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買到問題車?那提車時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當心!

說起提車,你是不是也認為,只要新車到了,交了錢、手續辦齊,開車走人就ok了呢?

不想買到問題車?那提車時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當心!


如果你真這麼認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其實,看似普通的提車環節,如果疏忽大意,提車時不注意檢查,真出了什麼問題、掉了坑,到時候可就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了……

不想買到問題車?那提車時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當心!


既然如此,在提車的時候,我們到底要注意些什麼呢?


檢查車輛外觀


首先,看下車身上有沒有明顯的刮痕,因為車子在運輸途中可能被擦傷,或者放置在4S店的時候也可能會不小心被擦傷。其次,檢測車輛側面是否出現凹陷處,並且要通過不同光線角度來觀察。要知道車體鋼板輕微的凹陷近距離是不容易發現的,而凹陷的地方反光有別於其他地方,所以用這種方法很容易發現這些小凹陷。

不想買到問題車?那提車時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當心!


檢查輪胎


檢查車輪輪轂表面有無擦痕、胎面有無裂紋和傷痕、輪胎上的毛刺是否完整。如果以上幾項檢查結果不好確定,你可以將輪胎和備胎進行對比。這裡著重強調一點:前後輪胎胎毛健在的最好,至少後輪的胎毛應該能看得到。如果四輪光光,沒有半根毛,且本地路面不差,就要三思了。

不想買到問題車?那提車時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當心!


檢查里程錶公里讀數


雖然說里程參數可以修改,但作為最基本的參考,新車裡程也必須看一下。新車裡程一般為5-80公里,如果超過了這個區間,你就要向4S店瞭解清楚原由。另外要注意里程對比,訂車的時候查看一下里程參數,提車的時候再對比一下,如果差距太大,就有可能是銷售曾開著這輛車到處跑。

不想買到問題車?那提車時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當心!


檢查燈光


打開各種燈組,看看遠光、近光、霧燈、雙閃燈、轉向燈等是否正常,同時檢查左右燈的亮度、閃爍頻率是否一樣。

不想買到問題車?那提車時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當心!


檢查車架號、發動機號


你在訂車時,有現車的話,記得拍下車架號(前擋玻璃位置)和發動機號,提車的時候再對比一下,這樣就能看出該車是不是訂車時候的那輛車了。


檢查出廠時間


大多數準車主都怕買到庫存車,而庫存車指的是出廠三個月還沒銷售出去的車輛,如果保養不善,可能出現個別零件的老化問題。

不想買到問題車?那提車時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當心!


所以提車時,要注意看看車的出廠日期與你提車的日期間隔是否過長。如果時間隔得太長,該車有可能是展廳剩餘的車或者是經過“再包裝”過的試駕車。另外,提車時記得索要生產日期和運輸日期,進而詳細對比所提車輛。


檢查發動機艙


打開發動機蓋,檢查發動機艙是否乾淨整潔,看看底部有無雜物、汙泥等。工作良好的發動機應該是外觀無油,啟動時反應迅速靈敏,不抖動,聲音平順,且手摸發動機蓋無明顯震動。另外,還應觀察電瓶狀態。綠色表示電瓶狀態良好且充滿電,黑色或白色則表明電不足或損壞,最好儘快充電。


檢查底盤


可要求4S店把新車開到售後車間的車架上,升起新車查看底盤,看看有無汙泥、水、油漬。這樣做不單對車輛行駛情況有所瞭解,還可以對於判斷一些隱性故障有幫助。要知道,正常的情況下,除了排氣管有水滴落外,其他部分應該沒有任何水油滲漏的。

不想買到問題車?那提車時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當心!


檢查車門


合格的車門應該開關用力均勻,無異響,密閉橡膠完好,關門可感覺到明顯的密閉效果,且車門在最後一段行程會有類似於吸力的力量將車門關閉。同時,還要記得檢查車門框下邊緣漆面是否完好無損,如果發現磨損或汙濁,就要考慮該車的儲存情況是否理想了。

不想買到問題車?那提車時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當心!


檢查內飾


新車的內飾應該潔淨的,電動部分或機械部分應該輕便靈活、運行無雜間,車廂地面乾淨無水漬,且車內燈應該工作正常完好。提車時,可現場去除座椅包裝白套,檢查原廠真皮座套是否有異樣。此外,水杯架和眼鏡盒蓋這些易受損的部件也應多試用幾下,保證功能完好。最後,對中控功能、車燈控制、車窗控制等功能也要進行一番檢查,看看運作是否正常。

不想買到問題車?那提車時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當心!


檢查後備箱


查看後備箱空間是否乾淨、內側襯板是否平整。如果是遙控開啟或車內開啟方式的,多檢查一下開啟是否順利和上鎖後是否可用。一般情況下,都會把滅火器、隨車工具、備胎放在車內,通常有襯板進行隔離,記得檢查是否齊全、固定是否可靠。另外,還要注意備胎胎壓是否足夠,是否有落過地的痕跡。


記得試駕


試駕是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步,檢查方向有沒有跑偏,開車過程中有沒有什麼異響或者抖動。

不想買到問題車?那提車時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當心!


當然了,大部分新車是沒問題的,但為了保險起見,以上檢查步驟也不能略過哦~

不想買到問題車?那提車時這些細節你一定要當心!


最後,再補充一點:提車的時候,還請務必記得檢查購車發票、車險票據、三包服務卡、車輛使用說明書等其他文件或附件是否齊全、是否跟車型、車架號、發動機號一致,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