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网贷出借不踩雷全靠这3点,列入2019避雷方针

2018,网贷出借人多半是绝望的,这种情绪甚至延续至今。网贷之家公布的P2P行业2018年年报显示:

截至2018年12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021家,相比2017年底减少了1219家,2019年留给借贷双方可供选择的平台预计只有300-500家。

2018网贷出借不踩雷全靠这3点,列入2019避雷方针

这也就意味着还有一半甚至更多的平台会退出市场,出借人该怎么办?

2018的雷潮让网贷出借人信心受挫不小,有些出借人自嘲:投了4个雷了4个,买彩票也没见点这么高过。能自嘲还算是好的,不少踩雷的出借人还在四处维权,看到任何关于P2P网贷的媒体报道,但凡能发声的都要说上两句:XX平台还钱;网贷害了多少人,是时候封杀了;中国的P2P就是骗吐骗……足以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网贷行业的深恶痛疾,更足以见得他们在雷潮里所受的伤害。有人伤痕累累,有人却能全身而退,如何做到?

2018之所以没踩雷,大概是因为这3点:

  • 天生胆小。有人会说:咦,胆小怎么成了优点?正是应为胆小,所以遇到抛出高额利息(新手20%以上,旧人15%以上)的平台,基本不会考虑,即便是考虑,也会十分审慎,用一整套选择平台的标准判断是否能够上车。上了车还是忐忑,随时关注动态,有任何不好的苗头立马撤。


有人说:雷来了,你撤得了么。所以,那些埋雷明显的平台就没敢选嘛,比如:

  1. 收益极高,动不动都20多个点的;
  2. 基础合规建设(银行存管、ICP、信披)都没有或者看上去都是造假的;
  3. 备案只喊口号不行动的;
  4. 股权架构近期频繁变更的;
  5. 不按监管要求发标的;
  6. 背景过于复杂或花里胡哨的;
  7. 平台过于年轻(2016年以后)的;
  8. 几乎没有名气的;
  9. 争议过多的;
  10. 媒体宣传全靠抄的……


这些都是避而远之的平台,任你好的天花乱坠,我自岿然不动。记得很清楚,有两家平台(不点名)发表的网络软文全是抄袭竞争对手,只改了自家平台的名字,就这样圈了不知情的新用户,热闹了不到2个月就上了爆雷名单。

  • 坚持小额试水。每选择一个平台,必定要先试水,根据平台的可靠程度、利息多少、新手红包/礼券大小确定试水额度。


正常情况下,综合指数评分高的平台会多些资金试水。不过,这样的平台基本也会对新手限额,封顶10000元/50000元,所以就选择10000元1-3个月的标的试水。

对于相对小众的平台或后起之秀,一般不太限制新手投标额度,但是给自己限制,试水额控制在1000-5000元,投资期限1个月以内,最多2个月。

试水的体验很关键,直接决定了下一步是进是退。感受最深的是XX金融,5·18活动期间上车,5000元试水1个月,体验极其不好,项目没有借款方详细的审核资质披露,只有大项罗列;第三方存管银行,充值买入时进入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担心不是银行直连,咨询客服,说第三方只是支付渠道,与银行存管并不冲突;客服回复及时性较差,晚上和周末无人在线答疑。充值结束就十分懊恼,想退出,未投资扣取手续费,硬着头皮买了。买完又郁闷了两天,最后想想最坏也不过损失5000元,就没再管,到期立马退出。大概3个月后平台出事,庆幸。

  • 控制好出借比例。出借比例既指在不同平台之间的出借比例,又指P2P网贷平台出借额度在个人或家庭投资理财资金中的占比。


平台之间的比例,大概控制的是综合指数较高的大平台出借额占重头戏,中小平台占小额戏份,不过去年雷声不断,中小平台到期基本撤离。

对网贷行业出借的比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调整,最开始整个大环境好时,差不多有40%的理财资金在里面,后来行业雷声四起,部分平台资金到期相继退出,最后比例控制在30%以内。

△建议,熟悉行业的老司机可以适当多放点资金,但最好不超过投资理财资金的40%,新手最好控制在20%以内。

2019,P2P网贷行业还会是比较艰难的一年,毕竟整改进入了深水区,行业出清仍在继续,踩雷的估计这一年不会再入坑,还在车上的以及想要上车的,注意避雷,请参考以上3点。希望整个行业能尽快拨云见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