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2017年9月7至9日,2018 武魂武道( 北京) 國際武術文化節暨首屆武魂武道( 北京) 國際武術邀請賽在北京市房山區燕山體育館隆重舉辦,來自全國各地及蘇丹、毛利坦尼亞、斐濟等國家的400餘名武術界同仁齊聚一堂,展示、交流技藝,探討武術傳承、發展之路。

本次活動由國家武術院、北京武術院、北京市房山區體育總會、北京市房山區文化委員會、北京市房山區上方山地質公園管理處作為支持單位,北京市房山區燕山地區辦事處主辦,《武魂·武道》雜誌社、北京體育博覽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承辦,北京武魂武道國際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市房山區康健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河北深州李老能形意拳研究會、北京市豐臺區武術運動協會、北京市房山區武術運動協會、北京市順義區武術運動協會、北京形意拳研究會、北京陳式太極拳研究會、北京武術理論文史研究會、北京鳴生亮武學研究會、江蘇省鎮江市孫式太極拳研究會、北京大興武術社、北京四民武術社、北京鮑氏武術社、山東濟南形意拳研究會、徐州李老能形意拳研究會、北京寶隆武學研修中心、北京真武堂武術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北京武悅體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協辦,眾多媒體全程跟蹤報道。

《武魂》雜誌創刊於1983年,30多年來《武魂》雜誌一直秉承“弘揚尚武精神、闡發功夫神髓、傳播養生理法、探索天人奧秘”的辦刊宗旨,受到了海內外武術愛好者的喜愛,曾先後榮獲“北京市優秀期刊”、“中國武術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武魂》雜誌於2017年1月分名《武魂·武道》雜誌,雙月刊,自辦發行。《武魂·武道》雜誌繼續延續老《武魂》風格,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以雜誌為平臺,堅守傳統武術陣地,加強對傳統武術的保護和繼承,抓好傳統武術的社會推廣普及工作,盡到了一個傳統武術雜誌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竭誠為廣大武術愛好者服務。《武魂·武道》出版人、主編邵守俊,1960年出生於北京房山,中國武術七段,國家武術一級裁判員,曾擔任北京房山區武協副主席、中央電視臺“康龍武林大會”專家評委,自幼習武,先後向北京陳式太極拳開拓者陳發科弟子劉振幫、原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路軍武術教官李炳臣弟子郭純學習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形意拳,向陳式太極拳第十八代傳人田秀臣、馮志強、陳照奎和尹派八卦掌第三代傳人張慶廉的弟子徐世熙學習陳式太極拳、尹派八卦掌,並經徐世熙引薦,得到馮志強親身指導,拜“鐵臂沱南俠”韓其昌之子、中國公安大學高級教官、中央電視臺“康龍武林大會”總裁判長、北京梅花樁拳研究會會長韓建中為師,學習梅花樁拳、形意拳,經韓建中引薦,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意拳代表性傳承人、深州李老能形意拳研究會會長張玉林為師,深造形意拳。他熱愛武術事業,致力於武術的傳播、發展,為促進武術界同仁的交流、團結、提高,他發起創建了本次活動。

作為本次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以武論道”——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於8日下午在《武魂·武道》雜誌總部基地會議廳隆重舉辦。出席論壇的有原國家武術院副院長、原中國武協副主席張山,原北京武協秘書長毛新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意拳傳承性代表人、深州李老能形意拳研究會會長張玉林,北京大學武術教授李士信,陝西省武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宋斌,原河北省武協副主席、原秦皇島市武協主席李瑞保,非遺臨清潭腿代表性傳承人、原北京臨清潭腿研究會會長隋世國,北京人文大學研究生導師武士俊,原北京市武協副秘書長、原北京孫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原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世勤,終南道家武術養生研究院名譽院長、陝西省武協副秘書長張世昌,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少北拳代表性傳承人、原秦皇島市武協副主席、山海關少北拳研究會總督導張金富,原陝西省寶雞市武術協會會長閻海峰,濰坊市尚派形意拳交流中心劉志強,濰坊市四通捶研究會副會長、濰坊市四通捶拳社社長李福林等。論壇由原北京形意拳研究會監事長孫緒主持。

