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扶贫”工程走进福建闽清 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中国网海峡频道3月11日讯 “精准扶贫”落实在医疗领域,就是要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要确保他们病有所医、残有所助。

“光明扶贫”工程走进福建闽清 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现年68岁,家住福建闽清县云龙乡潭口村的张光明,身患尿毒症多年,且饱受白内障困扰。所幸,2018年福建省开展“光明扶贫工程”,将其纳入了帮扶对象,在闽清县总医院、东南眼科医院的联合救助下,他在福州接受了免费的复明扶贫手术,成为“精准扶贫”的又一个受益者。

贫困老人身患尿毒症 饱受白内障困扰

“光明扶贫”工程走进福建闽清 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自从5年前查出肾病,日常生活的自理对张光明来说都十分困难,下地干活更是一种奢望。从最早的身体无力,到四肢浮肿、呼吸困难,肾病的进展速度大大超出了张光明一家的想象。

“晚上根本没法睡觉,经常就睡一个钟头。”张光明说,病情最严重时,他全身浮肿,连鞋子都穿不进去。晚上因为呼吸困难,无法躺下,只能靠在椅子上睡觉。

患病早期,张光明常常是在县医院和福州的医院来回跑,待身体状况好转后再回家。但3年前,挂瓶吃药已经难以改善他的身体情况。医生告诉他,肾衰竭已经发展为尿毒症,必须接受血液透析。

张光明丧失劳动能力后,家中的生计就靠老伴詹明月卖菜维持。每天凌晨两三点,詹明月就要去地里挑好蔬菜,担到附近的工厂摆摊售卖,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负担每周3次的血液透析。好在乡政府在了解到张光明的情况后,将他列为了精准扶贫帮扶对象,承担了他治疗费用。

近几年,除了尿毒症,每况愈下的视力也让张光明十分困扰。“几米之外,不是非常熟悉的人完全都认不清。”张光明告诉医生,这两年来,他的视力逐渐下降,原本就不方便走动的他因为看不清东西,现在已经基本出不了门。

在闽清县总医院,张光明被确诊为白内障。大部分白内障患者都可以通过手术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但张光明患有尿毒症、高血压,身体虚弱,为他手术难度极大。

“光明扶贫”进村 老人重获光明

“光明扶贫”工程走进福建闽清 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2018年,福建省启动“光明扶贫工程”,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救治,到2020年,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白内障患者免费救治全覆盖,并建立长效机制。随后,福州市的罗源、闽清、永泰三地县医院被列入 “光明扶贫工程”的定点医院。其中,指定了东南眼科医院与闽清县总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东南眼科医院负责指导、帮扶闽清县总医院实施救治,并承担闽清县总医院疑难复杂病例会诊及救治工作。

在了解张光明情况后,闽清县总医院黄勤贵院长与东南眼科医院取得联系,两院决定,联合对张光明实施救助。2月底,东南眼科医院院长赵广愚前往闽清为张光明进行会诊后,决定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将其转诊至福州接受手术治疗,尽可能缩短患者就医流程。

3月9日,福州东南眼科医院派出专门的医疗队到张光明家中为其检查,并将他接到福州接受治疗。通过全程绿色通道,从检查到手术,只花了2个小时。在走出手术室后,张光明和老伴激动地向医务人员和手术医生赵广愚表示感谢:“现在的政策真的太好了,不然我们怎么有办法看眼睛。”

赵广愚院长表示,手术很成功,但是因为老人患有尿毒症,后期还要进行跟踪,预防其他眼部病变的发生导致视力下降。

分级诊疗 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目前我国近9000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接近60万是需要手术救治的白内障患者,但因为贫困无法得到治疗。为此,2018年福建省开启“光明扶贫工程”后,东南眼科医院以此为契机,发挥三级眼科专科医院技术优势,积极协助闽清县总医院共同为当地群众眼健康事业谋福利,促进区域眼科医疗水平发展。

“两家医院‘结对子’,不仅对患者有益,对基层医院也很有意义。”闽清县总医院院长黄勤贵表示,通过与东南眼科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患者能享受到触手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同时提升了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特别是复杂眼病的救治能力得到提升,使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和居民就诊合理分流,“现在普通的眼病患者不必长途跋涉,在家门口就可以把病看好,疑难眼病患者通过专家会诊、有序转诊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我们会继续做好帮扶工作,用高质量、高标准的医疗服务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不让一名群众因为白内障失明在奔小康的征程中掉队。”赵广愚表示,能把眼病患者从失明的边缘拯救回来,也就拯救了一个家庭,这也正是助力了国家的精准扶贫工作。赵广愚介绍,下一步,东南眼科医院院还将借着精准扶贫政策,进村入户,开展更多筛查、帮扶活动,让国家的政策惠及每一户贫困户家庭;此外,会进一步把好的技术带到基层,助力县医院眼科救治技术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