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景深,在拍攝中擔當的重要角色,攝影的精髓所在

一、什麼是景深

景深是指聚焦清晰的焦點前後可接受的清晰區域。當景深很淺時,焦點是一層非常薄的落在物體上的平面,它平行於數碼相機中感光元件所在的平面。

當影響景深的條件發生變化時,例如鏡頭光圈縮小時,這種明顯的清晰範圍就會在鏡頭焦點平面前方和後方延伸。通過對景深的控制,攝影者可以對畫面主體及背景環境的清晰度進行控制。

在構圖的基本方法中,運用景深虛化處理背景是非常常見的。利用長焦距或大光圈或縮短拍攝距離,都可以營造出淺景深的效果;淺景深可以將複雜的背景虛化,進而凸顯主體。

瞭解景深,在拍攝中擔當的重要角色,攝影的精髓所在

二、影響景深的因素

具體拍攝時,照片應使用多深的景深,取決於拍攝者要傳達的信息。下圖要表現的是寵物狗的特寫,用f/3.2 拍攝,景深淺,對眼睛對焦,眼神被完美表現出來。

瞭解景深,在拍攝中擔當的重要角色,攝影的精髓所在

在攝影創作中,影響景深的三個主要因素如下,可以通過調整這幾項來改變景深效果。

1. 拍攝時光圈的大小

2. 鏡頭的焦距

3. 相機與被攝對象的距離

景深與以上三個要素的具體關係如下:

光圈大小:光圈越大,光圈數值越小,景深越淺;光圈越小,光圈數值越大,景深越深。

鏡頭焦距: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拍攝距離:相機與拍攝對象距離越近,景深越淺;相機與拍攝對象景深越遠,景深越深。

三、景深與前景、後景

1、對前景對焦拍攝

我們都知道在取景時,取景器中的畫面都會分為前景和後景兩部分。

前景就是離相機最近的部分,對前景對焦拍攝,將把前景作為畫面的主體突出出來。

一般當畫面的背景非常雜亂時,可以對前景進行對焦拍攝,使背景虛化,從而減弱背景的不利影響。

瞭解景深,在拍攝中擔當的重要角色,攝影的精髓所在

2、對後景對焦拍攝

後景是鏡頭中位於主體後面或靠近後邊的人或物。

後景在鏡頭畫面中,與前景相對應,有時作為表現的主體或陪體。對後景對焦拍攝,將會把後景作為被攝主體進行表現,而後景以外的部分都會被虛化。

這種虛實對比強烈的照片往往會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瞭解景深,在拍攝中擔當的重要角色,攝影的精髓所在

正常的拍攝一般都要求焦點清晰,從而讓主體清楚地呈現出來,但是有時候,有目的地在畫面中使一部分景物焦點虛化,也是攝影表現的技法之一。

比如圖中,通過有選擇地把前景枝葉放在焦點之外,攝影師有意越過前景,只對後方水面中的樹林倒影進行對焦,從而使枝葉變成了陪襯的前景,虛實對比給人深刻的印象。

3、景深的控制方法

拍攝花叢中的花朵,不同光圈所營造不同景深效果,從圖中可見隨光圈的變化,畫面景深也隨之改變。

瞭解景深,在拍攝中擔當的重要角色,攝影的精髓所在

4、得到最大與最小景深的方法

對景深的控制是攝影的基本技術之一,我們可以擴大景深,使所有被攝體在畫面上都清晰可見。也可以縮小景深,僅僅清晰地表現主要的物體,讓次要的物體虛化隱去。景深效果對照片的構圖影響非常明顯。

如何得到最深的景深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3 項措施得到最深的景深:儘量使用鏡頭的廣角端或短焦距鏡頭,在拍攝的時候,儘量拉長拍攝距離,儘量縮小光圈。

有時候,拍攝者希望照片中有虛有實,比如將環境虛化,讓主體清晰,這就需要採用淺景深技術,即“選擇性聚焦”。

如何得到最小的景深呢?同樣有3 項措施;儘量使用鏡頭的最大焦距或用長焦鏡頭拍攝,儘量距離拍攝對象更近一些,儘量使用最大光圈。

5、通過光圈控制景深

雖然這3 個要素都可以控制景深效果,但是在攝影創作中最具可操作性的還是調整光圈。

因為改變焦距或拍攝距離會改變一張照片的整體構圖和透視關係,如果一張照片的構圖和透視關係已經確定,那就只能通過改變光圈來控制景深了。

四、通過調整背景控制虛化程度

在影響景深的3 個要素中,拍攝距離(鏡頭和被攝對象之間的距離)起著重要的作用。

改變拍攝距離有兩種方法:一是移動相機來改變相機與被攝物體之間的距離,二是改變被攝物體與背景之間的距離。

改變被攝對象與背景的距離時,其他拍攝因素是保持不變的。此時畫面的景深不會改變,但是因為背景距離清晰的景深範圍更遠,所以照片中的背景的虛化效果會更加強烈。也就是說通過改變拍攝距離,可以控制畫面的虛化程度。

瞭解景深,在拍攝中擔當的重要角色,攝影的精髓所在

五、通過調整焦距控制景深

通過調整鏡頭的焦距來控制景深。焦距越短,畫面的景深越深;焦距越長,畫面的景深越淺。

但是在實際拍攝中,調整焦距往往會受到諸多限制,因為焦距的改變會同時改變畫面的視角與取景範圍,而視角往往是決定一張照片構圖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改變焦距往往並非控制景深的首選。

瞭解景深,在拍攝中擔當的重要角色,攝影的精髓所在

到底何時可以通過調整焦距來控制景深呢?如果拍攝對象比較單一,拍攝點可以前後移動,畫面中沒有明顯的透視關係,那麼可以使用此方法。

六、關於虛化程度的正確理解

景深和準確對焦對畫面的清晰度非常重要。一些初學者可能會認為,照片中的某個局部要麼清晰,要麼模糊。

其實,這種理解太過絕對化,圖像焦外的模糊程度也是各不相同,可以呈現線性變化,也就是從稍模糊逐漸變為完全模糊。從焦內到焦外,存在著從清晰到逐漸模糊即虛化程度緩慢漸變的趨勢。

瞭解景深,在拍攝中擔當的重要角色,攝影的精髓所在

照片中的拍攝對象只有處於焦平面時才真正清晰,所有不在焦平面上的點,在照片中都或多或少有些模糊,只是較弱的模糊效果我們無法用肉眼分辨出來。距焦平面越遠,圖像越模糊。

實際上,在很多照片裡,由於景深不夠淺,不在焦點上的景物仍可被清晰地辨認出來,從而削弱了觀者對被攝主體的注意力,此時就需要把景深控制得更淺一些。

相反,如果需要交代畫面的環境信息,景深可控制得深一些,畫面從清晰到模糊漸變,但是一些背景元素仍然清晰可辨。作為背景元素,即使焦外區域不太清晰,也能讓人們瞭解拍攝背景和其他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