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不高,“凶手”原來是它們!

孩子一天天長大,相信每個媽媽心裡都有這樣的疑問——我的孩子能長多高呢?畢竟,理想的身高關係到孩子的形象、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資產。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導致孩子長不高的幾種情況,各位寶媽一定要引起重視!

遺傳

孩子長不高,“兇手”原來是它們!

在身高這一點上,遺傳具有“絕對權利”。遺傳學上身高的遺傳度為0.72,意思是說子女的身高有72%受遺傳影響。從父母的身高可以預測寶寶未來所能達到的身高,如果父母的身高不高,那麼孩子大多也不會高。

但是遺傳因素對於寶寶身高的影響不是絕對的,因為最終身高還受到其他後天因素的影響。

核心營養缺乏

孩子長不高,“兇手”原來是它們!

身高是頭、脊柱和下肢的總和,是反應骨骼特別是長骨生長的重要標誌。孩子在身體發育階段,父母需要增加孩子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

當孩子營養不能滿足骨骼生長需要時,就會減慢身高增長的速度。維生素D、鈣和磷與骨骼生長關係密切,同時,碘和鋅不足,也會造成孩子個子矮小。

因此,從小就要注意孩子的營養是否全面。平時飲食要做到多樣化,儘量改掉孩子偏食挑食的壞習慣。

性早熟

孩子長不高,“兇手”原來是它們!

孩子提前發育並不是什麼好事,性早熟帶來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骨齡提前成熟,發育變得遲緩。

醫學上通過監測骨齡來判斷是否性早熟,這是很有必要的。監測最好是每年一兩次,從出生持續到成年,但是國內很少有家長知道要給孩子進行骨齡監測。

嬰幼兒期(2歲之前)和青春期這連個階段生長最快,必須保持骨齡監測,這樣才能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運動不足

孩子長不高,“兇手”原來是它們!

嬰兒被長時間抱著,不便於活動全身,也有孩子坐著玩玩具,一坐就是大半天,很少出門活動,這樣可能會影響下肢的發育,導致孩子長不高。

適當的運動能夠刺激孩子的身體分泌生長激素,使骨骼生長加速;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對營養的吸收,提高骨細胞生長能力。

可以根據年齡來給孩子選擇不同的運動——

1歲以內: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相結合。主動運動,即幫助寶寶進行抬頭、爬行、翻身的練習。被動運動則是媽媽幫寶寶做一些嬰兒操、按摩撫觸。

1-2歲:練習跑跳、拍球、雙腿跳

2-3歲:跳繩、蹦床、單腿跳

孩子長不高,“兇手”原來是它們!

幼兒期:宜以調整運動能力的項目為主,如過獨木橋、舞蹈和結合遊戲進行的跑跳等。

少兒期:宜以室外活動為主,如打球、跑步、做操、進行日光浴等。

吃得太飽

孩子長不高,“兇手”原來是它們!

很多家長普遍會犯的錯誤就是讓孩子吃多點,生怕營養跟不上,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孩子在血糖低,也就是飢餓狀態下,會在客觀上腦垂體分泌更多的生長激素,刺激骨骼生長。吃得過飽會,反而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所以,孩子吃過飯後,就不要再喂零食了,特別是那些垃圾食品,不但阻止飢餓狀態下生長激素分泌,還造成兒童性早熟,讓孩子徹底成為矮個子。

睡眠不足

孩子長不高,“兇手”原來是它們!

孩子要想長高,一定要有足夠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每天至少不要少於8個小時。

而且,人體在夜晚23點到凌晨1點會由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但人體此時如果處於清醒狀態,會停止分泌生長激素,所以孩子最好在晚上10點前睡覺。這樣入睡一小時後正好趕上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過量補鈣

孩子長不高,“兇手”原來是它們!

有些媽媽對補鈣的問題非常重視,給孩子大量補鈣,一天不落。但是補鈣絕不是越多越好,補充過量會影響孩子長個兒。要根據年齡段和缺鈣情況而定,不能盲目。

孩子在母體裡的中後期、3歲以下,以及青春期的生長髮育是最快的,需要的鈣量也最大。因此,在這三個時期特別需要家長進行監測,看有沒有缺鈣的表現,例如早期的多汗、哭鬧、睡眠不好,到青少年時期腿疼、抽筋等表現,以便及時補充。

瞭解上面這些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身高才可能達到理想的高度。但是也不能過於強求,做出拔苗苗助長的舉動,其實孩子能夠健健康康才是最重要的。

~陪娃我們是專業滴,分享你們是最快滴~


有福利,歡迎你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