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晋源区再现“千家灌禾稻”盛景

山西太原晋源区再现“千家灌禾稻”盛景

中国网6月2日山西讯 6月2日,芒种时节,以“千年厚礼 晋祠大米”为主题的太原市晋源区首届晋之韵插秧文化节在晋源区北大寺村大寺荷风苑举行。水稻田里,集结着众多庄稼把式打秧、运秧、抛秧、插秧……再现一幅诗情画意的北国江南农耕图。

活动现场,经过“拜叔虞”“拜台駘”仪式后,插秧大幕正式拉开。十几名村民荷着秧苗,一边喊着号子,一边奋力将秧苗抛入稻田。一把把秧苗天女散花似的撒向大田,早已按捺不住一试身手冲动的庄稼汉们,撸起袖子,挽起裤腿,纷纷下水。水声响处,如飞针走线,似蜻蜓点水,手过秧立,人移田绿。阳光下,一排排秧苗在泛着涟漪的水稻田中像跳动的音符、如绿色的诗行,寄托着农民对丰收的希冀。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也跃跃欲试卷起裤腿与当地村民上演起插秧比赛。一片片黑泥畦在喧腾过后变成一行行整齐的秧苗。

不止插秧比赛,现场还可以体验包粽子。几十个农妇围坐在盛满晋祠大米的篮筐前,双手轻卷粽叶,放上糯米、红枣,只见马莲草翻飞,一个个清香四溢的粽子瞬间完成。现场新鲜蒸制出炉的粽子冒着混合米香、枣香、粽香的热气,惹人垂涎。汤圆、锅巴、爆米花、米酒、醪糟、油糕、藕盒子、菠萝饭、米皮等由晋祠大米做成的稻米特色小吃也引得游客争相品尝,领略独特、久远、丰富的稻米饮食文化。

山西太原晋源区再现“千家灌禾稻”盛景

此外,开幕当天的民俗表演也别具一格。演出打破传统舞台表演形式,以自然原野为舞台,放眼望去,晋源的山,稻田的水,接天的莲叶,尽收眼底。所有表演与劳动场面相结合,让人耳目一新。展示晋祠大米生、长、收、藏的情景剧快闪不时出现在田间地头,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笑声连连,掌声不断。极富晋阳乡土气息和民间生活韵味的民歌小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秧歌,一人引众人合,曲调高亢悠扬,声震山谷原野,回荡在天地间,提振着所有人的精气神。现场一曲曲乡情乡韵的小调、一首首欢快轻盈的歌曲、一出出诙谐幽默的表演……以及插秧舞和农民现场水彩画创作,淋漓尽致地表现晋祠的山美水美和晋祠大米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关负责人表示,晋源区首届晋之韵插秧文化节就是要通过展现传统农耕文化、推动农旅结合的方式,将远离自然的都市人带回田野乡间,让市民在劳作中体验民俗风情,畅享民俗大餐,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传统农耕天人合一的文化张力和传承千年的稻米种植文化,并将晋源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联动发展,逐步建成独具本土特色的原乡旅游村落。

山西太原晋源区再现“千家灌禾稻”盛景

据悉,除了晋之韵——插秧文化节,贯穿全年的围绕晋祠大米保护恢复和品牌重塑的各项活动还将依时而办。如通过晋之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晋源稻田行;晋之情——摸鱼节采莲子节;晋之源——晋祠水稻产地保护发展研讨会;晋之乐——晋祠大米庆收品鉴推荐会及花式稻草人创意大赛等系列活动,共同见证一粒米的生长蜕变,全面推广晋祠大米文化,将其打造成为代表太原地域农耕文化的品牌,让晋祠大米成为太原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杨润德 崔莉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