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形意门看武林没落,都说“穷文富武”,习武还需要经济基础

继续说这本《逝去的武林》。这次,咱们再回来接着说李仲轩的第三位师傅。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意门名声最响的人物叫薛颠,是唐维禄、尚云祥的师弟。按李仲轩的话说,“当年的薛颠,是我们心目中天神一样的大人物。”通过两位师傅的介绍和保荐,李仲轩又拜在薛颠门下。

通过形意门看武林没落,都说“穷文富武”,习武还需要经济基础

薛颠在民国武林是个传奇。他和师兄傅昌荣比武落败后,曾经多年不知去向。在师傅李存义去世后,他重出江湖,自称一直隐居在五台山,向一个老和尚学了新的拳法。在一次武林人士的集会上,薛颠当众现场表演了一手功夫,并不是打拳,而是像跳舞一样在大厅里演示了挪动步伐。这种移动方法展示出野兽一样的协调性和异常的敏锐反应。当时有人说,薛颠的身法已经像鬼魅一样,达到了神变的程度。

通过形意门看武林没落,都说“穷文富武”,习武还需要经济基础

表演完以后,薛颠再一次向傅昌荣提出挑战。两个形意高手的全力对决,很容易出现生死,何况傅昌荣又是张作霖的贴身保镖,尚云祥就出面劝阻比武,推举薛颠接替李存义出任国术馆馆长。

通过形意门看武林没落,都说“穷文富武”,习武还需要经济基础

薛颠身高体长,平日里待人接物像教书先生,但动手时煞气很重,像妖魔一样可怕。他认为,普及形意是能够振兴民族的大事,他觉得手把手地教来不及,就自创了一门新式拳法“象形术”,在1933年出版了一本《象形拳法真诠》,把拳术的练法和心法都向世人进行公开展示。在《逝去的武林》里,李仲轩对薛颠的拳经进行了讲解。

通过形意门看武林没落,都说“穷文富武”,习武还需要经济基础

李仲轩34岁以后,不再和武林人士来往。他做过会计,晚年在北京西单一家电器商店看门,晚景很凄凉。他写这些文章时,名利确实都不重要了,除了不愿意让自己的形意拳失传,应该也是为了排遣寂寞吧。

通过形意门看武林没落,都说“穷文富武”,习武还需要经济基础

在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和《功夫》里,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也是这样隐遁民间,生活窘迫。这还真不是夸张,民国武术经过短暂辉煌期后,就被逐渐淘汰了。最开始,是由于火车兴起,镖局行业就没落了。有了现代枪械,到武馆学习武术的人也越来越少,毕竟,再高强的拳法也不抵挡不了乱枪扫射。

通过形意门看武林没落,都说“穷文富武”,习武还需要经济基础

另外,职业武术家大多是武痴,生活上秉承大手大脚的江湖义气,经常弄得捉襟见肘。李存义的晚年,主要靠弟子和村民接济。李仲轩的几位师傅,唐维禄的本业是在乡下务农;尚云祥也不富裕,一直租住尼姑庵。所以民间有“穷文富武”的说法,意思是习武需要经济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