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月亮看见了》:第五夜

郑振铎说:安徒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童话作家。他的伟大就在于以他的童心与诗才开辟一个童话的天地给文学以一个新的式样与新的珠宝。

安徒生《月亮看见了》讲述月亮高悬夜空的三十三个夜晚,它照亮世界的角落,把看到的一切向人们娓娓道来,一起来看段选摘:


安徒生《月亮看见了》:第五夜



“昨天,”月亮说,“我见到的是繁华的巴黎,我的视线落到了罗浮宫的一个房间里。一个衣着寒酸的老太太——她属于下层阶级的一员——跟着一个下等仆人来到王宫里宏伟空旷的正殿,因为她决意要来这里瞧瞧。老妇人花了不少钱,费了许多口舌,才达成了心愿。她枯瘦的双手合在一起,两眼敬畏地环顾着四周,仿佛走进了一间神圣的教堂。

“‘就是这里!’她说,‘是这里!’她朝王座走过去,王座上铺着镶金色花边的华丽天鹅绒。‘这儿,’她说,‘就是这儿!’老妇人跪下来,亲吻着紫色的地毯。我猜,她实际上是在哭泣。‘可是,这不是原来的天鹅绒垫了!’仆人说道,他嘴角挂着一丝微笑。‘是的,可是这地方没变,’老妇人答道,‘从前也是这般模样。’‘看起来一样,但实际上却不同,’仆人说,‘窗户都被打破了,门也被拆掉了,地板上还有血迹。’‘话虽如此,可我的孙子就是死在这张王座上的,他死了!’老妇人伤心地重复了一遍。我没有听到他们再说别的,他们很快便退出了正殿。傍晚时分的微弱光线愈加暗淡,我的光芒照进屋子,照亮了法兰西王座上的华丽天鹅绒垫,使它更显华贵。

“你猜猜看,这个可怜的老妇人是谁?请听听我给你讲的这个故事吧。

“故事发生在七月革命期间,就在取得最辉煌的胜利的那天晚上。那时巴黎的每栋房屋都是一座堡垒,每扇窗户都是掩体。起义者们正在朝杜伊勒里宫发动猛烈攻击,战士中甚至有妇女和孩子。他们攻入了王宫的套房和大厅。在攻打王宫的起义者中,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半大穷孩子。他身受几处致命的刀伤,倒在地上——就倒在这间正殿内。战士们把这个鲜血直流的孩子放到法兰西的王座上,用天鹅绒包扎他的伤口,他的鲜血浸染了象征王室的紫色。这场景真让人难以忘怀!金碧辉煌的大厅,英勇奋战的人民!地上扔着被撕毁的帝国旗帜,刺刀上绑着新的三色国旗。王座上躺着穷孩子。他因失血过多而面色苍白,可脸上却闪着骄傲的光芒;他凝望着天空,四肢因为临死前的痛苦挣扎而蜷曲;他赤裸着胸膛,绣着银色百合花的华丽天鹅绒垫半掩住他褴褛的衣衫。

“早在他还睡在摇篮里时,有人就预言过:‘他将死在法兰西的王座上!’他的母亲还梦想着他能成为第二个拿破仑。我的光芒曾亲吻过他墓前的花环,今晚又吻了他老祖母的额头,她在梦中见到了这番情景,你最好把它画出来——死于法兰西王座上的穷孩子。”

摘自安徒生《月亮看见了》

安徒生《月亮看见了》:第五夜


本书收录《月亮看见了》以及《柳树下的梦》《冰姑娘》等7 部安徒生最特别的经典文学作品。《月亮看见了》讲述月亮高悬夜空的三十三个夜晚,它照亮世界的角落,把看到的一切向人们娓娓道来;《柳树下的梦》中,冰川与柳树共同见证炽热而孤独的爱情;《冰姑娘》中,阳光的女儿们和机敏狡黠的猫守护男孩在不同的国度冒险……安徒生以理性之眼观察人世,以温暖的笔触探寻人生的哲理,他笔下的故事比分辨黑白更深刻,比爱而不得更悲情,是人类文学宝库中永恒的经典。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出身于一个贫穷鞋匠家庭。1829 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同时坚持文学创作。作品包括童话、戏剧、游记散文、小说等多种体裁,虽然为他赢得世界性声誉的是他的童话故事,但其成人文学作品也有不少佳作,如《月亮看见了》《即兴诗人》。为纪念安徒生的杰出贡献,1956 年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设立了国际安徒生奖。

译者孙张静,成都大学副教授。出版译著有《偷书贼》《寻找时间的人》《小蜜蜂》《另一个上帝》《失落的神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