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欢水》:别笑,人人都是余欢水

也许是正午阳光的金字招牌,也许是《都挺好》原班人马的后劲太足,总之《我是余欢水》这部剧一播出,就毫无意外的火了。

《我是余欢水》:别笑,人人都是余欢水


  • 史上最惨男主,余欢水,究竟要多惨才叫史上最惨?

《余欢水》只有十二集,但谁能想到,导演竟然用将近一半的时间去告诉大家:这个叫余欢水的中年大叔,他到底有多惨。

《我是余欢水》:别笑,人人都是余欢水

郭京飞饰演余欢水

工作上,是全公司业绩最差的老员工,甚至还得靠带出的徒弟给自己介绍客户,被领导、同事明目张胆的看不起;兢兢业业工作,却连雷雨天提前下班去接孩子放学的自由都没有;也许找不到工作的意义,但上有老下有小,辞职的念头连有都不敢有。

家庭里,曾经恩爱的妻子开始厌倦捉襟见肘的生活,气他说谎、嫌他窝囊、怨他贫穷,疑似出轨并决心跟他离婚;上小学的儿子都嫌他没本事,经常对他爱理不理;娘家看不起这穷家女婿,小舅子更是冷嘲热讽,连儿子都要跟着他受委屈到抬不起头;还有一个只管要钱不管他死活的“吸血鬼”一样的亲爹以及一个结婚需要他拿钱做聘礼的亲弟弟。

《我是余欢水》:别笑,人人都是余欢水

找余欢水要钱的吸血鬼亲爹

社交上,自认为唯一的朋友穿着光鲜、穿着体面、开着宝马,借走他仅有的13万存款然后拒不归还。欠钱的成大爷,要钱的反倒被倒打一耙,被所谓兄弟给绝交了。

老板同事看不起、老婆孩子看不起、亲爹岳丈看不起,借钱不还的朋友看不起、连小区里让狗随地大小便的邻居都看不起。如果你认为这就是最惨的余欢水,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就在他孑然一身的时候,迎来了他的癌症通知单。最讽刺的是,听到这结果的时候,身边连一个亲人都没有。

《我是余欢水》:别笑,人人都是余欢水

连病人都看不起的余欢水

很多观众都说,余欢水惨,太惨。但这是电视剧刻意制造的冲突,是为了将他按在地上摩擦摩擦使劲儿的摩擦然后让他触底反弹成为成功人士而故意设计的。

余欢水惨,但只是在电视剧里才这样惨。因为电视剧假,不是生活,不够真实。

其实观众只说对了一半,电视剧是夸张,尤其是喜剧,一定要有戏剧般的冲突,要够荒诞才好看。但余欢水的戏剧成分,不是前半部分的惨,而是后半部分的成功。

后半部分更像是导演给广大社会底层小人物营造的一个梦,广开金手指,让惨到怀疑人生的余欢水仿佛新生一般,工作升值、佳人相伴,荣誉榜身、还获得了内心的归属甚至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然而我们能见到的更多的是前半部分的余欢水,被生活按在地上疯狂的摩擦摩擦,还得反复告诉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要相信快乐的日子总会来临。


  • 从不敢生病爸爸,像极了余欢水

前两年,我爸爸牙一直疼,疼了大概一个多月。起初他谁也没说,只是吃饭的时候遇到稍微咸一点、辣一点或者硬一点的菜,就吃的很少;

后来,也许是疼的厉害了,他就自己去药店买药,不管什么消炎的止疼的,吃一大堆,结果吃了一个多星期,也不见好。

最后实在受不了了,才瞒着妈妈一个人偷偷的去医院做检查,后来听医生说是智齿发炎了,才放下心给我们三个孩子打电话说这个事。

爸爸说牙疼是个蛮坏的征兆,蛮多可怕的病都是从牙龈肿痛开始的。现在知道没有大事,才算放下心。

我知道他一直不敢去医院,害怕查出来什么,因为他还是我们一大家子的顶梁柱,如果他病倒了,这个家就更难了。

可牙龈发炎的这一个月,妈妈说爸爸明显瘦了好多,头发也白了些许。

两个年迈的父母,三个上学的孩子,四十几岁的爸爸,真的连看病的勇气都没有。

哪怕是现在,我跟姐姐都毕业工作,家里有所改善的前提下,每次让爸妈去体检,哪怕只是日常检查,老人家都不愿意去。他们说贵、说浪费钱、说医生爱吓人,小毛病都被说成像马上要得癌症了,其实我们都知道,这都是借口,他们就是怕医院,怕生病。

像爸妈这样的人,怕生病怕了一辈子,都怕成习惯了。


可这样的人少吗?不,至少在我们偏远的乡镇,比比皆是。

他们大多是我们口中的“农民工”,他们的孩子叫社会定义上的“留守儿童”。

这些定义都是我读大学以后才知道的,以前我都不知道爸爸外出务工叫“农民工”,我在姥姥家读书叫“留守儿童。”

爸爸这样的人,是比电视里余欢水还要艰难更多的,因为他们连重来的机会都没有。每个月,老家都等着寄回去的钱上学吃饭。他们认识不了几个字,也没有什么祖传手艺,能提供给大城市的,除了时间和苦力,再难有其他。他们美其名曰,在北上广深,在最繁华的城市生活,但其实都租住在灯还不及老家明亮的城中村里。

《我是余欢水》:别笑,人人都是余欢水

所谓的大城市


所以那些说《余欢水》前半部分悲惨的过于荒诞而有些假的人,你应该感谢生活,没有让你看到那么多真实的难处。


  • 人人皆笑余欢水,人人皆是余欢水

很多人说:”人到中年,大家都是余欢水"。

其实何需等到中年,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一直都是余欢水,且只是没有开金手指前的余欢水。

还记得那个在郑州火车站换上15元的新鞋子要回重庆过年的工人吗

还有父亲患了癌症,深夜蹲在马路边嚎啕大哭的32岁工人

以及每次春运大潮,拎着大包小包站在走廊上一站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的返乡工人

还有为了给孩子攒钱上学,不干活时不吃饭都行的工人

甚至是电视剧《余欢水》里每周六八点准时敲电钻的工人

《我是余欢水》:别笑,人人都是余欢水

农民工的工作状态

他们一直都是余欢水,没有周末,也谈不上什么领导同事,没有多复杂的社交圈子,没有多丰富的业余生活,也不见得有多亲密的朋友。

反正都是为了生存,为了赚点钱给家里而已。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也许一个老乡,就是他们在一座大城市的全部。

来自影视剧里的余欢水,你可以笑他荒诞、怪他夸张,但现实社会里的呢,不管你看不看的见,那样的小人物总是存在,且大量存在。

我们也许给不了他们多少有意义的帮助,但至少,我们关注且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