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对父母做到这点,全家乐开怀

爱是什么?对于家庭而言,对长辈的孝顺是爱;对爱人的包容是爱;对孩子的付出也是爱。大部分的家庭过得幸福美满,正是把这句话——“爱不是控制和占有”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那么怎么才能落实在生活当中呢?首先,我们来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从表面上来看,这句话是不让我们控制、不让我们占有,可有的人会说,我的父母、爱人、孩子原本就是我的家人,为什么不能“控制”和“占有”呢?难道让我去不关心他们,去关心一个陌生的路人?不是的。

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对父母做到这点,全家乐开怀

我们绝大多数人和长辈相处的方式是按着自己的想法而作决定的。做儿女的对长辈提供部分钱财和物质,希望他们生活得更好,但是,我们却经常忽略了一点:我们只希望做儿女的意见得到长辈的重视。比如,我们给母亲买了一件羽绒服,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母亲没有穿我们新买的羽绒服,身上仍旧套着那件旧的衣服,我们不免着急,三番五次询问之下,母亲道出原委:“我给你二姨了,她条件不好。我还有,穿不着那么多。”懂事的孩子不会纠缠那件羽绒服,会再给母亲买一件,不懂事的孩子会喋喋不休地给母亲讲道理:“你还没有衣服呢,怎么老想着别人,你给二姨穿了,你穿什么?”看看,我们是不是在这件事情上控制家人了呢!既然给母亲买了,衣服的所有权就自然的归属于母亲,而不要继续纠缠这件羽绒服的归宿。如果做的不好,对老人而言,这件事就是在控制母亲。

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对父母做到这点,全家乐开怀

再比如,父亲住在六楼,每次上下楼都气喘吁吁,身体有些虚弱,但是他坚持每天傍晚下楼,步行一公里,不管天气是否有雾霾,这种习惯一直保持。有些儿女会劝解:“您就别下楼了,待在家里多好,外面的空气对您身体不好。”父亲不听,劝得遍数多了,遭来父亲的一顿训斥。

这时,应该怎么办?遇到天冷的时候,提醒父亲增添衣服保暖,雾霾天提醒带上口罩。因为父亲的身体日渐衰老,我们做儿女的就是关心和提醒,而不能无端的控制父亲的自由,不让他下楼和占有父亲个人的时间。换句话说,如果父亲的体力不支,他自己是不会下楼的。有时间的话,陪着老人散步也是解决的办法之一。

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对父母做到这点,全家乐开怀

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遵从父母的意愿,小声地提醒就好,不能控制和占有父母的想法和做法,如果我们一味地坚持我们所认为的正确的方法,往往效果会适得其反。举个反面的例子,邻居家有一位腿脚不好的老太太,六十多岁,因为她从小在农村长大,因此对土地有着深深得眷恋,每年春季会回老家种地,秋天回老家收粮食。做儿女的不愿母亲回老家种地,因此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不让母亲回老家,邻居的老太太坐在小区门口,遇到上岁数的人,就眼泪汪汪地诉说自己的儿女的种种不是。表面上看,儿女是阻止了母亲劳累身体,达到了目的,但是却违了老人家的意,弄得家庭关系较为紧张。

其实,这件事情处理起来很简单,如果母亲非要回老家种地,那么可以请上几天假,陪老人回家。其二,如果没有时间,开车送老人回老家的时间总会有吧,在老家找到相熟的人,安排他人出力,让母亲不干繁重的体力活,种好地以后,再把母亲接回来,这样的处理办法,是解决一些老人固有思维的方法之一。至今,只要一想起那位邻居的眼神,我就觉得有些心酸。希望这种反面的例子,不要再在我们身上重演。

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对父母做到这点,全家乐开怀

有位女儿就很明白“爱不是控制和占有”的真正含义。她的父亲经常穿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服装,因为那十年里是她的父亲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不管女儿买了多少套衣服,老人始终穿着那个年代的服装。聪明的女儿在服装店里,为父亲仿制了几套父亲身上的衣服替换浆洗,让父亲每次出门都干干净净,父亲喜上眉梢。这只是一件小事,按说老人穿得更好一些是寻常的道理,可这位父亲偏偏不,女儿因地制宜地想出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

从某种角度来讲,即便控制和占有了父母的身体,并不能“刷新”家人的固有思维,我们做儿女的,只有遵从父母多年养成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饮食、穿着)等方面,才能更好地走进父母的心。

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对父母做到这点,全家乐开怀

父母也有他们喜欢、不喜欢的自由,在某些事情上多注意细节,多想更完美的解决办法。只要不是重大问题,一般在小事情上,

多尊重老人意愿,在做事之前征询老人的看法。同时,在保证老人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做到“不控制和占有”,这样,老人才会觉得我们是他们的好孩子。

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对父母做到这点,全家乐开怀

世间每个家庭老人的脾气性格都不一样,孝顺父母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只要明白“爱不是控制和占有”这个原则,给予长辈关心和关怀,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的孝心就能在父母身上得以体现。

你的父母说你孝顺吗?请在下方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