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空沒有氧氣,隕石還能燃燒?

愛吃蘿蔔丶


這個問題並不複雜,首先隕石很常見,例如在我們這個太陽系當中,就有兩個隕石聚集地,一個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另一個位於柯伊伯帶附近,

根據一些科學統計來看,太陽系內共有數百萬顆小行星,這些小行星在飛行的時候,有的時候會受到行星引力的作用,然後墜落在這些行星上。

其實平常的時候,隕石基本就是一塊石頭,它們不會發光不會發熱,只有當它們進入大氣層的時候,才會出現所謂的燃燒現象,

但隕石燃燒並不是真的在燃燒,這是因為它們的速度太快,導致了它們進入大氣層的時候,會和大氣層產生劇烈的摩擦。

而摩擦會讓隕石的溫度升高,所以隕石在墜落的過程中,就會發出耀眼的光,這個光在人類看來,就是所謂的流星,

所以大氣層才是隕石是否發光的關鍵,如果說一顆星球沒有大氣層,隕石在墜落的過程中,就不會發生髮光的現象,例如說月球。

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層,所以隕石一旦墜向月面,直接會把月球砸出一個大坑,這也是為什麼今天的月球,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環形山,

這些環形山就是隕石砸出來的,如果說月球也有一個濃密的大氣層,絕不會是今天這樣....


種植恆星


隕石發光,源於高溫,而非燃燒。發光的東西不一定在燃燒,就比如你家的電燈泡,發光,但絕不是在燃燒。

隕石發光的本質就是高溫。任何物質,只要溫度大於絕對零度,就會不斷的向外輻射電磁波。有的強,有的弱,其功率與表面積成正比,同時也與溫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我們平時看到燒紅的鐵塊,它發光是因為高溫,從而向外輻射電磁波。而其中的可見光波段足夠強,所以我們能夠看到。

我們看到的火焰也是這個原理,主要還是高溫產生的輻射。只是其中還有很多躍遷產生的其他波段的光。但總的趨勢是沒有變化的。

隕石在太空其實不會燃燒,因為沒有任何阻力。在落入地球大氣層之後,即便沒有氧氣,仍然能發光、燒燬。這裡的「燒」,指的是高溫,摩擦產生的高溫。

這樣的高溫會加熱隕石,從而使得它發光、蒸發,拖出尾跡。即便有真實的燃燒過程,其產生的熱量也遠遠不如摩擦產生的熱量。


章彥博


這個問題問得好,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說得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全面。說到了一些問題。忽略了一些問題。


確實,我們所認知的燃燒沒有氧氣是無法成立的。燃燒是物體劇烈氧化還原反應。沒有氧氣怎麼行。

但是我要說的是,不一定燃燒就一定需要氧氣的參與。氧氣只屬於助燃劑。雖然很多物質沒了它就不能燃燒,但是一些東西例外。

例如鎂條可以在二氧化碳氣體中燃燒, 鋁、銅等金屬可以在硫蒸氣裡燃燒, 氫氣、銅絲、鐵絲、磷可以在氯氣裡燃燒。當然這扯得有點遠了。



很多朋友說,你看到的隕石在沒有氧氣的太空是沒有燃燒的,你看到的燃燒隕石都是進入了大氣。大氣裡面有氧氣。一直在否定題目,說題目是錯誤認知導致。隕石燃燒是發生於大氣層內。不在外太空。固然,能說明這一點是沒有錯的,這是一個道理。但是,事實不單單如此。也有其它原因。

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同樣沒有氧氣啊。照樣產生燃燒爆炸。這做何解釋。



而且,隕石流星的燃燒都發生於據地面80到120千米範圍。這段範圍屬於中間層和暖層,氧氣含量也不多啊。


其實,流星隕石燃燒最主要的不是說是因為氧氣。而是在高速與氣體(不單隻可以是氧氣)摩擦時,自身迅速升溫。在巨大的動能下,摩擦產生高溫高壓讓隕石流星迅速達到熔點,溫度高自然像著火。同時分解物質和高溫使周圍氣體變成離子態,就產生了長長的尾焰。


