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日本漫畫家木城雪戶創作的賽博朋克漫畫《銃夢》版權,卡梅隆是2005年買下來的。

但此前,是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的推薦,使得《銃夢》成為卡梅隆心裡念念不忘的項目。

只是,直到電影上映,前後也用了近20年。

這期間,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都上映了。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卡梅隆為《銃夢》做的準備工作,依然是龐大的工程:

光是劇本就寫了超過180頁,留下的札記共計一千多頁。

其中鉅細無遺地構建了整個世界觀,還有各個人物小傳。

只不過,2009年《阿凡達》席捲全球后,在全球觀眾的呼聲下,卡梅隆又投入到該系列的續集拍攝中了。

如今過了10年了,《阿凡達》續集還沒上映,又成了有生之年系列。

而無暇投入《銃夢》的卡神,經由一系列切磋和頭腦風暴後,則將《銃夢》導筒交給了他的朋友羅伯特·羅德里格茲(《罪惡之城》)。

他則以監製和編劇身份深度參與到其中。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左:卡神;右:羅伯特·羅德里格茲

雖然不是導演,但卡神的品牌號召力果然強大。

這部電影版《銃夢》,在咱這做為春節檔後的第一部大片,觀眾很買賬:

上映5天,票房過5億。

豆評7.6分下,接近16萬人參與評論。

片名和角色名稱,則取自《銃夢》的歐美譯版:

《阿麗塔:戰鬥天使》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好萊塢對於日漫電影化的改編,一直不是很成功。

例如之前有改的一塌糊塗的《龍珠》,丟了魂只剩下殼的《攻殼機動隊》,《死亡筆記》。

對比起來,《阿麗塔》的改編已經提升了不少檔次,至少沒有那種水土不服感了。

電影選取了漫畫大約前面4卷的內容進行改編,且還原度還是比較終於原著的。

例如在形式上,一開場依德醫生在垃圾場撿到阿麗塔的情景,就和漫畫如出一轍: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漫畫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電影

撒冷城的防禦環也是如此: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漫畫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電影

機動球大賽,還有隻剩半截身子的阿麗塔依然用一隻手打敗對手的戰鬥情境,也將漫畫高度還原: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漫畫中的前四卷戰鬥場面不少,暴力因素很多。

而電影由於分為PG-13級,在這個部分有所收斂。

但多數,也得益於角色設定本身。

就像《變形金剛》裡那些機器人大戰的場面,如果換成人,那是非常血腥暴力,分級肯定要更為限制。

而在一些戰鬥場面中,劇組還進行了一定的加工。

例如酒吧大戰一場戲,在漫畫和卡梅隆的劇本中都有出現。

但其中一個打鬥場景,漫畫中只佔了一格。

到了電影裡,則被設計為四個鏡頭:

阿麗塔躍起,踢翻桌子,兩瓶啤酒飛起,分別打中兩人。

這一幕,就是導演羅德里格茲以前拍低成本電影的經驗了:

把每個場景細分化。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再到漫畫的魂,在電影中也在很大程度上給予了保留。

片中的設定,遵循了《銃夢》中的那種反烏托邦末世:

一場墜天之戰後,世界一分為二。

一個是地上的廢鐵鎮。

一個是天上的撒冷城(漫畫中的薩雷姆)。

廢鐵鎮相當於撒冷城的廉價勞動力。

廢鐵鎮的生產力,為撒冷城的科技發展,生活資料等做出輸出。

與此同時,廢鐵鎮還是撒冷城的垃圾處理站:

被撒冷城拋棄的人和物,統統被遺棄到廢鐵鎮。

但撒冷城還在廢鐵鎮舉辦殘酷的機動球大賽,一來環境下層人類的怨氣,二來則提供了一個虛幻的通路:

經歷一系列勝利的人,可以進入撒冷城。

諷刺的是:廢鐵城的人卻大多向往去到撒冷城,擺脫當前的生活。

當然,撒冷城的真面目,並非這些人想的那麼美好。。。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阿麗塔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

通過幾次閃回,電影碎片勾勒出了阿麗塔的前世:

她曾是火聯(火星聯合共和國)戰士,去過撒冷,其後成為一場戰役中的倖存者。

被撒冷拋棄到廢鐵鎮後,雖然被依德博士救醒,但卻失去了記憶。

卡梅隆說:

我能從這部漫畫中看到一個偉大的、有關女性賦權的故事。阿麗塔的故事,不僅包含尋找自己的出身,她還要思考自己將來要成為怎樣的人。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所以有的網友說:

阿麗塔在片中的戰役是靠開掛取勝並不準確,因為她本身就有很強的格鬥技能。

這種技能被稱為機甲術,片中只是寥寥數語概括了。

機甲術源於舊時武術(片中的時代是26世紀)。

其淵源可追溯到詠春,太極,柔術等,這些武術糅合在一起後所形成的新格鬥術。

但由於人類逐漸可與機械共存,慢慢地,這種格鬥術開始無法對抗帶機械之人。

多年以後,火星上出現了一個偉大的男人,他的武術橫掃火星,沒有任何(機械)人是他的對手。

後來,這個男人的門徒將這門武術命名為機甲術。

阿麗塔就曾學過機甲術。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正因此,機甲術的特點是去槍械化的。

卡梅隆笑稱:本片有反《終結者》的意味。

片中的打鬥,使用的武器多是刀,劍這類帶有利刃的武器。

而阿麗塔的格鬥技巧中,就帶有不少東方武術的烙印。

如:詠春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日字衝拳: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至於機動球大戰這類競技鬥爭,按照製片人喬恩蘭道的說法,則是MMA和F1競賽的合體。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另外的角色,層次也是豐富的。