作為中國武術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專家,張山首先發言,他從事武術管理工作數十年,見證了眾多武術界重大事件。他建議大家暢所欲言,提出在當今武術研究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大家共同研討,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形意拳是中華傳統武術中一大拳種,歷代名家輩出,威震武林,張玉林來自形意拳發源地——河北深州,是當代形意拳發展的領軍人物,他向大家介紹了深州形意拳的發展狀況和未來規劃,並指出了當今形意拳傳承過程中存在的一些誤區,期望形意拳能夠健康地傳承、發展。毛新建在北京武術院從事武術管理工作18年,對於北京武壇有很深的瞭解。他認為,競技武術屬於競賽體質;假如沒有傳統武術,競技武術就是無源之水,變成了體操。傳統武術傳承清晰、體用結合、自成體系、理法勢全,具有健身、防身、修身之功效,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精華,技擊是傳統武術的本質和核心。我們如今發展武術就應該發展傳統武術,而且一定要重點挖掘和發揚傳統武術的技擊。李士信在高等學府教授武術數十年,他從文化的角度對武術進行闡釋,指出武術絕不僅僅是單純的肢體運動,而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作為古規拳法——臨清潭腿的當代領軍人物,針對目前國內沒有國家級的單拳種研究會的情況,隋世國建議中國武協發起組織各拳種傳人,成立全國範圍的單拳種研究會,團結一致,健康發展。陝西是武術大省,拳種豐富,習武者眾多,宋斌曾擔任陝西省武管中心書記,有豐富的武術管理經驗,他向大家分享了整合資源、互相扶助、共同發展的理念和經驗。同樣來自陝西省武管中心的張世昌同時是楊式太極拳傳人,他從技術和文化兩方面,談了自己對武術的理解,技術方面要注重體用結合,文化方面要注重內心修養。閆海峰來自陝西省寶雞市,精通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他向大家分享了習拳的“四正”(心正、身正、腳正、形正)要領。李瑞保曾擔任河北省副主席、秦皇島市武協主席,又曾在政府部門擔任領導,每日習武不輟,他指出武術不是體操,如今武術發展出現很多亂象,武術管理部門難卸其責,一定要做好撥亂反正的工作,使武術健康發展。很多民間拳師也存在追名逐利的不良風氣,武術傳承一定要遠離名利!張金富是少北拳創始人張榮時親侄,自幼隨叔父習武,繼承叔父衣缽,是當代少北拳領軍人物,他向大家介紹了少北拳的源流和內容、特點,針對目前傳統武術傳承危機嚴重的現狀,他認為原汁原味地傳承傳統技藝是重中之重,號召廣大武術同仁摒棄名利思想,無私傳承,攜手共進。劉志強來自山東濰坊,為尚派形意拳傳人,為尚雲祥先生愛女尚芝蓉的再傳弟子,他闡述了自己對武術進校園的看法。同樣來自濰坊的李福林是四通捶傳人,他先大家介紹了這一較為稀有的獨具特色的地方拳種。周世勤畢業於清華大學,從事航天科研工作,業餘習武,師承多位武術名家,積極參與武術活動。他重視武術理論研究工作,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對武術的理解和對今後武術發展的建議。武世俊習練多門拳種,曾在中國武協段位制辦公室工作,參與段位制教材的編寫工作,不久前他編寫的武術功法段位制標準教材付梓,在此,他向大家介紹了武術功法修煉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項。

發言的十幾位專家包括武術管理部門官員和武術社團負責人、各拳種習練者,其中不乏某拳種當代領軍人物,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針對傳統武術傳承與發展這一重要主題進行闡釋和研討,意義深遠。本次論壇的舉辦對於武術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論壇現場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原國家武術院副院長、原中國武協副主席張山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原北京武協秘書長毛新建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意拳傳承性代表人、深州李老能形意拳研究會會長張玉林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北京大學武術教授李士信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陝西省武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宋斌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原河北省武協副主席、原秦皇島市武協主席李瑞保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非遺臨清潭腿代表性傳承人、原北京臨清潭腿研究會會長隋世國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北京人文大學研究生導師武士俊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原北京市武協副秘書長、原北京孫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原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世勤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終南道家武術養生研究院名譽院長、陝西省武協副秘書長張世昌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少北拳代表性傳承人、原秦皇島市武協副主席、山海關少北拳研究會總督導張金富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原陝西省寶雞市武術協會會長閻海峰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原北京形意拳研究會監事長孫緒主持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濰坊市四通捶研究會副會長、濰坊市四通捶拳社社長李福林


首屆《武魂·武道》傳統武術文化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濰坊市尚派形意拳交流中心劉志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