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晉源區再現“千家灌禾稻”盛景

山西太原晉源區再現“千家灌禾稻”盛景

中國網6月2日山西訊 6月2日,芒種時節,以“千年厚禮 晉祠大米”為主題的太原市晉源區首屆晉之韻插秧文化節在晉源區北大寺村大寺荷風苑舉行。水稻田裡,集結著眾多莊稼把式打秧、運秧、拋秧、插秧……再現一幅詩情畫意的北國江南農耕圖。

活動現場,經過“拜叔虞”“拜臺駘”儀式後,插秧大幕正式拉開。十幾名村民荷著秧苗,一邊喊著號子,一邊奮力將秧苗拋入稻田。一把把秧苗天女散花似的撒向大田,早已按捺不住一試身手衝動的莊稼漢們,擼起袖子,挽起褲腿,紛紛下水。水聲響處,如飛針走線,似蜻蜓點水,手過秧立,人移田綠。陽光下,一排排秧苗在泛著漣漪的水稻田中像跳動的音符、如綠色的詩行,寄託著農民對豐收的希冀。慕名而來的市民遊客也躍躍欲試捲起褲腿與當地村民上演起插秧比賽。一片片黑泥畦在喧騰過後變成一行行整齊的秧苗。

不止插秧比賽,現場還可以體驗包粽子。幾十個農婦圍坐在盛滿晉祠大米的籃筐前,雙手輕卷粽葉,放上糯米、紅棗,只見馬蓮草翻飛,一個個清香四溢的粽子瞬間完成。現場新鮮蒸製出爐的粽子冒著混合米香、棗香、粽香的熱氣,惹人垂涎。湯圓、鍋巴、爆米花、米酒、醪糟、油糕、藕盒子、菠蘿飯、米皮等由晉祠大米做成的稻米特色小吃也引得遊客爭相品嚐,領略獨特、久遠、豐富的稻米飲食文化。

山西太原晉源區再現“千家灌禾稻”盛景

此外,開幕當天的民俗表演也別具一格。演出打破傳統舞臺表演形式,以自然原野為舞臺,放眼望去,晉源的山,稻田的水,接天的蓮葉,盡收眼底。所有表演與勞動場面相結合,讓人耳目一新。展示晉祠大米生、長、收、藏的情景劇快閃不時出現在田間地頭,觀眾們看得津津有味,笑聲連連,掌聲不斷。極富晉陽鄉土氣息和民間生活韻味的民歌小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原秧歌,一人引眾人合,曲調高亢悠揚,聲震山谷原野,迴盪在天地間,提振著所有人的精氣神。現場一曲曲鄉情鄉韻的小調、一首首歡快輕盈的歌曲、一出出詼諧幽默的表演……以及插秧舞和農民現場水彩畫創作,淋漓盡致地表現晉祠的山美水美和晉祠大米深厚的文化內涵。

相關負責人表示,晉源區首屆晉之韻插秧文化節就是要通過展現傳統農耕文化、推動農旅結合的方式,將遠離自然的都市人帶回田野鄉間,讓市民在勞作中體驗民俗風情,暢享民俗大餐,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傳統農耕天人合一的文化張力和傳承千年的稻米種植文化,並將晉源農耕文化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聯動發展,逐步建成獨具本土特色的原鄉旅遊村落。

山西太原晉源區再現“千家灌禾稻”盛景

據悉,除了晉之韻——插秧文化節,貫穿全年的圍繞晉祠大米保護恢復和品牌重塑的各項活動還將依時而辦。如通過晉之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晉源稻田行;晉之情——摸魚節採蓮子節;晉之源——晉祠水稻產地保護髮展研討會;晉之樂——晉祠大米慶收品鑑推薦會及花式稻草人創意大賽等系列活動,共同見證一粒米的生長蛻變,全面推廣晉祠大米文化,將其打造成為代表太原地域農耕文化的品牌,讓晉祠大米成為太原市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楊潤德 崔莉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