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你懂,你想的和我一样

早晨,和张瑞霞老师谈起新加坡的文化融合。

新加坡是一个由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欧亚混血人群共同组成的国家。但新加坡政府历来倡导的,是“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在国民信条中这样强调:“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愿不分种族、言语、宗教,团结一致,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

因此,新加坡确定英语为第一官方语言,鼓励多民族的共同生活、和谐相处,并做得非常成功。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当年秦始皇的重大贡献之一,不就是“书同文”吗?

樊玲玲老师上的“整本书共读”研讨课,选择了《人鸦》。

这是一本异想天开的奇幻小说,也饱含哲思——当瑞夏徳成为鸦中的人、人中的鸦,世界忽然变得不同。而他之所以能够在鸦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用“当乌鸦还是彩色的时候”这样一个故事,成为了极受欢迎的讲故事者。

樊玲玲老师在处理自读反馈这一环节时,鼓励孩子们讲出自己的喜欢,并对和自己兴趣一致的同学表示响应。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举动。

哪怕是一个羞涩到声若蚊蚋的孩子,也会因看到一只只表示认同的手而勇气倍增。

樊老师说,太好了,我们就是这样,在共读中寻找到我们共同的语言密码,从此,你说的我懂,我说的你也懂。

对,这就是全人之美所倡导的“共同阅读,共同生活。”

在朋友圈刷到了一篇奇文。

哦,文章本身没什么“奇怪”的,“奇”的是文章所讲述的“00后黑话”。

Wwdmzzfyb,你懂么?

哈,我的输入法提示的是“我我的名字支付宝”——莫非系统分析的结果是我很爱花钱?

正确答案,其实是“为我的莽撞自罚一杯。”

养火花,你懂么?

原来,在QQ上,如果好友频繁互动,会有火花标志,养火花呢,意思就是咱们要多说说话。

Nbcs呢?

不,不是“拿不出手”,而是noby cares。

甚至还有粤语缩写版!

Yjgj——有句说句。

不知道你服不服,反正我是服了。作为一个自诩为儿童文学作家的人,时常感到的压力不是来自大人的可能的批评,而是来自儿童的可能的不以为然——我的第一批读者已经大学毕业了!而我现在所面对的,是零零后,是我根本不知道人家在讲什么更不知道人家在想什么的零零后……

顺便说一句,尽管作为大叔,我表达我对网络之于孩子的影响的担忧,但是我仍支持孩子该上网还得上。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挡是挡不住的,实际上想要将孩子与网络隔离,是一种极为愚蠢的行为。我们不能不尊重他们的语言,尊重他们的文化,我们需要做的是见风使舵——试着去理解,试着去接纳,试着去建议。

听说申大妈提案说“上网也应该得到……批准,咱是……领导的……国家,哪儿能说上网就上网!”

唉,封建家长作风,是教育中最需要警惕的。

意大利作家罗大里写过一篇童话,《连环画里的老鼠》,有兴趣的可以找来读一读。

简单剧透吧。有一只连环画里的老鼠来到了现实世界中。可是,他与其他老鼠语言不通,极为痛苦。直到他遇到了一只连环画里的猫。

从此,老鼠和猫竟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

彼此懂得,彼此认同。

呶,童书果然不简单,童书作家所表达的,是孩子的故事,却是大人的道理。

我们要和我们的孩子如何相处?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孩子越大,这其中的冲突就会越明显。

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共同语言”。

找到共同语言,小到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大到一个国家、一个世界……

才可能达成和谐,走向美好。

那么,如何找到这共同的语言呢?

这是一个很容易就找得到答案的问题,却很难真正解决。

2019年3月1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