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被贬低的人格,不要只是一味地取悦他人

取悦他人乍看之下没什么问题。想办法让别人高兴,这有什么不对呢?可是,如果一个人总是在考虑如何让别人高兴,做事情前都要考虑一下别人是不是会喜欢自己这么做,那就是一种刻意的取悦了。喜欢取悦他人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一味放低自己的需求,对他人的要求一味满足;甚至在明知自己身不能完成的情况下,都不敢拒绝他人的要求。

不做被贬低的人格,不要只是一味地取悦他人

作为实习生,赵爽每天总是早早就来到公司,接着便开始打扫办公室。这些工作本来是应该大家一起做的,可是赵爽却总是一个人把活全揽了。不仅如此,赵爽对于同事更是“知冷知热”,只要谁说一句“没吃早餐,好饿啊”,赵爽就会立刻将自己的早餐奉上,而自己却宁愿饿着。天气冷了,赵爽会为大家冲热腾腾的咖啡;天气热了,赵爽会主动给大家买冷饮。这些都是小事,每逢休假日需要值班,只要别人开口,赵爽都会替对方值班。为此他不知道浪费多少个休假日,久而久之都变成值班专业户了。

后来,赵爽的工作渐渐多了起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再替同事做事了。而公司里的人早就用惯了他。一有事儿,第一个就想到让他帮忙。怕别人不高兴,赵爽还是做了。毕竟他只是一个新人,在这个公司还没有站住脚,他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欣赏。一次,一名老员工让赵爽去车站帮他接一个亲戚,结果刚出公司大门就被刚刚出差的回来的经理撞了个正着,经理问赵爽要去哪儿?

为了不得罪主管,赵爽就说出去招工。后来经理不知从哪里知道了事情真相,把赵爽叫去训了一顿,说他身为人事部职员,都不能做诚信二字,又怎能放心把任务交给他呢。经理对赵爽的印象一落千丈,再在公司呆下去只会自讨没趣,于是赵爽递交了辞职申请。

不做被贬低的人格,不要只是一味地取悦他人

心理学上,把这种建立在别人评价上的安全感称为“取悦症”。这是一种强迫的甚至成瘾的行为模式,就是你对他人的认可上瘾了。取悦者会执迷不悟地把自己看成是好人,而且认定别人也是这么看的。为了始终保持好人形象,你就不能表现出愤怒和不悦,不管这样的情感表露多么正当。而且,你会避免批评别人,以免被别人批评。心理学家把这叫做“冲突避免”你对把对抗和愤怒看做危险的情感体验。

不做被贬低的人格,不要只是一味地取悦他人

为了阻止这种取悦症的发展,需要从行为、思维或情感方面的小改变开始。首先,你需要抛弃“需要人人都喜欢”这种念头。多数有成就的人都不是那种谁都喜欢的类型。这种“抛弃”可以看做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它会让你的身边只会围绕着这样的人们,他们喜欢的是你本人,而非你为他们帮的忙。其次,在他们提出要求时,一定要看其是否合理,并考虑自己是否愿意并有能力去提供帮助。如果这两个条件都能达到,可以伸出援手;如果任意一条无法满足,就可委婉谢绝他人的求助。当你实在不愿意,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取悦别人时,就说:“我能考虑一下吗?”跟他们定下一个时间,这时候你会对请求做出答复。这段时间内,你完全可以想出拒绝他们的最好办法。最后,你的拒绝可能会让自己感到后悔,你会觉得自己伤害了别人,但你必须克服这种想法,坦然地应对接下来的局面,事情往往不会如你所想的那么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