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樂是一面鏡子,折射了國產劇的鼎盛和衰落

小時候我生活在廣東,香港TVB劇的配樂是我的心頭好。我專門在歌單裡建了一個配樂庫,收集自己喜歡的配樂,其中就有TVB配樂。TVB配樂有不少原創曲目,這是被一次官司逼出來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由於商業原因,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分會)和TVB打官司,禁止TVB用其旗下所有唱片公司的唱片及音樂資料,TVB的配樂資源出現危機,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電視臺決定重用本土音樂人,以黃霑、梁迪、胡偉立、陳國樑、黃修文為代表的一批音樂人扛起原創,不但使TVB熬過難關,還創作出一批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

提到港劇,不能不提到金庸武俠劇,金庸武俠劇不乏名曲,幾乎撐起港劇經典音樂的半邊天,這當中,黃霑的音樂是桂冠上的明珠。一首

《滄海一聲笑》

,喚醒千古文人俠客夢,黃霑的詞曲瀟灑,旋律一出,就如同身在江湖,看那醉俠豪放,鋤強扶弱,仗劍天涯。他的歌曲意境遠超一般流行樂,代表了港劇音樂的最好水準。

《滄海一聲笑》原是黃沾為徐克電影《笑傲江湖》所作,由主演許冠傑演唱,後來任賢齊為1999年劇版《笑傲江湖》翻唱。

小時候看劇的習慣培養了我對音樂的敏感,很多時候,一首好的主題曲或配樂是一部劇的點睛之筆。比如日劇《晝顏》,它的主題曲《Never Again》的旋律本身就是一個故事,描繪出一個家庭主婦的出軌歷程。又例如《大宋提刑官》的

片尾曲《滿江紅》

,它可能是千禧年後最讓人激動的一首國產劇片尾曲,完美地呈現出《大宋提刑官》的精神世界,一句“社稷安撫臣子心/長驅鬼魅不休戰/看斜陽照大地阡陌/從頭轉”映射出中國士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慷慨與悲涼。

有許多配樂往往是導演從其他作品那裡聽來的,移花接木,卻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歷史政治劇《大明王朝1566》,該劇的配樂大量運用了卡蘭曾卓、薩蒂、肖邦等人的曲子。如第十八集李時珍在海瑞家中幫其母診病,背景音樂正是薩蒂的名曲

《Gymnopedie No.1》

(又名《裸體歌舞》)。Gymnopédie音譯為吉諾佩蒂,直譯為“裸體歌舞”,源自古希臘人祭祀太陽神的祭典,意為“年輕人赤裸著身體在神殿前獻上神聖的舞蹈”。而第四十五集,裕王背嘉靖時的配樂,是卡蘭卓曾(Eleni Karaindrou)的

《哭泣的草原》(The Weeping Meadow)

,第六集海瑞與王用汲交談,則用到了

肖邦降E大調夜曲

,不過旋律上有所改動。

《大明王朝1566》海報

配樂的民族性與“中體西用”

張黎大膽地在歷史劇中運用西方音樂,這在

《大明王朝1566》

播出時引起了一些爭議。過去,觀眾聽慣了中國風式的配樂,西方古典樂頻繁插入歷史劇,讓他們有些不習慣。但也有觀眾支持這種嘗試,認為如果拋開先入為主的“西方”和“中國”之分,這些配樂的運用並無不妥。其實觀眾只要回顧張黎的作品,比如《走向共和》《中國往事》

《人間正道是滄桑》

,就會發現他經常使用卡蘭曾卓等作曲家的音樂,他的歷史劇裡有深深的南歐影子。

但在《大明王朝1566》片頭和片尾曲的選用上,張黎走的是偏中國古典的路子。主題曲是譚維維演唱、歐陽常林作詞,劉健和韓偉作曲的

《治世民為天》

,片尾曲是由編劇劉和平參與填詞、趙季平作曲、譚晶演唱的

《海闊天青》

,歌曲沉鬱蒼涼,像一壺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趙季平

是和張黎多次合作的作曲家,也是國產劇的一位作曲大師,很多經典國產劇的曲子都有他的功勞,如

《水滸傳》

《笑傲江湖》(張紀中版)

《大宅門》

《天下糧倉》

《大秦帝國》

《中國往事》等。他是秦腔出身,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工作過,善用民族樂器配樂,秦腔、碗碗腔、秧歌、信天游等,都被他融於影視劇配樂中,此外,他也學過西方古典樂,底子厚實,日本作曲家武滿徹曾讚歎道:“趙季平這個中國人,你們要注意他!”

