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后人称为“正书第一”,用笔方整,又见险绝,间架阔健,正气凛然。

作为入门者的选帖,毋庸置疑,当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世之习欧者众,具欧风者寡。何以哉?法理不明,笔法不彰,读帖不精,用功不到,或受今人干扰。

“透过刀锋见笔锋”,这是临习碑帖的一项重要功课。我们将具有代表性的碑字放大,力图从细节上展现欧体险峻秀屹之美,同时略述欧字的注意事项。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九成宫醴泉铭》属于初唐时期楷书杰作,这也是文字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因而其风格,既有篆隶笔意,又有魏晋遗风。因此,要特别注意许多字中的篆隶笔法。初学者不明此理,从现代印刷字的审美中转移过来,尚未置换完成审美意趣,落实到笔下,也就没有“味道”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九成宫醴泉铭》书丹之时,欧阳询已经是七十五岁高龄,书艺已臻炉火纯青之境,况且此碑又是奉诏而作,因此,全碑笔笔不苟,刚劲精密。同时要注意,点画的特点是方圆兼备,稳健含蓄,人书俱老,自然浑厚醇和,而非一味的刚劲森严。初学者要么丰腴有余,要么内敛不足,自然徒具外形而乏内蕴。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九成宫醴泉铭》的笔画特征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横画布排严整,扛肩微翘,竖笔挺拔劲健;尤其竖弯钩这一笔具有很强的隶书笔意。整体竖画伸展,结构长方;左右对应竖画往往呈“背式”内凹之势,更显得字形耸立挺拔修长。在平稳端正的结构中,蕴含着险峻欹斜之笔。这正是欧书稳中寓险,险中求稳的鲜明特征。

《九成宫醴泉铭》的用笔之法介于方圆之间,而非一味的方,田蕴章老师也讲到过要“方圆兼施”:时而以方笔出之,时而以圆笔出之,时而是方中有圆,时而又圆中有方。用方笔时写得笔力雄厚、干脆利落,用圆笔时写得凝重多姿、醇厚而恰到好处。有的初学者不知圆笔之妙用,处处见方,走向了一个极端,差之远矣。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九成宫醴泉铭》的味道,还体现在动与静的矛盾有机地统一结合,产生出高层次意义上的平正效果,这正是体现出欧阳询楷书独到及崇高的艺术境界之处。碑是死的,但字是活的,初学者看不出笔画之间、字字之间的书写节奏,一味的笔笔求稳,把一笔一划写得太慢太准,导致整体失去生机。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作为书法大家,欧阳询在此碑中表现出了他大胆而且成功的尝试,务求平正,兼备险绝。所谓熟处求生,平中见奇,这是欧书探索出的理想境界。

欧楷看似易学,实则难精。

然欧书体正,学好了,又会是今后学习其他书体坚实的基础。


为何你写的欧体变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