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埃利斯個展《消耗》

弗朗西斯·埃利斯个展《消耗》

本次展覽是比利時藝術家弗朗西斯·埃利斯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展,展覽著眼於藝術家多元化的藝術實踐,以埃利斯消耗時間的方式為出發點,探討“非生產性消耗”與“生產性消費”之間的關係。包括手稿、影像、素描、油畫和繪畫等在內的近 1300 件作品分佈在上海外灘美術館一至六層的展陳空間。

埃利斯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他的眼光略過事物表面,看向那些容易被人們忽略的角落和細節,甚至是內在的關係,並以稀鬆平常的行為舉動,對他所到之處進行細微且詩意的干涉。

弗朗西斯·埃利斯个展《消耗》

位於美術館二樓的作品《龍捲風》記錄了藝術家長達十年的“追風”歷程——畫面中狂暴的自然與渺小的人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弗朗西斯一直試圖追逐龍捲風並試圖進入風暴的中心,以尋求在紛雜中的平靜時刻。作品暗示了墨西哥城當時混亂的局勢以及存在的暴力行為。

弗朗西斯·埃利斯个展《消耗》

在其一旁展出的是與之相關的繪畫作品《詩學的崩坍》,雙螺旋結構交織組成的龍捲風在四周喧譁的塵土與景觀的中心,目擊者親歷風暴中心的敘事轉向了一種更為冷靜的視角,一旁則展有一組近乎膠捲正負片的布面油畫作品《外爆/內爆》,呈現從暴風中心仰視與俯瞰的兩種視角,如同對一頭暴虐巨獸與平靜核心的抽象表達。

弗朗西斯·埃利斯个展《消耗》弗朗西斯·埃利斯个展《消耗》

新聞發佈會上,當被問及身處龍捲風風眼時感受如何,藝術家給出了這樣的回答:“觀眾看到龍捲風來襲時,鏡頭在劇烈震顫,但事實上風眼是與外界隔絕的空間,我在一片混沌中感受到平靜”。為了最大限度體驗到這種“混亂中的平和”。此外,美術館三樓展廳還展出了《關於龍捲風的研究手稿》及一系列由主題衍生的繪畫和裝置作品,再現了藝術家不斷變化豐富的創作邏輯。

弗朗西斯·埃利斯个展《消耗》弗朗西斯·埃利斯个展《消耗》
弗朗西斯·埃利斯个展《消耗》

埃利斯用非生產力的方式消耗時間,又將消耗的時間變成一件件作品,並進一步探討體力勞動的意義。在此過程中,藝術家付出的大量努力卻不為觀眾所知。美術館四樓,作品《出埃及記》近千張動畫手繪稿和一段由這些手稿組成的時長不足20秒的動畫,藝術家從畢加索的同主題畫作中獲得靈感,描繪了一位女子梳理秀髮並試圖將頭髮打結的反覆動作,似乎在暗示大量消耗換來的結果可能微不足道。“在消耗的過程中,人們必須在‘追求規模效應的最大化’和‘允許非生產性效益的存在’兩者之間做出抉擇”。

弗朗西斯·埃利斯个展《消耗》

埃利斯的作品並非簡單表現某樣具體事物,而是提供了一種超出日常經驗的實踐方式,藝術家始終延續著一貫的創作軌跡並持續不斷帶來全新的思考與動態。如頗有時間趣味性的系列作品《睡眠時間》,藝術家基於夢的系列跨越了超過20年的創作時間,他以111作為系列作品的總數並保持不變,不斷調整或添加這個系列中的111幅小尺寸油畫作品。

弗朗西斯·埃利斯个展《消耗》

磚紅色的底色,像被拉開帷幕的劇場,故事在一團團的綠色中展開:一個人,一隻狗,一隻驢或一群人,獨自鋼絲上行走、在細細的繩上攀爬,頭上套著紙箱……一架梯子,連接著兩團綠色,也連接著夢境。這些小小的、幽微的人和動物,中世紀的氣息,讓人想起比利時16世紀的畫家布魯蓋爾。

這些小畫,原本是記錄,記錄著藝術家一個個已完成的項目或未實現的想法。但連續地陳列,讓其有了連環畫般的“敘事性”,一種現實邏輯之外的、跳躍的、夢境般的敘述。

弗朗西斯·埃利斯个展《消耗》

藝術家為其多元化的藝術語言賦予深刻的思想內涵,意在啟發親臨展覽現場的觀眾去發現和把握日常生活中鮮少留意或未曾經歷的細微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