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遊一路往南 來到法國第二大城市裡昂


今天的行程,白天主要是在里昂遊覽,接近黃昏時,駕車往西,晚上在利摩日歇腳。

我國處於漢朝時,羅馬共和國變為羅馬帝國,四處擴張,征服瞭如今法國這塊土地。里昂作為一個城市,因此誕生。最初的城池,位於里昂老城旁邊的一座山上。山不高,有座宏偉的教堂,很醒目。

2條河在山腳下合併,一路往南,在馬賽附近流進地中海。也就是說,這裡與地中海通航,交通便利。

山上,羅馬時代的遺蹟還有一些。比如劇場,因為羅馬繼承的是希臘文明,所以它與希臘隨處可見的劇場,完全一致。

這座劇場建於公元前,有超過1萬個座位,比咱的人民大會堂還大。至今仍在使用中,聽說經常舉辦音樂會等。

旁邊有座博物館,我認為很棒,展示設計清晰明瞭,並提供多種語言的講解器,講解內容條理分明且具有故事性。

早期,法國是高盧人的地盤,後來被羅馬帝國征服,成為一個省。法國南部與意大利很近,因而有許多羅馬時代的古蹟,比如阿維尼翁——因為爭鬥,教皇曾把教廷從羅馬搬遷至此,成為第二個“梵蒂岡”。

羅馬帝國之後,西歐又誕生了神聖羅馬帝國,但後來又分裂了——蒙古帝國因為子孫繼承,一分為四,神聖羅馬帝國因為同樣的原因,一分為三,簡單而論,就是今天的法國、德國和意大利。

羅馬遺蹟北側幾百米處,是一座教堂。它聳立於山頂,在里昂市區很多地方,抬頭便能看到,因而成為里昂的標誌。

教堂內部富麗堂皇。據教堂裡的中文介紹說,這座教堂是基督徒的朝聖地。

教堂旁邊,視野開闊,可以俯瞰整個市區。里昂市區由三部分構成——富維耶爾山、老城與次老城、東區。其中,富維耶爾山腳下是羅訥河,山與河之間,是里昂老城。河東岸的城區,雖然也有多年曆史,但比山腳下的老城年輕一些,我給它起名“里昂次老城”。再往東走,又是一條河,叫索恩河。跨過它,是里昂的東區,資歷較淺。

山腳下的這座老城,基本完整地保留著中世紀風貌,街道十分狹窄,餐館、咖啡館、商店特別多。里昂在歷史上,以盛產絲綢著稱。這產業最初在意大利,法國國王為發展本國工業,進行了扶植。結果,後來者居上。這條老街至今保留著一些“密道”——當年運絲綢的通道。

到了19世紀,里昂絲綢工人因為負擔重、收入低,開始鬧罷工。馬克思目睹這些弊端,預言資本主義一定滅亡。沒想到,時至今日,不僅沒滅亡,反而發展得不錯。預言未成真的原因之一,是資本家有所進化,拿出更多利益與社會分享,讓勞動者也能過上好日子。如今的法國人,每週工作35小時。據說每年工作215天,休息150天——儘管如此,還是輸給了德國。


在老城區裡,比較輝煌的建築是聖讓首席大教堂。歷史上的一些重要典禮,曾在這裡舉辦。

老城旁邊是羅訥河,過河之後是“次老城”。

在“次老城”一帶,有幾條南北向的主幹道,街道兩側是古色古香的老建築,呈現出文藝復興時期的風韻。

偏北處是沃土廣場。廣場東側是市政廳,看上去極為優雅,它被譽為法國最美的古建築之一。正門上方、第三層處,鑲嵌著法國波旁王朝的創建者:亨利四世騎馬像,再往上,則是一座很漂亮的鐘樓。

廣場居中位置,是一座藝術噴泉——據說那位女性象徵法蘭西,4匹拉著戰車的駿馬,象徵法國4條河。這座雕塑設計者的另一個作品更出名:紐約的自由女神。

離開沃土廣場,沿著一條大街往南走。街道兩側是整齊劃一的5層建築,與羅馬市區極為相似。這一路上有許多商店,比如巴黎春天,聽說它在巴黎的總店,擠滿了我國同胞,這裡卻很安靜。

走了一會兒,又看到一座廣場:雅各賓廣場。廣場上的噴泉據說很出名。但我實在提不起興趣,因為,雅各賓在大革命時代,是個殺人如麻的組織。

繼續往前,是一座面積很大的廣場,這裡是里昂市中心,廣場上有一座路易十四的騎馬像。

廣場的西南角,是小王子雕像。《小王子》是法國的一本兒童短篇小說。所謂小王子,好像來自外星球,記載了在地球上的所見所聞。這本書挺出名,它的作者就出生於廣場附近的一條街上。

在歐洲旅遊,最常見的,是露天座位。我非常喜歡這種人性化服務,坐下來歇歇腳、吃點喝點,看看街景。就連麥當勞都有。在我國,這種令人愉快的服務,實在罕見。

駕車來到老城時,開始擔心不好停車,但很快發現,這一帶地下停車場很多,停車很方便。有趣的是,出口處有2道欄杆,車子駛近,第一根杆抬起,車子駛入,第一根杆落下,插入繳費憑證,第二根才會抬起。如此繁瑣的方式,在法國見到好幾次,不知是不是防止“逃票”?

在里昂逛了幾乎1天,印象很好。其實,從巴黎到里昂,早在30多年前就有高速火車,僅需2小時。公共交通如此便捷,我為何還要自駕遊呢——與點狀旅遊相比,我更喜歡線狀旅遊,能獲取更多感受。

里昂周邊全是山區,雖然彎道與坡道眾多,但限速依舊達到110公里/小時。從里昂算起,歷時4小時,行車400公里,於晚上8點,抵達利摩日。途中,我們利用網絡預定了酒店,進入市區後,順利入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