給阿麗塔生命的依德博士,白天是醫生,夜裡則為賞金獵人。

但可能因為是PG-13級,所以對於後者的原因,電影做出了一定的修改。

電影中,依德博士做賞金獵人的目的是賺取維持診所運營的資本。

而漫畫中,在這一部分則是赤裸裸地告訴讀者:

他是為了追求瞬間的快感才成為賞金獵人。

這屬於好人內心深處的陰暗原罪:

依德博士心中有愛殺人的一面。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如果說依德醫生相當於阿麗塔的父親,那麼街頭少年雨果則屬於阿麗塔的伴侶。

表面上,雨果熱血,有衝勁。

但另一面,雨果又是一個劫匪。

他和團伙經常夜裡去搶劫機械人身上有價值的部件,以換取錢財。

而做這件事的目的,是為了積蓄了足夠錢財之後,進入他夢寐以求的撒冷城。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關於阿麗塔和雨果的愛情,其實本來就是漫畫的內容。

所以這並非電影刻意設計的狗血橋段。

而且,在漫畫中是阿麗塔主動追求的雨果,還頗為花痴。

但不管怎樣,這段關係的結尾,也算是殊途同歸的一致:

由於阿麗塔的出現,雨果對於做劫匪這事,均出現了心理掙扎。

此後的內容,依然忠於原著:

雨果沒有過多的掙扎時間,就遭遇了另外一種命運。

具體我不劇透。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有的網友說卡梅隆拍了一部超長預告片,其實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拍了漫畫開始的一部分。

而對於介紹起源的第一部,說實話《阿麗塔》的一些情節,對我們來說並不新鮮。

前不久,卡梅隆和劉慈欣的那場對話中,卡梅隆說:

我覺得科幻文學和科幻電影之間存在滯後的問題,文學一直是在前沿。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些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兩者間的時間差是蠻大的。

所以,我們現在覺得《阿麗塔》一些橋段有些老,是因為電影改編的漫畫部分,是在近30年前出版的。

這時間差間,有各種因素。

對於《銃夢》而言,主要則是技術。

畢竟過早拍攝《銃夢》,特效技術限制下,斷難拍出漫畫中的效果。

而光拍情節去掉特效的話,這樣的片子即使到了今天市場也不大。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即使是技術相對成熟的今天,《阿麗塔》的拍攝也是耗費大量人物財力。

為了演阿麗塔,女主角羅莎·薩拉扎爾就提前幾個月接受了武術,泰拳,輪滑技巧的訓練。

即便如此,難度極大的特效鏡頭,大部分還是由替身演員完成。

據統計,最多的時候,阿麗塔的替身就有9位。

其中還不乏世界級的體操運動員和柔術演員。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而對於拍過咕嚕,猩猩,納美人的動畫捕捉特效的維塔來說,阿麗塔也屬於第一次。

這是他們在這個領域做的第一個人類角色。

片中,光是阿麗塔的臉部肌肉動作,就比《阿凡達》中的妮特利多了三倍左右。

而渲染阿麗塔的每一幀平均耗時就要100個小時,共計用了3萬臺電腦。

例如阿麗塔吃橙子的鏡頭,就花了1年時間拍出2000多個版本,在這期間不斷進行完善和修改細節。

至於動作方面,維塔要用大量攝影機來記錄演員身上的標誌物(就是那一點一點的東西)。

後期,再在系統中把標誌物在三維空間中描述出來。

然後建模,然後生成一套骨骼,從而驅動CG的(動作)表演。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所以,此類特效電影裡面,片尾的特效組名單總是很長。

因為對於這種頂尖特效而言,一個人用一天時間只能完成角色1,20秒的動作,是很正常的。

特效製作的成本,有很大一部分是花在人力成本上。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對於這種人與技術並存題材的電影,現在也有不少。

例如去年NETFLIX改編自理查德·K·摩根所著的黑色小說的那套《副本》,講的就是人的意識被數字化後,移植到不同身體裡面。

換句話說,那時候人類的死亡不再是永恆的。

至於《銃夢》,則是人機共存。

原理上,一個改造人即使身體嚴重損傷,只要大腦部分還活著,就可以將其接入到一個新的軀體上。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卡梅隆說:

(片中的設定是)瘟疫在世界範圍內蔓延後,人們不得不更換假肢。所以這項技術被開發出來,進而成為人類一種尋常的生活方式。假肢也是有不同檔位的。最貴的一種,是最高級的改造人,被稱為TR。即:除了人腦外,整個身體都被改造元件替換,更強壯和迅捷。

反正這類設定,光從《銃夢》改編成電影的角度來說,20多年前那套天馬行空的漫畫,終於等到了可通過技術將它搬上屏幕的一天。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但是,從現實角度來說,翻拍《銃夢》的過程,也真的讓人受惠了。

有一名叫提莉洛基的女孩,在嬰兒階段被診斷出患了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敗血症。

這個病使她失去了雙手。

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她要不斷地更換價格不菲的義肢。

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阿麗塔》劇組則和英國OPEN BIONICS公司合作。

雙方共同研發了一套阿麗塔仿生義肢。

卡梅隆說,這是一套平價親民的進化版義肢,很快所有截肢患者都能獲得這套設備。

而提莉洛基,則成為這套義肢的第一名受益者。

電影首映禮的當天,提莉驚喜地獲得了團隊為她設計的狂戰士義肢手臂,和劇組一起走上了首映式的舞臺。

劇組告訴她:你是我們的創作靈感,你的堅強,正是代表阿麗塔的精神。

所以,從上述電影技術和現實角度,我想這部改編的《阿麗塔:戰鬥天使》,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是:

進擊的《銃夢》了吧。

阿麗塔:進擊的《銃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