算下來這些定增的股東們已經套住將近一年的時間。如今在一批又一批的限售股解禁之下,公司大股東以及高管們或許更加按捺不住要紛紛“抽身”了。

作者|一顆手榴彈

(溫馨提示:本文引用數據,均為官方數據,或為公開報道,未使用任何內幕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