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陳果: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復旦陳果: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復旦陳果: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我們都知道,人生並不只有陽光與歡笑,我們每個人,難逃生、老、病、死的命運。這是一場完整的生命必將經歷的陰晴圓缺,小花如此,飛鳥走獸如此,我們也是一樣。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無可爭辯的事實,似乎也就成了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得不承受的一份生命的重負。然而,不經歷黑暗,無以通達光明。

復旦陳果: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我們今天談論死亡,正是希望能借著聖人先哲的思想智慧,驅散這一團在世人看來揮之不去的黑暗,來看一看不受死亡困擾的生命原來可以如此光彩照人,充滿力量。我們大多數人看一朵小花,看到的只是一朵小花。而那些覺悟高的人,那些相比於我們站在更高的精神樓層上的人,他們看一朵小花卻能看到一個世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當我們大多數人懷著恐懼、絕望和無邊的悲傷看待死亡時,古今中外,那些更為通達的思想者,那些更為透徹的覺悟者,他們在死亡這個看似陰沉黑暗的洞穴裡,又會挖掘到怎樣的一束光,並且如何用這束光為我們照亮隱藏在死亡背後的另一幅生命的途徑,另一種存在的狀態。

如果說還有什麼東西,比“生”更加神秘,比“生”更加深不可測的,恐怕只有“死亡”。詩人三毛曾經說:“生命的最後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謎團,就是死亡。那是我們最看不破的東西,最參不透的東西”。剛才我說,所謂的大徹大悟,就是徹底覺悟了一切。既然徹底覺悟了一切,那麼死亡也是一切之一。所以真正的大徹大悟的人應該也徹底覺悟了死亡。那陳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種人麼?他果真達到了徹悟,他真的能夠看穿死亡,看破生死,並且安然受死嗎?這可能麼?如何能夠做到?

復旦陳果: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當中,解釋莊子的智慧的時候,用了這樣一個例子。他說,小孩子相對大人來說,往往不能夠理解很多事,往往更加無知一些,比如說小孩子很多時候就不能夠理解下雨天不能出去玩。所以當小孩子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你會發現他會忍不住捶胸頓足在地上打滾。為什麼下雨天不能出去玩?我要出去玩!他有的時候甚至會生一天的悶氣,不吃飯,原因很簡單,下雨天你不讓我出去玩,我就要出去玩。

一般不會有這樣的大人,我跟你講下雨天不要出去玩,然後你在那裡捶胸頓足,滿地打滾。應該不會有這樣的大人,為什麼?因為大人們理解,天下雨之後地會溼,然後會比較泥濘,出去玩的時候不太方便,改天不下雨再出去好了,既不影響趣味,也不影響心情和快樂。我們大多數大人都是這樣的,還是你們當中其實隱藏了一個小孩子,你們是要捶胸頓足的?那麼在這件事情上你會發現,大人相對於小孩子來說,他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更有理解力。所以在下雨天不能出去玩這件事情上大人的覺悟比小孩子更高。

復旦陳果: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按此推理,徹悟者對於我們來說,就好像大人對於小孩子。雖然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人是會死的,對於我們大家來說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都是一個絕對正確的知識,都是一個無可避免的生命的宿命。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些知識,我們很多時候其實很難對我的生命正在日漸趨近死亡這個事實真正能夠釋懷的。所以有些人很了不起,他能夠說出真理,但是有些人更了不起,能活出真理。很多人能夠說人會死,但很多人真正能夠活出人會死,我會死,坦然的這種生命的心態。他能夠安之若素,他不貪生,不懼死。為什麼他能做到?還記得我們前面所說的精神的樓層這個比喻吧?你會發現我們大多數人看待生命就像三樓的人看那條小河。我們大多數人看到的死亡就像三樓的人看到的那座無法撤銷的大山。大山阻斷了小河,就像死亡阻斷了生命。你會發現生命是無法超越死亡的,小河被大山阻斷了,小河流盡了。我們大多數人面對死亡的這種悲痛和恐懼就像三樓的人看到小河流到盡頭被大山阻斷所萌生的那種憂愁,是一樣的。

