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擁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對瑣碎生活深情的愛

让我们拥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对琐碎生活深情的爱

让我们拥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对琐碎生活深情的爱

有這樣一位作家,他坐在廚房的餐桌旁邊,心不在焉地擺弄著放鹽的調料瓶和放胡椒的調料瓶。他就在想:

让我们拥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对琐碎生活深情的爱

這世上那麼多種香料,為什麼人們偏偏對這兩樣東西情有獨鍾呢?

為什麼不是胡椒和豆蔻?為什麼不是鹽和桂皮呢?

為什麼我們平時用的叉子有4根齒尖,不是3根或者5根呢?

想知道答案的朋友,你有沒有覺得這位作家提的問題很有趣,啟發了你對瑣碎日常的好奇心?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剛才說的這位作家,他的名字叫比爾·布萊森。今天我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他的一本從名字到內容都非常有趣的書,叫作《趣味生活簡史》。

让我们拥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对琐碎生活深情的爱

布萊森的創作靈感來自於他的一次搬家,他覺得自己身處的這片家的小環境下,處處都有過去歷史留下來的痕跡。

布萊森將筆觸對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門廳啊、廚房、起居室、餐廳、臥室、書房、地下室、花園,還有睡的床啊、用的馬桶啊、吃飯的餐桌啊、餐桌上的調料啊……等等等等,都被一探究竟。他要用一本書的長度來考慮一下生活中的普通事情,並且有了一系列偉大的發現:

衛生間是一部個人衛生的歷史,廚房是一部烹飪的歷史,臥室是一部性愛、死亡和睡覺的歷史。

布萊森在這本書中的觀點很獨特。

让我们拥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对琐碎生活深情的爱

在我看來,從註定凡俗、默默無聞的生活中找到樂趣,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去探尋人世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就好比讓平淡生活開出一朵朵意外綻放的小花,會讓你感受到生活的厚度與廣度。

我們今天所謂文明優雅的生活方式,其實都是從簡陋粗鄙一路發展而來的。而無論是BIG GIRL,還是任何一個越走越遠、越飛越高的人們,都應該慢下你的腳步,好好了解一下常態生活背後的歷史。

住宅不是躲避歷史的避難所,而是歷史最終的歸宿。

這讓我想到今年夏天的一部熱播的宮廷劇《延禧攻略》,相信很多朋友都追過這劇吧。劇中的女主角魏瓔珞和在辛者庫結識的小太監袁春望刷馬桶的戲,被網友們戲稱兩人是“恭桶CP”,恭敬的恭,恭桶指的是皇宮中的馬桶。

让我们拥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对琐碎生活深情的爱

魏瓔珞的原型是清朝乾隆時期的令貴妃,令貴妃可萬萬沒想到,在她去世後的兩年,西方國家誕生了抽水馬桶,倘若這項發明早點出現,或者早些推廣到清王朝,魏瓔珞,以及在宮廷中很多貌美如花的宮女們,也不用刷馬桶了吧!

比魏瓔珞更早的,咱們古代有錢的人家,上廁所需要換衣服。

南朝的首富石崇家的衛生間裝修的富麗堂皇,有十多個身穿豔麗服裝的婢女準備好沉香汁、新衣服等站在門口迎候。從這一細節不難看出,為什麼古人會把上廁所稱為“更衣”。

到了清朝,慈禧太后從吃飯到上廁所都極其講究。

據說慈禧上廁所的時候最少需要4個人伺候!慈禧有個專屬的地方叫“五穀循環之所”,大概您也能想到這就是“衛生間”了。清王朝時期沿用明朝的習慣,皇宮內大小便均用馬桶解決,而皇帝、皇后和嬪妃用的馬桶稱為“官房”。

慈禧的“官房”可不得了,做工精緻奢華,外表據說是一隻大壁虎,壁虎的四條腿就是官房的四條腿。

那麼比較現代化的抽水馬桶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

让我们拥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对琐碎生活深情的爱

最早的一個抽水馬桶是伊麗莎白一世時代一個叫約翰·哈林頓的人建造的,但是真正獲得專利的是在1778年有一名細木工兼鎖匠約瑟夫·布拉默獲得。

但是由於技術上的原因,直到托馬斯·克拉珀的出現,他發明了“馬爾伯勒無聲水衝糞便器”,讓抽水馬桶變得乾淨、無味,極為可靠。

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萬國工業博覽會上,抽水馬桶成了最引人注目的特色展品之一。據說有80多萬人耐心排著長隊,等著坐一坐。在這之後的幾年之內,倫敦就多出了十萬個家用的抽水馬桶,以至於倫敦市政府不得不改造它的地下水道。

哎,只是可惜我們的魏瓔珞是沒有辦法用上抽水馬桶了。

網絡上曾一度流行一句話:“我花了十八年的時間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用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對瑣碎生活深情的愛,去重新打量你熟悉的環境吧。你會成為一個溫暖而快樂的生活家。

你要知道,你想去的遠方或許就是別人的日常,我們不僅要關注詩和遠方,也不能忘記自己的美好日常。

让我们拥有孩子般的好奇心,和对琐碎生活深情的爱

還記得節目開頭,我提到的《趣味生活簡史》的作者比爾·布萊森提的問題嗎:

為什麼那麼多香料中,人們獨獨偏愛鹽和胡椒呢?


為什麼叉子是有4根齒尖?

答案可以從這本書中去尋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