光年之外zyn


先說幾點關鍵的問題:

  1. 燃燒並不一定需要氧氣,例如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球一樣發光發熱,實際上是因為內核處發生核聚變,這根本不需要氧氣的參與;

  2. 一般如果人類可以肉眼可以看見隕石冒著火光呼嘯而來,這個時候隕石已經進入了地球的大氣層範圍;
  3. 即使大氣層中沒有氧氣全部是其他氣體,隕石進入大氣層後依然會像火球一樣發光發熱。
一般隕石被地球的引力捕獲都是以極高的速度衝入地球大氣層的,速度遠超過音速,在高速運動中除了跟大氣的摩擦生熱外,主要的溫度來源是因為氣動加熱。也就是隕石高速運動在前面使空氣快速壓縮。壓縮的氣流被做功,溫度可達上千攝氏度,在反過來影響隕石。這樣隕石的溫度急速增高發光發熱。這種原理大家可以去參考日常生活中用氣管給輪胎打氣,氣管底部溫度都是非常高的。

最後聲明一點太空中尚未掉落在地面上的天體碎片被稱為小行星、彗星等,只有通過大氣層掉落在地面上之後才被稱為隕石。



科學黑洞


不是有沒有氧氣的問題,而是隕石在太空根本就不燃燒,所以有沒有氧氣都無所謂,就像太陽以及一些恆星也沒有氧氣卻能一直燃燒放熱發光。

很多人之所以認為隕石會在太空中燃燒主要是因為一些照片中拍攝到的隕石墜落地球時在發光,但事實其實是那些照片多是在地球上拍攝的,隕石和大氣層摩擦和空氣接觸當然會發出火花,發光發亮也就不足為奇了,在太空中的隕石很少發光,只是很平靜的飛行,只有少部分看起來似乎挺亮的隕石也是因為太陽反射而發出細微的亮光,就像星星本身也不會發光,一部分自身就能進行聚變,產生能量和熱量燃燒發亮,另一部分則是利用太陽反射的光發亮,無數發光的星體聚在一起成為夜空中最耀眼的星光。

大家最喜歡的流星就是隕石原發體中的一種,當流星體觸碰到大氣層時,撞擊時巨大的壓力和摩擦力使隕石發熱燃燒而發出亮光,遠處看起來像個火球,這些大大小小的帶著尾巴飛行的火球也就是所謂的流星,對我們而言流星就只是一種能看得到摸不著的東西,而隕石則是可以真真切切摸得到的,說白了隕石就是流星沒有來得及燃燒完的部分,也可能是太空中任何一個星體的碎片,也幸好只是沒有燃燒完的部分及碎片,如果是整個星體都墜落,地球可能又要迎來一次物種大滅絕了。


鎂客網


因為氧氣並不是燃燒的必要條件!

燃燒這個詞非常的寬泛,這個詞原本是用來形容可燃物被點燃之後釋放火焰的現象,推而廣之我們現在經常用來表述像火焰一樣散發光和熱的過程,普通木材的燃燒過程實際上是有氧氣參與的氧化還原反應,通過這個反應可燃物質被轉化成了能量,這些能量以光和熱輻射的形式向外界擴散,就形成了我們看見的燃燒現象!

我們的自然界及浩瀚的宇宙當中到處都有這種光和熱散發的現象,我們人類習慣性得將這種現象描繪成燃燒,通過前文大家知道這種氧化還原反應可以產生光和熱的散發,因此許多人誤以為氧氣是產生這種現象的必要條件,其實不是的,首先氧化還原反應並不一定需要有氧氣,其次除了氧化還原反應之外還有許多反應也能散發光和熱,產生火焰未必需要氧氣。


不需要氧氣參與的放熱反應很多很多!它們都能產生火焰現象,看起來都像在燃燒!