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我把他稱之為徹悟者,他住在十樓。在這些徹悟者眼中所看到的生命就像十樓的人看到的那條小河。徹悟者眼中看到的死亡就像十樓的人看到的那座大山。大山黑森森的非常嚇人,但是大山並非無法超越。十樓的人看到大山那邊,小河不但沒有斷,而且在延續,在壯大。所以對於那些徹悟者來說,他看到的生命並沒有被死亡阻斷或者取消,他看到的生命是翻越了大山,經歷了死亡這一環節之後進入了另一種存在形態而已。生命沒有停止,生命進入了另一個界面的存在而已。

復旦陳果: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有的時候我覺得,生命這個東西,聽上去很懸,其實它好像就是一團精神,裝在一個皮囊裡面不是麼?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就是一團精氣神裝在我們的皮囊當中,然後我們的皮囊是一個真正的真皮包包,然後裡面裝著我們的精神,這個東西融合在一起我們就把它稱之為是生命。

那麼我們常說的這個死亡,其實某種程度上,就是我們裝在皮囊裡面的精神在離開這個皮囊,散溢到皮囊之外的無限時空當中去。什麼叫做死亡?其實就是我們皮囊內部的最後一絲氣息通過呼吸,從身體輸出,就完成了所謂的這段生命歷程。

你會發現他在散溢完最後一團氣之後,這個氣體的總量其實是不變的,唯一的差別是什麼?他是從有形變到了無形,他是從密集變成了彌散。然後他是從一團濃郁,變成了淡然的無邊無際。然後你會發現,某種人,很多時候對於十樓的人來說,生命並沒有被死亡這個大山所阻斷,而是進入了另外一種存在狀態,進入了另外一番界面。會不會我們的生命並沒有被死亡取消,死亡並不是讓我們的生命消失,只不過是讓我們的生命發生了一些常人們的肉眼看不見所以無法理解的轉變?會不會是我們的生命依然存在,只不過他是從集聚的變成彌散的,從有形的變成無邊無際的,會不會是這樣?

復旦陳果: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以前我推薦過《歌德談話錄》,歌德在死之前兩個星期大概知道自己會死了,大家又覺得這個很神,高僧大德。很多這種所謂很神的東西,都能破解。因為站得高看得遠。這是我們常人,站到三樓你就能看到這麼多,所以常人一般情況下你能預測自己一天之後大概怎麼樣,自己兩天之後大概會怎麼樣,自己一個星期之後大概會怎麼樣。所以這是常人,站得多高看得多遠。你會發現,高人能看到的更多。所以對於我們常人來說,我們很多時候能夠預測自己兩天之後會發生什麼,五天之後能發生什麼。但是你要允許有些人他真的站得足夠高,看得就足夠遠,他能夠看到自己兩年裡面會發生什麼,自己二十年以後會發生什麼,他看到人類一百年之後會發生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通常說,這些人了不得,是先知,為什麼是先知?因為他站得比我們高,看得比我們遠,僅此而已,這是用邏輯可以推出來的。所以歌德為什麼會看到自己即將死亡,就是因為他站得比我們高。所以我們看不到的東西,他能夠看到,我們三樓的人看不到的風景對歌德來說一目瞭然。所以歌德當時在談話錄當中有這麼一個片段,他就是預見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然後幫他寫這個書的是他的學生艾克曼,他就把他自己快要死掉的這個消息告訴他的朋友和學生艾克曼,艾克曼非常傷心,因為歌德對整個西方世界來說就是人類歷史的一束光。

