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了,人人都是马思纯


别笑了,人人都是马思纯


1

马思纯大概也没想到,出演《第一炉香》的第一次热搜,会以金马影后用错张爱玲语录的方式完成。

事故的起因是一条读后感。


别笑了,人人都是马思纯


有一说一,这条读后感真的不怎么样,满是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青春懵懂,也不是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的主旨。

所以知名博主燕公子的吐槽也就不那么客气。


别笑了,人人都是马思纯


没想到,马思纯回复了。


别笑了,人人都是马思纯


这下一来二去,两个人怼上了热搜。更多看热闹的也围拢过来。

张爱玲读者运营的微博@张迷客厅加入了战团。


别笑了,人人都是马思纯

意思是对的,话不太友好。

这下吃瓜群众嗨了,原来马思纯不仅读后感离题万里,还引用过假语录。

明星装逼翻车了,谁让你没读过几本书还敢贩卖文艺腔?

2


马思纯挨骂冤不冤?我觉得不冤。

引错原文,感悟浅显,敢发,就要经得起批评。

何况马思纯口口声声说书“要越读越明”,但她引用假语录,恰好说明读的并不是书,至少不是原著。

不读原著就发议论,肯定很危险。

像靳东,微博上发“想起了梵高那句,在这个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着”,显然公号爆文没少看。


别笑了,人人都是马思纯

想卖学识和才情的人设,积累又完全撑不起表达,早晚会有崩塌的那一天。这是咎由自取。

可因为我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和明星打交道,见过太多明星在镜头背后的状态,也想替他们说几句。

明星的工作强度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音乐才子,如今年纪渐长,慢慢被新人取代,但也还红着,需要奔走于各个通告和演出现场。他经常一天飞三个城市。

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妈妈,接了一部电影,寒凉如水的季节呆在山区,整晚整晚的大夜戏。白天补觉睡眠质量差不说,还经常被工作杂事吵醒。

哪怕说最小的,一个杂志封面的拍摄,从确定主题,沟通提纲,选定服装,实景拍摄,后续沟通,少说也得一个星期。而在宣传期,很多明星都是多个拍摄通告齐头并进,连机场贵宾室里难得的休息时间,都要用来接受访问。

明星不需要同情,因为近乎变态的工作压力也换来了异于常人的超高回报。但有一个事实必须承认,他们真的没时间看书。

所以要规劝明星,合理的建议应该是少装点逼吧,而不是多看点书吧。

明星真去看书,曝光必然减少,粉丝肯定不干。换句话说,视明星为偶像的人,从来不要求他们必须博学多闻,这只是人设上的分叉树,考卷上的附加题。

平日里惯着他们不必读书,翻车了又来嘲笑他们不肯读书?这个逻辑我真的不懂。


3


有句不中听的大实话,还是得说。

马思纯翻车,是她自己的问题。但很多幸灾乐祸的人,并没有资格嘲笑她。

明星不读书,文字工作者总得读书吧。

但有的媒体编辑,把《第一炉香》写成了《第一香炉》。


别笑了,人人都是马思纯


没写成火炉锅炉,谢谢啊。

前两天看到一家媒体举办的庆典,明星云集,微博文案是这个画风。

别笑了,人人都是马思纯

别笑了,人人都是马思纯

别笑了,人人都是马思纯

这打油诗还文白夹杂中英双语,真的很棒棒呢。

文字工作者尚且如此,那些有瓜吃就山呼海啸云集影从的批评者,又有多少真的看过《沉香屑·第一炉香》呢?

我反倒相信,看过看懂的人,不会挤在喧嚣的人潮里。

一边说着“第一香炉”,一边嘲笑明星不看书没文化,不过是在秀优越感:你看你都大明星了,还不是有不如我的地方。

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希望看到偶像的倒塌:金马影后的水准停留在青春伤痛文学上;卖弄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大叔人设的明星,看的也不过是网络金句。大学的一校之长总是知识分子了吧,人大校长还不是把“七月流火”误会成天气炎热,北大校长还不是把鸿“鹄”之志念成鸿“浩”之志?

可是啊,嘲笑过了,热闹散了,自己有多看一本书多涨一点知识吗?批评别人读得浅,就等于自己想得深了?

无知和浅薄当然不值得推崇。但看到别人的无知浅薄,就着急秀优越感,强行说几声杠几句,这很高明吗?

我说这些,完全没有替明星辩解的意思。谁的锅谁自己背,旁人不必趁势踩一脚,仅此而已。

经常有人问,国外明星不也很忙嘛,为什么人家就出学霸?

娜塔莉·波特曼是哈佛的,艾玛·沃特森是布朗的,抖森和小雀斑是剑桥的。

这里边的原因很复杂,简单来说,除了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别人所依托的社会,整体的阅读状况和文化水平也不低。

反观我们的土壤,对自己喜欢的明星极尽宽容,对讨厌的名流又幸灾乐祸,风波过后,粉丝和喷子,该不读书的依然不读书。

那些吵吵“第一香炉”的,也许永远不知道还有《第二炉香》。那些签名档挂着“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可能没有多少看过《红玫瑰与白玫瑰》。

我不知道在这样总体不读书的大环境里,指责明星不读书有什么意义。反正人人都是马思纯。


别笑了,人人都是马思纯


粉丝们永远会重复“三毛抄四”的故事,而伺机寻找优越感的人,也总能等到下一场幻灭。

唯一的安慰是,我知道还有自省理性的人在,知道还有人相信阅读的快乐和意义。那就读自己的书,让别人吵去吧。不必嘲笑别人的肤浅,实在想笑的话,我宁愿笑话自己,也只愿意和时常对自己不满的人交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