學過化學的同學都知道木柴在有氧環境下發生的是一個典型的放熱反應,但是自然界中有不少不需要氧氣同樣可以發生的放熱反應,它們也能產生火焰向外界釋放能量,這樣的反應很多,例如如下幾種:

鎂帶在二氧化碳氣體中燃燒,鋁、銅等金屬在硫蒸氣裡燃燒,氫氣、銅絲、鐵絲、磷、金屬鈉等都可以在氯氣裡燃燒。


除了上述反應之外還有核裂變、核聚變等反應也不需要氧氣!

例如核裂變和核聚變都能釋放能量,它們並不是氧化還原反應,根本就不需要氧氣,而且釋放的能量比氧化還原反應多得多,宇宙當中的星體發光基本都是在進行核聚變反應,例如太陽。


隕石的火焰是怎麼回事?

我們俗稱的隕石實際上是地外飛星或者飛石,能夠發生核聚變反應產生火焰現象的嚴格來說都不能稱之為隕石了,我們通常說的隕石都是比較小的星體碎片,在浩瀚的太空當中這些遙遠的碎片在真空環境下飛行也有看起來像火焰的東西,但是這種火焰並不是真的火焰,它並沒有進行光和熱的散發,例如哈雷彗星的尾巴,這個大尾巴的確看起來像火焰,實際上並不是我們通常所指的火焰,它只不過是受到太陽輻射作用彗星本身物質被汽化,然後與自身的微粒塵埃一起受到其它星體引力作用形成了一條長長的尾巴,這些尾巴一方面在流失自身的物質,另一方面也在反射來自太陽等星體的光線,從你的角度看起來像火焰而已。

另外進入地球大氣層的隕石產生的流星的確也在發光發熱產生類似火焰一樣的現象,但是它是因為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導致的,雖然大氣層也有氧氣,但即使沒有氧氣這種現象依然會存在,摩擦生熱並不需要氧氣,只要摩擦的強度達到一定的水平,它同樣可以將質量轉化成能量向外界釋放光和熱。


心安理得君


咱悟空問答有很多這樣奇葩的問題,但既然標註了科學標籤,我們就有答題的義務。所以請網友不要見怪,也不要把這種題目歸結為答題者的異想天開。其實這個題目有幾個誤區,一個是什麼叫隕石沒弄明白,一個是什麼叫太空也沒弄明白。

首先科普一下什麼叫隕石。通俗一點說,就是在太空中游弋的小行星碎塊被較大質量的天體引力捕獲,脫離原有的運行軌道,以很快的速度掉落到地球上或其他行星上的硬塊。這種硬塊在進入大氣層時與大氣摩擦會發熱燃燒,而掉到地上的是沒有燃燒完的殘骸,這種殘骸成分為石質、鐵質或者混合物。所以只有掉到地上的殘骸才叫隕石,在天上時它們不叫隕石。

再來普及一下什麼是太空。簡單的說,太空就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大氣層分為五層,即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成層(電離層)、外大氣層,一般來說,外大氣層在離地表400公里高度以上,在400公里以下的電離層空氣密度約有地表的1%,但研究發現在10萬公里高度還有空氣粒子存在。所以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是逐漸融合的,目前科學界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界限。


現在應該明白了吧,太空中沒有空氣和阻力,而且溫度極低,小行星碎片是不會燃燒的;隕石是小行星碎片在大氣層沒有燒完掉落在地上的殘骸,不會無緣無故在太空中燃燒。

外太空的小行星或碎片被地球引力捕獲後,就會以很快的速度向地表墜落,一般都會在下降中加速,越來越快,達到每秒10公里以上,快的達到20-40公里每秒,這種速度與空氣摩擦就會達到幾千度的高溫,使這些物體燒得熔融狀態。我們經常看到的流星就是太空碎片在大氣層中燃燒,而且沒有掉到地上之前就燃燒完了。一般來說,沒有燒完的都是相對較大些的行星碎片,大部分在大氣層中燒掉了,掉在地上的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實際上,大氣層對地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如果一個小行星較大,就會導致災害。恐龍的滅絕就與6800萬年前一顆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有關。

