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說起MPV,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最經典的答案,但是如果要追溯它們的源頭,就要回到二戰剛結束的德國大眾。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起源

二戰後的歐洲滿目瘡痍,也百廢待興,急需一種運輸效率高的交通工具:

它需要全封閉,保證貨物運輸的高效率以及車內人員的安全性;圓形車身、無分隔設計,保證車內空間;後置後驅,減少傳動系統對空間的影響。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於是在1950的婦女節,第一輛大眾Transporter應運而生,這臺車也就是我們後來口中的T1,它是我們討論Van永遠都不會繞過去的一個車型,也是世界汽車史裡最重要的車型之一。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在它長達18年的生命週期中,一共生產了

294.5萬臺,除了數字以外,更能讓人記住的是在嬉皮士年代,它一定程度上承載了嬉皮士的自由、奔放與反叛精神。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即便從全世界的角度來說,以一臺MPV來代表某種文化符號的,除了T1以外,真的很難找出第二個。

在T1的銷量以及文化影響力雙重成功下,T2賣出了340萬臺,T3賣出了145萬臺。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大眾T2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大眾T3

但是T2、T3的小修小改,讓T2、T3越來越不符合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情況,大眾急切的需要對T系列進行一次大換血,於是T4出現了。

從Transporter到Multivan

從貨物運輸車到多功能、多用途MPV的轉變,大眾Transporter花了四十年,整整三代車型。

1990年,大眾推出第四代Transporter車型,也就是T4,為了提高車型的定位,大眾給它來了個從裡到外的大變身。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後置後驅變成了前置前驅,為了不影響車內空間,本來擋風玻璃跟進氣口成一平面的車頭,硬生生地突出一個大嘴。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從貨運轉向商務用車的用途,也讓發動機排量大大提升,當家2.8排量自然吸氣的VR6發動機自然少不了。為了行駛的穩定性,四驅系統也加入其中。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很明顯看得出,以上的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增強T4的客運屬性,減輕貨運屬性,大眾一舉把它推向了成熟穩重的商務領域。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這種轉變是成功的,因為它賣了14年,是銷售週期第二長的大眾Transporter,共銷售191.3萬臺,第一長的是大眾T1。

如果說T1、T2是嬉皮士年代的情懷,那T4就是90年代歐洲人的情懷。

原因在於它貫徹了T系列一直都有多用途性、多功能性,它以極高的可擴展性迅速在歐洲收穫了一批懂享受生活的粉絲。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傳承

就像T1到T3的傳承一樣,從T4到T5,再到現如今我們試駕的T6,三代車型變更,它變得更商務、更成熟、更現代。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2.0T發動機,4 Motion四驅系統,DQ500溼式雙離合,DCC自適應懸架。這些科技的加入更符合我們對一臺MPV的期待。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如果說T1有情懷,那T6也有情懷。T6的情懷在於它滿足了當下時代的實用性,多用性。

商務屬性強的沒它越野能力強,越野能力強的沒它空間大,空間比它大的只能運貨。

如果人生只能擁有一臺車 我希望是這臺

Multivan邁特威最大的特性就體現在Multi方面,如果你想要的是一臺什麼都能幹的MPV,它應該會很適合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