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是兩本書,跟大家分享這兩本書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第一:兩本書的話題具有高度相關性,這兩本書講述的是日本老年人生活的困境,雖然說的是日本的老年人,但是中國和日本同屬亞洲的文化圈之中,再很多地方都具有相似性。因此通過讀日本老人的故事,有利於我們中國人過好自己的生活。第二中國目前已經進入到老齡少子化社會,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和個人都面臨著嚴峻的養老問題,中國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長壽也剛剛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這個問題在中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你說我們需要向最早面臨養老問題的日本學習。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作為個人啊,我們也需要知道如何在年富力強的時候,規劃自己的人生財務和工作。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低慾望社會》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企業家作家還有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大前研一。他曾經在麥肯錫日本公司擔任董事長離開麥肯錫之後。致力於未來商業領袖的培養工作,還被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評選為。全球五位管理大師之一,大前研一有很多書都被引進到中國並且成為暢銷書,比如專業主義和低智商社會。這兩本書我都看過我個人認為。大前研一不但是一位管理學家更是一位非常具有遠見的社會觀察家。

《老後破產》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nhk特別節目錄製組。hk全稱是日本放送協會是日本最著名的媒體集團之一,把她的節目相對比較客觀奉行的那種親身採訪獨家感動的理念,特別敢於挖掘社會的真相。她在2017年還播放了731部隊的真實這不結實。侵華日軍罪惡的紀錄片,在日本社會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今天小編就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綜合分享這兩本書。第一是日本的地域忘社會是個什麼樣子的。第二呢,就是為什麼靠養老金的日本老人會財務破產,生活困窘。第三是為了避免老後破產青年人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工作財務和生活。

小編還沒有去過日本,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和很多人可能一樣。對日本的印象是發達國家經濟文化比較繁榮,而且色情產業獨領風騷,在二戰中表現出了極強的屬性和貪婪。總之很難把日本河堤慾望這個詞聯繫起來,現在看來這只是一種認知,偏見。前一段時間中國突然出現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專業教佛系這個專業跟佛教沒有一毛錢關係。很多本應該努力拼搏奮鬥啊,充滿慾望和激情的青年人自嘲是佛系青年,他們是無慾無求,不爭不搶,一切憑心情。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我才“佛系”這個詞兒很可能是發源於日本,只不過日本叫草食系。相對應的就是充滿幹勁,被慾望和熱情支配的肉食系。在日本除了草食文化外,還有一種我們非常熟知的宅文化。日本的宅男宅女公曆是非常雄厚。有的人一宅就是幾十年不出門兒。在家裡不是打遊戲就是吃飯睡覺,他們不結婚不工作啊,房間汙濁混亂,依靠父母的養老金生活。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大前研一得出日本進入地獄忘社會的一個關鍵性指標就是日本的國民個人金融資產。也就相當於我們中國人熟知的銀行儲蓄。根據他所說的數據,日本在經濟泡沫破裂之前的1989年。日本國民的個人金融資產是一千萬億日元,按照現在的匯率大概是六十萬億人民幣。在長達二十多年經濟低迷的狀況下,按正常邏輯錢不好掙了就需要拿出儲蓄來貼補了。出去,我應該下降,但是日本是不降反增變成了一千七百萬億日元。相當於一百零三萬億人民幣。增長了百分之七十,這種不合邏輯的數據變化,正好說明了日本人的消費支出快速下降了。

這一千七百萬億日元的大部分是掌握在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手裡。他最初造成的結果是。日本人一輩子抱著對未來的不安,生活,生前是省吃儉用剋制消費。等到臨死時曾為了一個有錢人。根據他的統計日本國民平均抱著三千五百萬日元。大概是兩兩百一十三萬人民幣死去。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相比日本還作者認為美國是一個高慾望社會。人們一有錢或者銀行一降低利率絕大部分人就想著去買房買車,買家電。美國人之所以有這樣的消費激情,我個人的理解就是。當年最早去美國的一批歐洲人本性就是愛冒險富有激情。充滿了對金錢的渴望。後來有了美國夢吸引了更多,這樣的人,所以美國人的共同基因就是高慾望喜歡追求刺激。經常做一些在中國人看起來就是作死的一些事情,美國電影應該也是美國社會的一個寫照,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電影中。有穿著得體的老年人在酒吧喝酒,或者和美女搭訕的畫面,有很多美國藝人。比如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歌手鮑伯迪倫,今年已經七十七歲了,還在進行環球演出。

