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笑了,人人都是馬思純


別笑了,人人都是馬思純


1

馬思純大概也沒想到,出演《第一爐香》的第一次熱搜,會以金馬影后用錯張愛玲語錄的方式完成。

事故的起因是一條讀後感。


別笑了,人人都是馬思純


有一說一,這條讀後感真的不怎麼樣,滿是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青春懵懂,也不是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的主旨。

所以知名博主燕公子的吐槽也就不那麼客氣。


別笑了,人人都是馬思純


沒想到,馬思純回覆了。


別笑了,人人都是馬思純


這下一來二去,兩個人懟上了熱搜。更多看熱鬧的也圍攏過來。

張愛玲讀者運營的微博@張迷客廳加入了戰團。


別笑了,人人都是馬思純

意思是對的,話不太友好。

這下吃瓜群眾嗨了,原來馬思純不僅讀後感離題萬里,還引用過假語錄。

明星裝逼翻車了,誰讓你沒讀過幾本書還敢販賣文藝腔?

2


馬思純捱罵冤不冤?我覺得不冤。

引錯原文,感悟淺顯,敢發,就要經得起批評。

何況馬思純口口聲聲說書“要越讀越明”,但她引用假語錄,恰好說明讀的並不是書,至少不是原著。

不讀原著就發議論,肯定很危險。

像靳東,微博上發“想起了梵高那句,在這個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著”,顯然公號爆文沒少看。


別笑了,人人都是馬思純

想賣學識和才情的人設,積累又完全撐不起表達,早晚會有崩塌的那一天。這是咎由自取。

可因為我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和明星打交道,見過太多明星在鏡頭背後的狀態,也想替他們說幾句。

明星的工作強度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

一個曾經紅極一時的音樂才子,如今年紀漸長,慢慢被新人取代,但也還紅著,需要奔走於各個通告和演出現場。他經常一天飛三個城市。

一個剛生完孩子的媽媽,接了一部電影,寒涼如水的季節呆在山區,整晚整晚的大夜戲。白天補覺睡眠質量差不說,還經常被工作雜事吵醒。

哪怕說最小的,一個雜誌封面的拍攝,從確定主題,溝通提綱,選定服裝,實景拍攝,後續溝通,少說也得一個星期。而在宣傳期,很多明星都是多個拍攝通告齊頭並進,連機場貴賓室裡難得的休息時間,都要用來接受訪問。

明星不需要同情,因為近乎變態的工作壓力也換來了異於常人的超高回報。但有一個事實必須承認,他們真的沒時間看書。

所以要規勸明星,合理的建議應該是少裝點逼吧,而不是多看點書吧。

明星真去看書,曝光必然減少,粉絲肯定不幹。換句話說,視明星為偶像的人,從來不要求他們必須博學多聞,這只是人設上的分叉樹,考卷上的附加題。

平日裡慣著他們不必讀書,翻車了又來嘲笑他們不肯讀書?這個邏輯我真的不懂。


3


有句不中聽的大實話,還是得說。

馬思純翻車,是她自己的問題。但很多幸災樂禍的人,並沒有資格嘲笑她。

明星不讀書,文字工作者總得讀書吧。

但有的媒體編輯,把《第一爐香》寫成了《第一香爐》。


別笑了,人人都是馬思純


沒寫成火爐鍋爐,謝謝啊。

前兩天看到一家媒體舉辦的慶典,明星雲集,微博文案是這個畫風。

別笑了,人人都是馬思純

別笑了,人人都是馬思純

別笑了,人人都是馬思純

這打油詩還文白夾雜中英雙語,真的很棒棒呢。

文字工作者尚且如此,那些有瓜吃就山呼海嘯雲集影從的批評者,又有多少真的看過《沉香屑·第一爐香》呢?

我反倒相信,看過看懂的人,不會擠在喧囂的人潮裡。

一邊說著“第一香爐”,一邊嘲笑明星不看書沒文化,不過是在秀優越感:你看你都大明星了,還不是有不如我的地方。

越是這樣的人,越是希望看到偶像的倒塌:金馬影后的水準停留在青春傷痛文學上;賣弄博聞強記見多識廣大叔人設的明星,看的也不過是網絡金句。大學的一校之長總是知識分子了吧,人大校長還不是把“七月流火”誤會成天氣炎熱,北大校長還不是把鴻“鵠”之志念成鴻“浩”之志?

可是啊,嘲笑過了,熱鬧散了,自己有多看一本書多漲一點知識嗎?批評別人讀得淺,就等於自己想得深了?

無知和淺薄當然不值得推崇。但看到別人的無知淺薄,就著急秀優越感,強行說幾聲槓幾句,這很高明嗎?

我說這些,完全沒有替明星辯解的意思。誰的鍋誰自己背,旁人不必趁勢踩一腳,僅此而已。

經常有人問,國外明星不也很忙嘛,為什麼人家就出學霸?

娜塔莉·波特曼是哈佛的,艾瑪·沃特森是布朗的,抖森和小雀斑是劍橋的。

這裡邊的原因很複雜,簡單來說,除了個人的天賦和努力,別人所依託的社會,整體的閱讀狀況和文化水平也不低。

反觀我們的土壤,對自己喜歡的明星極盡寬容,對討厭的名流又幸災樂禍,風波過後,粉絲和噴子,該不讀書的依然不讀書。

那些吵吵“第一香爐”的,也許永遠不知道還有《第二爐香》。那些簽名檔掛著“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的,可能沒有多少看過《紅玫瑰與白玫瑰》。

我不知道在這樣總體不讀書的大環境裡,指責明星不讀書有什麼意義。反正人人都是馬思純。


別笑了,人人都是馬思純


粉絲們永遠會重複“三毛抄四”的故事,而伺機尋找優越感的人,也總能等到下一場幻滅。

唯一的安慰是,我知道還有自省理性的人在,知道還有人相信閱讀的快樂和意義。那就讀自己的書,讓別人吵去吧。不必嘲笑別人的膚淺,實在想笑的話,我寧願笑話自己,也只願意和時常對自己不滿的人交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