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她们有话说!

【两会声音 】 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她们有话说!

每个孩子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许多特别的呵护才能茁壮成长。

因此,我国法律给予了未成年人诸多关怀和保护。

然而,从拐卖儿童到校园欺凌,从单亲留守到家庭破碎,社会上的某些不良因素和环境,还是让一些未成年人承受着本不应该有的遭遇。

【两会声音 】 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她们有话说!

今年两会,

关于未成年人保护,

她们这样说:

【两会声音 】 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她们有话说!

来自天使的一个吻

【两会声音 】 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她们有话说!

数年前,地震后一位失独母亲收养孩子的想法就引发了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对于收养法的思考。在后来的工作和扶贫中,方燕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孤儿和单亲留守儿童。

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怀中撒娇时,有那么一群孩子,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完整的亲情, 他们像“野草一样成长”。

方燕开始资助他们读书、生活,有一个女孩甚至在见到她的第一面就喊她“方妈妈”。

仅仅是资助就够了吗?一声妈妈,是爱,是信任,更是责任。

2018年,方燕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一年的履职中,她频繁走访福利院,咨询爱心人士。

【两会声音 】 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她们有话说!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方燕(受访者提供)

2019年春节过后,在陕西省一家福利院,方燕见到了一个不到1岁的唐氏小婴儿。“她见到我就让我抱她,一只手抓着我的手,一只手摸着我的头发,然后嘴巴凑过来不停地亲我。我震惊了,他是天使啊!其实,人性的纯良是跟智力、年龄没有关系的。这样的孩子,虽然可能永远都恢复不到正常人,但是他对爱的渴望,他表达爱的方式,都让你觉得他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他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家。”

小天使的一个吻,让方燕泪眼如花。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为孤残儿童呼吁的心,从法律上保护他们,让他们通过合法渠道被更多的爱心家庭收养。“目前,出于观念和现实诸多因素的考虑,我国的大部分残疾儿童是被国外家庭收养的。每每看到这些孩子长大后回国寻亲,心里都格外不是滋味。”

今年两会,方燕带来了关于修改收养法,鼓励收养孤残儿童的议案。

她希望,中国能在收养法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制度上,给予收养孤残儿童的家庭更多扶持,让孤残儿童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大,从小就有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归属。

帮那些不懂“呐喊”的孩子们

讲出他们的心里话

“宝宝,如果有一天,爸爸跟妈妈分开了,你必须要在两个人之中选一个,而且永远也见不到两外一个人了,你会是什么感觉?”

这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房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厉莉在今年两会前问5岁儿子的一句话。

【两会声音 】 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她们有话说!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厉莉(受访者提供)

这是厉莉给儿子的一个假设,但却也是无数个孩子正在面临的问题。

作为法官,关于离异家庭探望纠纷的一个个真实案例,让厉莉触动很大。当父母离异的伤痛还未散去,不少孩子就又要陷入被父母“抢来抢去”的困境之中。很多未成年人,在大人们爱的名义下被争来抢去,满足这自己的情感需求,在这种“抢”与“藏”中身心受伤。

前不久,儿子幼儿园小伙伴的突然“消失”,更让厉莉坚定了优化探望法律制度的决心。儿子的这个小伙伴,生在一个父母关系不和的家庭。为了躲避爸爸,妈妈停掉了孩子所有的培训班,带着孩子远走他乡。于是,就有了上面厉莉对儿子的那个假设。厉莉告诉儿子,他的一个小伙伴就正在经历这样的痛,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爸爸了。

“那他为什么不给爸爸打电话?”

“因为他还不知道怎样表达。所以今年两会,我发自内心的想帮这些孩子们多说几句话。”看着泪眼婆娑的儿子,厉莉坚定地说。

今年两会,厉莉建议:以未成年人保护为本位,适当扩大探望行为主体范围,优化探望法律制度。

正如厉莉所说,每个孩子都应该被温柔以待。

她们是全国人大代表,是律师、法官,也是孩子的母亲。让法律保护回归未成年人本位,让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这是所有父母的心愿,是代表的期待,是法治中国的题中之义。

【两会声音 】 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她们有话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