《臥虎藏龍》海報

在國內,和趙季平齊名的是

譚盾

,他們都注重音樂中的民族性。譚盾的音樂成就側重於電影和歌劇,他是在國際上被認可的一位中國作曲家,曾獲得格萊美獎和肖斯塔科維奇音樂大獎等國際獎項。譚盾與張藝謀多有合作,他的音樂熱衷於呈現一個西方視野下的中國或者東方形象,譬如

《臥虎藏龍》

中,譚盾就雜糅了古琴、川劇打擊樂、新疆的熱瓦普以及大提琴、小提琴等音樂形式,營造出一個包羅萬象又曖昧不明的東方意境。如學者劉玉潔所說:“《臥虎藏龍》雖然是充斥著濃濃的‘東方’韻味,但卻是西方人能欣賞的‘東方’。譚盾自己也成為一個傳播東方文化的‘媒介’,向‘世界’來展現‘東方’的魅力。”

回到上世紀末,中國的歷史劇、家庭劇和知識分子劇常能出一些膾炙人口的歌曲,最典型的莫過於老版四大名著改編劇,單單

87版《紅樓夢》

就有《序曲》《引子》《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紅豆曲》《秋窗風雨夕》《晴雯歌》《聰明累》《分骨肉》《嘆香菱》《題帕三絕》《好了歌》等13首曲子。

1987年版《紅樓夢》海報

《序曲》以古箏開篇,在一段幽怨女聲獨唱後,作者用絃樂的變調引出紅樓夢的主旋律;《引子》演繹“金陵十二釵”的哀怨之聲;《枉凝眉》則如泣如訴,又如鯁在喉,演繹了寶黛之間的複雜心緒;而《葬花吟》更是如秋風落葉,引人嗟嘆。

《紅樓夢》的主要詞曲作家是

王立平

。1984年,他向《紅樓夢》劇組自薦獲准,耗費四年時光製作了這些曲子。據說,僅僅一首《葬花吟》,他就打磨了一年零九個月。他說:“這是我投入感情最多、面臨壓力最大、遇到困難最多的一次創作。”

除了四大名著改編劇,中國在八九十年代還出過一批好劇,儘管劇組資金條件不如當下,但它們勝在人文知識豐富、協作精神強,隨著

《渴望》

《聊齋》

《還珠格格》

《雍正王朝》等劇的熱播,一些主題曲和配樂脫穎而出,這當中,劉歡和韓磊可謂是“金曲專業戶”,像

《雍正王朝》

《康熙王朝》

《天下糧倉》

等劇的主題曲都是他倆唱的,唱一首火一首,“得民心者得天下”、“向天再借五百年”都成了一時名句。

當年

金覆載

給《

濟公

》等多部影視劇的配樂也是一絕。金覆載是浙江人,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從事音樂創作,他是一個兼顧西方古典樂和中國民族音樂的作曲家,代表作有交響曲《紅樓夢》《長笛協奏曲》和《濟公》

《哪吒鬧海》

等影視作品的配樂。《濟公》裡比較傳神的幾首曲子,比如《鞋兒破帽兒破》《一半兒臉》就是他作曲的,濟公那股詼諧幽默勁兒都在旋律裡。聽著聽著,活的濟公就浮現在眼前了。

《濟公》海報

八九十年代,作曲家的薪酬不高,但那時候劇組文化人多,踏實的人多,大家做事憑著一股勁兒,做出不少好作品。市場化浪潮後,不計成本地生產正劇的時代已經過去,大浪淘沙,魚龍混雜,歷史劇、家庭劇憑著自己的底子,尚且還能保持功力,可市場的壓力還有創作人才的瓶頸,都對電視劇的質量產生影響,配樂這一環自然也受到波及,尤其在都市劇、青春劇裡,創作團隊為了求快,大多隻是借鑑了前輩的曲子,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不少以收視率、點擊率為中心的團隊,音樂鑑賞力不足,對配樂並沒有足夠重視。當觀眾愛之恨之的是劇情、劇評家剖析的也是劇情時,配樂的分量被進一步忽略了。

