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够养活一家五口人吗?

岭南人士叶生


七十年代初,文革中期。学校开始复课闹革命。我的高中生涯由3年转为2年制。不过物价基本没有任何变化,学杂费每学期5元,住宿好像是免费的。父母均是医院的医生,一个内科一个妇产科,那时没有级别吧,统称大夫,工资俩人没有多大差别,大概是58块几。绝没有其它红包之类的额外收入。宿舍由单位提供两间平房且包含桌椅板凳,床等主要家具。单位按年度发放煤票、布票、肉票等,口粮凭每户的粮油供应证到粮店买,面粉很少,大米更是常常夹杂着碎石,需要淘好几遍才行。大部分是高粱面,玉米面,地瓜粉之类。油以豆油为主。每人每月定量大概是半斤吧。面粉和大米都是一角七分一斤,粗粮一角二分,地瓜粉9分,豆油4四角七分。猪肉五角八分都排队抢着要肥膘,去晚了全是瘦肉。国庆中秋春节等节日额外发肉票及其它消费品票证,如大件家具、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甚至暖水瓶脸盆之类,这些要根据需求申请领取,已经有的就不能再发了。我记得家里陆续添置了大金鹿自行车129元,蝴蝶牌缝纫机136元,广州牌手表125元,一个大立柜好像是三十多元。电费水费房租卫生等全是免费的。父母加我们兄弟姐妹三个共5口人,每月借单位的架子车到粮店购买一次口粮,拿十块钱的老头票还有零头找。那个年代虽然贫穷了些,但真是无忧无虑,吃嘛嘛香啊!

遗憾的是正赶上大学停招,我这上了两年就毕业的高中生也就顺应潮流上山下乡,到知青点安家落户去了。说是落户可也带着政府拨给的每月十几块大洋生活费,我们知青点17个人外加一个带薪的党员带队干部,每月的生活费近二百元,吃大锅饭小日子过的感觉也蛮不错。下乡的那个大队到年底结算的时候每个工分才三角二分钱,就这样据说在整个公社算得上富裕的了,大家一样过的有滋有味!


牧阳149579076


我今年70周岁了,我特别记得从1964年到1984年这段期间全国人民吃饭不成问题,物价很低,我和爱人工资都是39元两个孩子生活满幸福,那时各家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少,顶多你家用的是凤凰永久自行车,我家用的是红旗白山自行车。那时候有很多人不愿意当干部因为工人工资比干部工资高,吃粮分房评先进及一些福利待遇等等,都得先可第一线的工人,那时候党员干部真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得一心为公,人人都要干满8小时,8小时外还要爭取做点贡献那,因为人们没有后顾之愁,(有工资有住房上学看病都不愁)各各单位没有一个亏损的,职工开资根本不成问题,社会风气非常好,及少数贪污腐化作风败坏的人,稍有苗头立即拿下。

毛主席周总理再多活20年,就那种精神和干劲,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早就超过美国了。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我深深的怀念那个清平盛世年代


文韬武略1972


78年,我们家六口人。爸爸7级技师,80.5元,妈妈2级普工,37.7元,三个弟妹读初中高中,我知青三年。家庭生活很好,三块手表,一辆德国钻石牌自行车,一台红灯牌收音机。那时候,人际关系很好,互相关心,单位领导经常走访职工家庭,对外分到工厂来的青年职工,到了25岁,还没有对象,女工委员师傅都帮忙介绍,因为是军工央企,县城女青年很愿意找工厂男青年。有工作纠纷邻居纠纷,工厂有调解员裁判,公正裁决,双方服气,个人有困难,邻居帮忙,我家有一对内儿医生两口子,小孩三岁,晚上查房值班,都是送我家母亲代管。当时社会和谐,人心贪坏少,真是大家怀念的。从前支左的军代表子女,现大多在省城,很是眷恋当年在我们厂的日子。现在,很多很多不敢恭唯。