復旦陳果: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歌德的墓誌銘也是我聽到的最炫酷的,叫做:“這世界一片黑暗,本來沒有光,上帝說這世界要有光,於是歌德降生了”。所以歌德當時快要死的時候跟家人說我快要死了家人哭做一團,然後歌德還要去安慰。歌德說不要難過,是我要死,不是你,不要聽錯了。所以當時那個學生艾克曼很難過,家人也很難過,然後歌德當時說了這麼一段話:“我希望你們不要難過,因為死亡對於我來說,不是我在宇宙中消失,不過是我以此一種能量形式轉化為彼一種能量形式而存在。某種程度上,死亡是我從肉體的束縛中解脫,從而能夠瀰漫於無限時空當中。所以死亡對我而言是一種更自由的存在狀態和一種更無處不在的存在感”。

我當時讀完之後我也醉了,對於歌德來說,死亡對於他來說是一種能量存在形式轉化為另外一種能量存在形式。換言之,我是不死的,我只不過改變我的存在狀態而已。所以當我讀到歌德當時面對死亡這種令人崇敬的豪邁和豁達的時候,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死亡是威脅不到他的。因為他站得比死亡還要高,所以他是真正不朽的。

復旦陳果: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有一位哲學家叫做艾克哈特,他有一個書叫名字叫做《死亡與永恆》,我覺得他裡面說了一個觀點我覺得挺有意思的,他說其實死亡不是對生命的一個對立面,我們很多時候總覺得Life它的對立面是Death,錯了!因為你會發現,西方人在製造這個對立的詞的時候,他往往會用相應的形式,所以生命是沒有對立面的,死亡真正的對立面不是生命,死亡真正的對立面是Birth,誕生!對於艾克哈特來說,生命是永恆的,而Birth或者Death只是改變了生命的存在狀態而已。這兩個東西代表了兩種對立的生命的存在方式,是存在方式上的對立,但並不危及存在本身。

想想真的有道理的,Birth和Death,他們是真正的對立物。所以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植物的生命從種子,到芽,到花朵,到結出果實,這是植物的一生,你會發現,看起來當一個植物開出花的時候,往往是它的芽消失的時候。它的芽枯萎了,從枯萎的地方開出了一朵花,所以你會發現對於這個芽來說,是Death。但是恰恰是芽的Death帶來了花的Birth。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什麼時候能節出果呢?當這朵花謝了,這朵花枯萎了,然後這個時候,果實長出來了。所以恰恰是花的Death帶來了果實的Birth,但是這一個東西才叫做Life。所以某種程度上,某一個局部的Death促成了另一個局部的Birth。所以你不能說花死了,花沒有死,花是用果實的這種不同的形式繼續了它的存在而已,是另一種存在形式而已。

復旦陳果: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我們看莊子哲學的時候,會發現莊子真的是個很灑脫的很浪漫的人,他的妻子死了之後,惠子去參拜他的妻子去弔唁他的妻子,然後莊子正在那裡擊缶高歌。這種反常的舉動讓惠子非常不能理解,你不是深愛你的妻子麼,她的離開你根本不難過麼?莊子他說我的妻子其實是回家了。生命從大地來,從大自然來,所謂死亡是生命迴歸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換言之,那就是對於莊子來說,他妻子的死亡只不過是一團精氣神的凝聚或彌散而已,有形到無形而已。

無論是花謝花開,還是人去人來,古老的宇宙以一種隱秘而玄妙的方式保持著自身能量的平衡。而每一個生命的存在與消散,都在提醒我們每一個生命的獨特與唯一,以及每一刻時光是如此珍貴因為它一去不返。所以我們當珍惜生命,而珍惜生命不是一個口號,就是要我們不論衣食住行、喜怒哀樂,全然地投入當下的生活,鄭重地對待此時此地眼前的這個人,手頭的這件事。我們大多數人常常會嗟嘆人生的過去或者感懷生命的未來,往往最被忽略的就是我們的今天、我們的當下,我們的此時此刻。事實上,所謂過去,不過就是曾經的今天,所謂未來,不過就是當下的延續,而所謂生命不過就是每一個此時此刻彙集而成的記憶。所以尊重當下便是對我們整個人生的負責。下一次課我們來談談,除了痛苦與悲傷,死亡這件事是否還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正面的意義和啟發,為我們當下的生活注入一種光明的精神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