作曲者薪酬低廉,國產劇配樂衰落

隨著優勢劇類的低落,國產劇配樂處在一個不溫不火的階段,像《紅樓夢》這樣把中國古典知識分子趣味發揮到極致,或者像《大明王朝1566》一樣“中體西用”、貼合境界的配樂少之又少。影視劇歌曲已經很久沒有出現《滄海一聲笑》《滿江紅》這樣詞曲意俱佳的上乘之作。

這幾年質量不錯的國產劇配樂多出自歷史劇(或更廣義的古裝劇),《北平無戰事》《琅琊榜》和《軍師聯盟》值得一提。

《北平無戰事》是一部用心的歷史劇,這從配樂的選取上可見一斑。一般國產劇喜歡用流行樂打發觀眾,但《北平無戰事》不但為每一個主要人物做了配樂,還選取了一些富有年代感的曲子,比如周璇演唱、嚴華作曲的

《月圓花好》

。而崔中石的背景音樂《一路平安瑪利亞》更是體現出配樂師的大膽,巴赫和古諾的這首曲子取材自《聖經》故事,它有一個更有名的名字叫

《聖母頌》

,《北平無戰事》用這首曲子,是為了凸顯崔中石的莊嚴形象和這個人物的悲劇美。

《北平無戰事》海報

坊間傳聞,《北平無戰事》本打算請作曲家孟可配樂,但由於檔期原因作罷,

孟可

後來成了《琅琊榜》的配樂師,他做的曲子質量不遜於《北平無戰事》。孟可為

《琅琊榜》配樂

設置了三種主線,他說:“首先就要突出梅長蘇為赤焰軍復仇的悲壯主題;再是梅長蘇內心的情感線;第三條是大的環境氣氛線。三條線基本都圍繞梅長蘇來設計。片尾曲

《風起時》

曲風不那麼高亢激昂,含蓄中甚至帶了幾分病態的孱弱,但又體現梅長蘇胸懷很大。”

孟可

的配樂動了很多心思,鼓、簫、大管、黑管、長笛、豎琴、大提琴等,一個個被他折騰,他走的也是中西混合的路線,只是沒有《大明王朝1566》那麼激進,仍然以凸顯東方古意為主。

《琅琊榜》海報

在《琅琊榜》之後,《軍師聯盟》成為乏善可陳的歷史劇市場裡的一點驚喜。儘管它的的劇情值得商榷,但配樂不乏驚豔之筆,製片人吳秀波請來了Hans Zimmer、神思者等國際配樂大師,片頭和片尾曲都採用了純音樂的形式,卻能營造出很有感染力的氛圍,從少年司馬懿的意氣風發到踏入政壇的小心謹慎,從兩軍對壘的劍拔弩張到棋逢對手的惺惺相惜,

《軍師聯盟》的配樂

大氣磅礴、扣人心絃,為劇集增色不少。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海報

2018年大熱的宮廷劇

《延禧攻略》的配樂

延續的則是《金枝欲孽》的宮廷幽怨基調,該劇的配樂師也承認配樂放了一點後者的基調,以《延禧攻略》為標誌,許多國產劇從港劇的配樂中提取靈感,甚至配樂師找的就是香港那邊的人,譬如TVB高級配樂師陳國樑就加入了《延禧攻略》的配樂團隊。他在接受《電視劇》雜誌採訪時曾說:“(配樂)自己整體上最滿意的是《義海豪情》,個別配樂是《詠歎調》......其實,《金枝欲孽》也十分滿意,只是技巧還未成熟,有欠流暢,並且還有一定數量的罐頭音樂在內,但感情方面卻勝《義海豪情》。”

《延禧攻略》海報

國產劇配樂的頹勢一時難以改變,它的根源在於市場態度與作曲者低廉的薪酬。這一點歌手劉歡說得很明白,有一次《新京報》採訪他,提及影視劇配樂現狀,他說:“這是由現在播出平臺的電視劇採購方式決定的,採購方只看重名演員、名導演,沒人會因為音樂買一部戲,有的製片方為了壓縮成本,就會犧牲一些部分。如今一線作曲家給電視劇配樂,一集的酬勞只有大腕演員的幾十分之一,錄音和製作費用就更可憐了。”國內市場對配樂如此輕慢,也就難怪觀眾聽到的好曲子越來越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