每天早晨我们拥抱过


能不能养活一家五口人,得看四十年前的物价,四十年前十改革开放初期,猪肉那个年代都是生态肉,每斤0.65元,现在生态肉每斤20元至30元。大米每斤0.15左右,现在每斤2元至10元左右。食堂里肉片炒青椒0.25一碗,我买一碗分二次吃,豆腐汤0.05元一碗。现在肉片青椒食堂里3元一份,豆腐汤1.5元一份。大白菜、萝卜、洋芋、西瓜三分钱一斤——如果在学校旁边地里买,0.025元一斤!读者文摘每本0.5元,现在一本杂志10元左右。新华字典每本1.2元,唐诗100首每本0.32元。家用电器是越来越好且越来越便宜了的,55吋电视机原来约1万元左右,现在5000左右。手机那个年代叫大哥大,像一块砖头,每部约一万多元,现在智能手机也只要几千元。 房子是1995年左右开始房改,1998年房价1仟元左右1平米,现在则是几万元。看了物价之后,才明白现在的物价比以前涨了不少,当然一些物品的价格低了,比如电视机,电子产品,衣服之类的,都比以前低了不少,这个跟我国的产业转型是有关系的,从以前的劳动型转向了如今的科技型,现在科技型的产业越来越多,科技产品也越来越多了,导致了科技产品物价下降,好多劳动力都转向科技了,导致农副产品物价上涨,然后再回到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那么人的生活需要哪些东西呢?一个是食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必不可少,这是最基本的,再就是保暖问题,那个时候农副产品多,也比较健康,价格低廉,保暖问题就更简单了,动物的皮毛随便缝缝就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皮革保暖衣服。反观现在一件真正意义上的皮革保暖衣服,如果人家设计好的话,估计得大几千块钱。所以四十年前一个人的生活估计一个月花不到二十块钱的,那个时候交通不便,也没有快节奏的生活所以一般家庭超不过二十。所以那个时候的一百块钱养活一个五口之家绰绰有余,如果节省点的话估计还会剩余不少,如果还种地养殖的话,那就更多了,所以啊,估计四十年前的一百块钱估计顶的上现在人民币的六七千块钱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最低生活保障现在也是能维持的,但是要是现在赚六七千养活五口人还想得瑟的话就比较难了。








五台人趣事


这个问题的提法有欠缺。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中等城市里,没有几个人的工资过百元的,当时是实行八级工资制。只有矿山,井下特殊工种的八级工是108元,其它八级工工资九十元左右。市长工资在七十到八十元左右。我是1960年考上五年制重点大学的。国家的大学教授工资最高。我们的糸主任比校长高很多,是一级教授,据说是周总理动援回国的。工资一千多。

我家五口人,父亲工资每月56.4。

家里每月给我八元钱供我读大学。学校补助八元钱。我们学校除高等数学外几乎都是学校自已出版的教材,到专业课全部是学校自编的讲议,学校教材全部免费。学生有病也是免费的,到市里医院看病回学校全部报销。当时的风气是鼓励勤俭的。

有钱的家庭也不给学生多少钱的。我们班同学有几位是高干子女。是省一级的,其中我校还有一位国家二级领导的女儿,他们每月只给孩子二十元钱,他们没有学校补助。所以在学校同学间十分友好,分不出谁富谁穷。当时的大学课程很重,几乎没有玩的空间。每周六天课程。在大学是没有留作业的。中间也没有考试,只是学科结束考试。两学科不合格留级,四科不及格退学。同学都是自觉苦读的。可以补考一次,很少很少有留级的,没有听到谁因四科不及格被劝退学的。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科学习。

学生上课非常自由,听不听课全由学生自已决定。学校没有班主任。一个糸只设一名辅导员。学生管理全由学生会和党支部,团支部管理。

大学毕业全部有工作,第一年48.5,第二年54.5。

说说工人,学徒三年,出徒工资是31.5。长到38.6,得用十几年。

86年开始长工资前,工人的工资大部是在四十到六十之间。

这个工资基本养活四,五口人之家。

但是要说的,从工资上看是很低的,其实生活并不是现在人想的那样低。生活上他们衣食无忧,精神上感受到很是愉快的。因为没有社保费用,没有医药费,家属有病半价报销,住房房租每月一元多点。我家在东北,冬天每户给一吨煤,上下班有一元多路费补贴,生活困难职工由工会补助。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基本没有腐败现象。当然也就没有贫富不均的矛盾。

退休人员不分干部和职工,大至在五六十元。看病单位有记帐单,只需五分钱掛号费,全部医药费,住院费报销。

当时生活上的物价,

50年-60年。玉米面每斤六分六。大米一角多,豆腐二分一块,(到七几年涨到八分钱一块),猪,牛,羊肉差价不大,基本在五角左右一斤。秋季大白菜一分二钱一斤。所有蔬菜都是几分钱一斤。