所以人們發現的隕石,都是在大氣中燒蝕得很圓滑,一般都沒有什麼稜角。科學家估計每年地球要接受這樣的天外來客5萬噸。目前地球上保存最大的隕石是非洲納米比亞的戈巴(Hoba)鐵隕石,重約60噸。


時空通訊


為什麼太空沒有氧氣,隕石還能燃燒?

隕石從來都不在沒有氧氣的太空裡燃燒,它只在進入大氣層後燃燒......這點千萬別搞錯,因為只有高超音速的氣動作用才會讓隕石在穿過大氣層時出現類似“燃燒”的現象,但這並不是您認識的氧化燃燒過層,並且與大家想象的摩擦生熱機制或許有些不一樣,高超音速下的氣動加熱方式主要是激波,任何物體在超高音速飛行時其頭部的激波後方都會產生超高溫氣流,高溫的主要來源是激波壓縮空氣產生的超高溫。因此,小行星在大氣層掉落過程中的超高溫來源主要是氣體壓縮後產生的激波。

不過仍然有一個話題需要重新提醒下,在沒有進入大氣層之前,所有的小型天體都稱小行星,進入了大氣層那麼叫流星或者小行星撞擊地球,掉落在地上的小行星碎塊才能稱為隕石,麻煩各位不要搞錯了,因此以後再稱在宇宙空間的小行星為隕石會貽笑大方的哦.....

每年8月份的英仙座流星雨時間約在8.12日前後,夏季可是觀看流星雨的最好季節,各位有條件的不妨出去走走,畢竟這樣的機會也不多!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題目中有一個誤區,我們看到的那燃燒著的小行星,其實已經進入到了地球的大氣層中,由於自身運行的速度極快,一般在15km/s以上,所以,空氣的摩擦會帶來巨大的熱量,於是,小行星就因摩擦而發光發熱了,表面的溫度甚至可以達到數千攝氏度,導致整個的小行星表面呈現出熔融態。

如果是結構不緊密的小行星還可能在未撞擊前就解體爆炸,比如發生在20世紀初的西伯利亞通古斯大爆炸事件。

所以,這樣的情況,就不能說太空中沒有氧氣了,因為,根本就沒發生在太空中。太空中的環境幾近真空,每一個立方厘米可能只含有一個原子,如此空蕩蕩的空間,小行星會不受阻礙的飛行的。

而至於彗星為何會拖著尾巴,那主要是太陽風的剝離作用。另外,還要說的一點是,隕石特指那些天體墜落在地球上了,隕石,隕石嘛,已掉落下來的石頭才叫隕石。


科幻船塢


題主提到的燃燒和氧氣本來就非充要條件,不是嚴格的因果關係,即有沒有氧氣和燃燒用為什麼連起來本來就是不對的。

氧氣既不是燃燒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

有氧氣並不會必然燃燒大家是知道的,但是好多人認為燃燒一定要有氧氣,這是錯誤的。

燃燒是一種發光發熱的化學反應,氧氣扮演著氧化劑的角色,可以扮演這種角色的並不是只有氧氣一種,其他其它氧化劑如氯氣也可以。

隕石不是在太空中燃燒

如果隕石在太空可以燃燒,那太空中的眾多衛星早就燃燒盡了,太空垃圾也不再需要清理。



不管是鐵隕石,石隕石還是石鐵隕石,受到地球引力吸引後,以極快的速度落向地面,在進入大氣層之前是真空,不會發熱。進入大氣層後,與大氣會產生劇烈摩擦,產生大量的熱將空氣電離,肉眼可見的燃燒狀的火焰,小的隕石可能完全由於高溫摩擦而燃盡,大的燃燒後的部分落在地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