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當年如何安排毛岸英兄弟二人留學蘇聯.......

1930年10月,楊開慧烈士犧牲後,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3兄弟來到上海避難。不久,毛岸龍因病去世,毛岸英、毛岸青被身為牧師的中共地下黨員董健吾收養,過了幾年艱苦的生活。黨組織考慮到他們的安全問題,一直沒有讓他們進學校讀書。1936年,組織考慮不能再耽誤他們的學業,準備尋找機會,送他們兄弟倆出國讀書……

張學良當年如何安排毛岸英兄弟二人留學蘇聯.......

毛岸英,毛岸青兄弟

暗託少帥送毛氏兄弟出國

1935年1月,董健吾受宋慶齡之託,帶著國民黨中央謀求與中國共產黨和談的密信,親自送往陝北,因大雪封山,道路被阻。最後,在張學良的幫助下,董健吾乘坐張學良的座機到達延安。從此,兩人結下了很深的友誼。

1936年上半年,董健吾又受宋慶齡之託,護送美國記者斯諾和醫生馬海德去陝北蘇區,再次來到西安。任務完成後,董健吾本想早日返回上海,張學良卻要他在西安多盤桓數日。一次,張學良請董健吾吃飯,董健吾發現張學良面有不悅之色,飯也吃得很少,忙問是什麼原因。原來,張學良有一對明代的花瓶,十分喜愛,趙四小姐不慎打碎了一個,他很心疼。

這次談話之後,董健吾向中共駐東北軍的代表劉鼎作了彙報,告訴他張學良夫婦很喜歡瓷器,為了聯絡感情,可以買幾件瓷器送給他,劉鼎也表示同意。於是,董健吾到南苑門裡找到一家古玩店,買了一套宋代彩瓷,給張學良送來,張學良夫婦一見愛不釋手,非以重金買下不可。董健吾卻堅辭不受。

後來,張學良聽說董健吾要回上海,張設家宴為之餞行。席間,張學良問董健吾有何要求,董健吾說:“副座能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我願足矣!”張學良點頭稱是。但他又問,有沒有私人要求,原來,他還在為饋贈古玩一事感到不安。董健吾見張學良如此誠意,也就提出要求說:“我有3個小學生,兩個是我撫養的革命子弟,一個是我的兒子,如蒙照顧,望能送他們赴蘇聯讀書,以備日後為國效勞。”張學良面露笑容,答應照辦。

出資10萬兌現承諾

董健吾回到上海不久,一天早上,突然接到張學良的老部下李杜的電話,告知張學良已到上海。董健吾聽後喜出望外。李杜告訴他,張學良要履行在西安許下的諾言,並約他第二天上午在一個咖啡館見面。張學良此次是來南京開會的,會後他輕車簡從來到上海,主要是看望老朋友李杜。李杜當時住在上海寶雞路(現淮海西路寶慶路)9弄3號,他雖身處繁華的大上海,卻一直懷念著白山黑水間的苦難父老。他曾多次派人潛往東北,組織抗日活動,他自己也一直要求去蘇聯,招集流落在遠東一帶的舊部,回東北繼續抗日。張學良來訪的目的,一是設法幫助他儘快出國,二是請他把3個孩子帶往蘇聯。李杜痛快地答應了張學良的請求。

董健吾接到李杜的電話後,認為送毛澤東的兩個孩子出國是件大事,不敢擅自決定,立即向地下黨組織作了彙報,並請示如何辦理。組織上決定,派劉仲華同他一起去見張學良。第二天一早,董健吾和劉仲華來到上海西郊哥倫比亞路的一家法國咖啡館。咖啡館剛剛開門,服務員領他們進了一個幽靜的單間,他們要了兩杯咖啡慢慢地飲著。一會兒,張學良和李杜走了進來,張學良向他們介紹說:“來,認識一下,這位是李杜將軍,吉林抗日自衛軍司令。”董健吾也向他們介紹了劉仲華。4人坐定後,張學良說:“董先生,非常抱歉,我這次秘密來上海,不便約你們光臨寒舍。最近李杜將軍要到蘇聯去一趟,說是去考察,實際上是要把撤退到蘇聯的抗日義勇軍重新組織起來,帶回國內。藉此機會,我想讓李將軍把你的3個孩子帶到蘇聯,你們看這麼辦是否妥當。”

對張學良的安排,董健吾和劉仲華表示同意,張學良又說:“3個孩子的出國費用由我負責。”隨即將一張10萬法郎的支票給了董健吾,並要他儘快把孩子送到李杜家中,迅速做好出國的準備。

董健吾回去後,馬上為孩子們做出國的準備,添置了3個嶄新的小皮箱,買了許多出遠門的生活用品。當時雖然是夏天,他還給他們每人做了一件灰色小棉襖。另外,還給每人買了兩套海軍式服裝、皮鞋和襯衫。不久,董健吾用汽車把毛岸英、毛岸青、董壽祺3個孩子送到李杜家中,李杜住的是一幢丹麥式的小洋樓,他為3個孩子準備了一間臥室,放置了寬大的席夢思床,還讓自己的副官教他們怎樣吃西餐,在國外如何生活。

上海地下黨經過研究後,決定派在上海赤色工會工作的楊承芳和李杜一起出國,一路上負責護送3個孩子。

幾經輾轉終到蘇聯

1936年7月初,李杜將軍化名王元華,通過各種關係辦妥了出國手續,帶著3個“兒子”,登上了法國郵輪“康脫羅梭”號。隨行的有他的副官、秘書、翻譯,還有張學良的一個師長,加上楊承芳和3個孩子,共9人。船經香港、西貢、孟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於8月初到達法國馬賽。

他們到達馬賽後,即乘火車去了巴黎。在一家公寓住下後,立即到蘇聯駐法領事館辦理簽證,誰知卻遭到了拒絕。原來,李杜等人的行動,被日本情報人員偵知,日本向蘇聯提出了抗議。當時,國際形勢十分緊張,蘇聯政府不願得罪日本,所以拒絕簽證。李杜等人就在巴黎滯留了好幾個月,3個孩子抓緊時間學習外文。後來,楊承芳找到中共在巴黎出版的報紙《救國時報》編輯部,請他們設法通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說毛澤東的兩個孩子已經到了巴黎,請蘇聯政府早發籤證。不久,蘇聯駐法領事館送來通知,同意毛岸英兄弟入境並送來簽證,但不準董壽祺和李杜等人入境。這時,國內發生了“西安事變”,李杜等人無心在國外逗留,只好返回了上海。

1937年初,毛岸英兄弟來到莫斯科,隨即進入西郊的莫尼諾爾第二國際兒童院。毛岸英取名塞爾蓋伊,愛稱是謝廖沙,毛岸青取名亞力山大。當年,毛岸英14歲,毛岸青12歲。

如果您有法律問題,請您通過私信平臺向我們提問,具體說明您所需要的法律問題的事實以及問題,小編將竭力為您解答,但意見僅代表小編個人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