60年经济发生困难后,有些生活物品要凭票供应了。


如鱼得水286568400


老夫今年八十。七十年代,我工资五十六元,妻子四十二元,孑女二人,父亲去世早未成年弟妹五人,母亲无固定收入四十余元。孑女在单位幼儿园,弟妹全部上学。看病不收弗,弟妹,母亲半费,看一次病一,二角钱,公房二户共百余平方,交单位租金五,六元/月,未感到生活紧张。生活较宽裕。大家庭,和睦。油,猪肉,豆剩品,棉布计划供应,但鱼,鸡,牛,冰冻猪肉,经常有卖。当然这不是六十年代初那三年。但三年困难时,由于干群一条心,群众之间相互关照,精神奋发问上,也未感到什么大问题?


手机用户6445053857


我1974年参加工作,因为是家中唯一子女,可留城没插队。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38元,几个插队的同学让我请客,我说你们挑地方。结果去了城里一家大饭店,点菜的时候,大家尽量不点贵的,我大方的点了一道油焖大虾,3.8元,同学们都说太奢侈了。这頓饭花掉了半个月的工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同学中最有钱的人,那个年代,独生子女是奇葩,我身边的同龄人家中都是四,五个孩子,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的,应该是得益于住房,教育,医疗基本免费,粗茶淡饭,布衣糙棉。那时候病也少,特别是富贵病,据说北京的第一例糖尿病诊断出来时还引起争论,这就是传说中的糖尿病吗?我一直有个观点,人这一生实际上就两个死法,一个是饿死,一个是撑死,自己选吧。


阎氏兄弟


够!不但够还有节余!

我七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在贵州深山里三线工厂,第一年21元,第二年27元,第三年31元,第四年37元,第五年转正定二级工44元。每月伙食费10元,朝阳桥每包0·27元三条8·1元,其它费用不到5元。每月总共23·1元。还余22·9元,这是单身时期,抽烟是转正定级之后!

结婚后,双职工88元,住房是厂里分配,每月房租、水电5元,大米每斤0·139共40斤5·6元左右,每星期赶集购买鸡蛋、鸡5一8元一个月从高算32元,(包括国家供应的肉,油,烟,肥皂等)医疗费全免,子女托儿、上学费用全免。不到三年,靠自己的力量淘汰了厂里配发的家俱,购置了收音机、照相机,电唱机、缝纫机、风凰单车,那日子是过得有滋有味,真正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小康家庭。

当然这是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而农村,城市的干居民有许多的生活是不能以之相比的,不过贪富之差没有现在这么明显,只是吃好吃坏之分,穿好穿坏之别。现在收入翻了百倍,如果说还养活不了5个人,那是生活质量提高了,七、八十年代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实现了,高挡电器,汽车、手机、高档服装、旅游、住房……没有一样不要钱,如果能放弃高档的追求,只是为养活一家人,现在的工资还是有余的!


user5303762286193


我1969年从部队复员回班时分到工厂,月工资39元,另有一元五角的粮贴。后升过两次工资,到1979年时工资为46元。老婆工资将近40元。也就是说,我们两人月收入为88元。当时不供房(自有住房),不供车。两个孩子,一个上学一个由丈母娘带。

我们这样的收入,仅能维持一家四口最基本的生活,添制家具家电完全是做梦。

最后补充一句,我们这样的收入,在本地的同龄人中绝对是高收入,连公务员都赶不上我们。当时的制度是统一工资标准,企业干部与国家机关干部完全一样。因为我所在的企业是国家一级保密厂,加上保密费工资标准还超过了国家机关干部。

所以说那时以一百元的收入养活六口人是可以的,但只能保证不饿死冻死。


gwb550


1979年,我在农村开拖拉机,当时我们拖拉机站的站长工资30元,我一个月18元,后来不干了,自己租一台拖拉机跑运输,钱赚了不少,可惜发生车祸,差一点要了小命。不过,我喜欢搞运输,第二年,我借了亲戚5000元,(他是从部队营长转业,有钱,)买了一台二手大货车,跑了一个月就赚了4000元,很快成了万元户,呵呵呵,梦寐以求呀。当时,一天就赚工程师一个月的工资。(当时工程师和7级工的工资一个月104元),其实,我当初一个月18元,也过的很开心,因为其他农民一天10个工分,只能分0.3元。而且都是体力活。唉!农民太可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