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一現的“風扇戰車”:限制帶來繁榮

上個世紀70年代,使用考斯沃斯引擎的蓮花車隊想要通過提升動力來彌補與大車隊差距並不容易,所以他們在賽車的空氣動力學上下足了功夫。工程師希望賽車底部維持低壓力狀態,這個低壓區和它上面的高壓力一起作用,會產生極大的、把賽車向下壓的力,從而形成“地面效應”,把車“吸”在地上。

蓮花車隊對賽車底部進行了革命性設計,底部造型彎曲,從側視圖看,類似於極緩的U型。這種彎曲造型使穿過賽車底部的空氣在介於車身和地面之間的狹小區域內加速,由此建立起低壓區。而從賽車兩側進入底部的空氣會毀掉整個真空效果。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蓮花工程師給車身添加了靈活的側裙,將賽車底部密封。於是使用“地面效應”空力套件的蓮花79賽車便誕生了。

曇花一現的“風扇戰車”:限制帶來繁榮

蓮花79

曇花一現的“風扇戰車”:限制帶來繁榮

蓮花79

1977賽季,蓮花79賽車飽受可靠性問題的困擾,但經過一年的改進,1978賽季蓮花車隊取得了傲人的戰績。而1978年也被稱為F1史上的“地面效應年”。僅在幾個月之後,Brabham車隊更是推出了將“地面效應”發揮到極致的BT46B賽車。

由於BT46使用的阿爾法羅米歐引擎寬大,先天條件並不允許賽車採用蓮花那樣的底盤設計。工程師通過另外一套工作原理建立起賽車底部的真空效果——在賽車尾部增設一個巨大的風扇。

曇花一現的“風扇戰車”:限制帶來繁榮

BT46B

曇花一現的“風扇戰車”:限制帶來繁榮

BT46B

風扇由賽車引擎驅動,引擎轉速越快,這個裝置吸引賽車底部傳來的空氣就越多。像查普曼的蓮花賽車一樣,BT46B也安裝了側裙用以維持車下的低壓區,但並未對賽車外形造成改變。

曇花一現的“風扇戰車”:限制帶來繁榮

BT46B

動力越大車輛的抓地力反而越大,這與當時的駕駛常識是不一致的。布拉漢姆的首席車手尼基·勞達不得不改變跑法以適應新賽車,但是其驚人的彎道加速度還是讓他在比賽後精疲力竭。最終,尼基·勞達駕駛BT46B在1978年瑞典大獎賽輕鬆奪冠並領先第二名34.6秒,同時也創造了最快單圈紀錄。隨即FIA以賽車不能裝設"可以移動"的空氣動力學套件的規定,永久禁止裝有排氣風扇裝置的賽車參加F1。

曇花一現的“風扇戰車”:限制帶來繁榮

尼基·勞達

而在後來有關地面效應的空氣動力套件更是百花齊放,一直到了1983年FIA禁止了一切由底盤向下延伸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後,轟轟烈烈的地面效應時代才算結束。

對“風扇戰車”的限制則為日後F1的繁榮發展打下了基礎。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一個常識:在自由市場經濟這隻無形的大手下,各種資源得到最佳配置,這意味著政府、行業等最好少干涉個體自由。

而回到現實中,舉個例子,在一條很長也很熱鬧的海灘上,所有的冰淇淋店無論是否存在競爭者,都必然會開在海灘中間,由此而引發一系列的惡性競爭。表面上你擁有自由,而在特定的博弈格局裡,你只有一種行動策略是對的,那你還有自由嗎?這種情況在博弈論中被稱為納什均衡:有一個局面,其中所有的參與者,都沒有辦法單獨改變自己的行動策略,因為一旦改變,你的處境就會變得更差。類似於一場軍備競賽。

在面對擁有超越優勢的“風扇戰車”時,跟隨潮流會成為比創新車型更加廉價有效的方法,F1的發展將限制在一個固定可預期的方向,因為自由而不自由。這時候,我們可以試一試自由的反面:限制。

早期的好萊塢通過大量的色情和暴力鏡頭吸引觀眾,1927年之後,電影進入有聲片時代,製造感官刺激的手段更加豐富。因此,電影產業成為當時影響力最廣泛、同時也最低俗的娛樂產業。

時間一長,從政府、評論界、宗教組織到一部分觀眾都開始反對這種風氣,並由當時的電影協會和發行協會牽頭,起草了非常保守的《海斯法典》。

曇花一現的“風扇戰車”:限制帶來繁榮

海斯法典

曇花一現的“風扇戰車”:限制帶來繁榮

而此時好萊塢正步入黃金時代,這逼迫一大批有才的導演開始研究“計謀“來拍攝電影,既能規避審查,又能讓觀眾明白他們的言外之意。

這個階段《一夜風流》、《關山飛渡》、《呼嘯山莊》、《綠野仙蹤》等一批不朽佳作紛紛出現,像奧遜·威爾斯、希區柯克、弗蘭克·卡普拉這些電影大師也都誕生在這個時代。難怪30年代好萊塢電影的領軍人物之一、製片人達里爾說:“《海斯法典》對我的保護,遠比它對我的傷害要大得多.”

曇花一現的“風扇戰車”:限制帶來繁榮

希區柯克

限制,不一定會給人的思維和創造力帶上鐐銬。無論是《公民凱恩》還是《卡薩布蘭卡》,都是因為受到了審核的限制,不得不放棄了常見的表達手法。但是,也正是因為限制,逼著當年的好萊塢電影人放棄簡單討巧的套路,專注於電影鏡頭的開發和探索,拼命在電影語法和修辭上搞創新,這才創造出更精妙的隱喻、更高級的表述策略。正因為這樣,電影才跳出了直接提供感官刺激的低段位,擁有越來越高的格調和審美趣味,越來越更像一門藝術。

限制,不一定會堵死你的路。限制,有時候是讓有才能的人有機會在更高級的層面展開競爭。

曇花一現的“風扇戰車”:限制帶來繁榮

公民凱恩

曇花一現的“風扇戰車”:限制帶來繁榮

卡薩布蘭卡

美國菸草公司遊說國會,通過禁止菸草公司在電視做廣告的法案,從惡性競爭中解脫,成功增加了企業利潤。

美國大學聯盟禁止橄欖球戰術中採用無敵般的“楔形推進隊”,減少了球員受傷風險,增加了比賽觀賞性,督促球隊思考更多打法。

而在1978之後的F1中:

1979:鼻錐中央鏤空進氣道設計;

80年代:層疊格式成為一種廣泛探索;

1984:雙尾翼設計;

1992:液壓主動懸架

1993:分流板概念

世紀之交:高聳鼻錐、“鏟形”鼻錐、低垂鼻錐;

2003:“雙龍骨”系統;

2005:鼻錐中央下沿的輔助平衡翼設計;

展現空氣動力學完美效率的MP4-20,巔峰造極的MP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