相反日本或者中國老人。不是帶孫子就是養花,遛狗看報紙說的不好聽,其實就是在無聊中等待死亡,在這裡我並不是說日本和中國的老年人都是這樣,只是想說在美國更多的老人是不服老的。根據調查說硅谷有很多五六十歲的人和年輕人一樣是在創業。中國的絕大多數老人一退休,更可能是被失落和無聊包裹。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我為什麼日本老年人存了那麼多錢卻不花。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第一就是大部分的老人都是已經有車有房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了,已經沒有什麼必須要買的東西了,所以消費慾望本來就比較低,第二是日本的經濟低迷呀,政府雖然用了很多招,但效果都不明顯。所以日本老人不信任丈夫的養老制度。對未來充滿了不安全感。

第三是美體不斷宣傳勺子老齡化。社會保障費用不斷增加,醫療護理基礎設施和人員緊缺等等這些問題。讓日本人對自己的老年生活充滿了焦慮,第四是日本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在延長,根據數據統計,2015年。日本男性平均壽命是八十點兒七九歲女性是八十七點零五歲。日本人會考慮,萬一自己活到九十或者一百歲。還需要很多錢,而那時已經沒法掙錢了,所以還是不要輕易去動用存款了。

第五個原因是這一帶的老年人大多都是二戰前後出生的。當時日本的經濟困難,所以那時的日本國民教育。就是教育這代人深深記住的那種要勤奮,不要做與自己身份不符的事,要努力,存錢的這種教訓。

第六個原因是日本的很多老人會將自己的錢作為牽制子女的一種手段,有美國老人自己去住養老院不同,日本老人和中國老人一樣。多希望子女能夠照顧自己,到林中,但是子女也有一大家子是肯定不會將照顧老人放在第一位。所以這些老人手裡有錢的話,子女也會看在錢的份上。多少照顧一下父母這個理由看起來有點好笑又可悲,但卻很現實。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看一部香港老電影叫花飛滿城春。把這個問題刻畫的極其生動和具有諷刺味道。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我們順便再簡單說一說日本青年人低於網生活的一種表現,按照恩廠裡年輕人慾望一般都比較高吧,但這可能是我們的偏見,我們來看看具體情況,相信你也會感到比較意外。

第一個表現,是日本獨自成家,也就是一個人的家庭的佔比在不斷的增加。根據2016年的統計日本一共有五千一百八十四萬戶家庭。其中獨自成家的戶數是一千六百七十九萬。佔到總家庭數的百分之三十二點四。而夫婦和孩子組成的家庭戶數才一千四百四十四萬佔比是百分之二十七點九。主要原因是不結婚晚婚的人越來越多,還有就是離婚或者喪偶家庭也會越來越多。第二個表現是日本青年人對戀愛也缺乏興趣,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和異性相處太麻煩,而且結婚又費錢,不用太在意,也無所謂,很多職場女性也不希望自己結婚懷孕會影響自己的職業生涯。

第三個表現就是在性生活方面缺乏慾望和行動。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調查報告。日本十八到三十四歲的女性中有百分之三十九是處女。三十五到三十九歲的女性中還有百分之二十六是處女。十八到三十歲十八到三十四歲的男性中。有百分之三十六是處男三十五到三十九歲的男性中有百分之二十八還是童子身。所以日本男女青年並不像愛情動作片那樣放浪灑脫。

第四個表現是日本很多年輕人在事業上也沒有什麼慾望。他們會感覺像投資阿里巴巴的軟銀集團的CEO孫正義。有優衣庫的創始人柳井正等這些日本著名企業家是個另類,本來就和他們不在一個世界,他們根本不羨慕這些成功人士啊,更不願意負債去創業。更願意經營自己的小幸福。比如開個麵館兒或者蛋糕店之類的,這種。第五個表現就是日本很多年輕人剛三十歲就開始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不敢多消費開始存錢,然後就不敢折騰了,每天都一樣過上了一眼望到頭的生活。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晚婚不婚對性生活缺乏興趣啊,這個問題似乎和經濟發展有正相關關係。經濟越發達晚婚或不婚的人越多,咱們中國也開始出現這種情況。知乎上就有很多人在問這為什麼現在的男孩兒都不太願意追女孩兒的問題。前一段時間我還記得有一個標題特別火,那就是忙到沒有性生活。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也明確表示自己不結婚,還有朋友結婚之後也明確表示自己不打算要孩子。

大前研一在低慾望社會這本書中認為造成日本青年人和老年人。都陷入低獄望狀態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人對未來和老年生活充滿了不安和焦慮,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日本人對養老的擔憂,是不是真的就是合理的。這種老年後因為沒有錢陷入困境,是不是就會真的發生了。這就要涉及到我們今天要分享了另外一本書老厚破產,看了這本書,你就會理解日本人對養老的擔憂並不是毫無根據的。

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首先需要給大家普及一下日本的基本人口數據。在這個基礎上看待日本的養老問題,我想會令我們更為客觀地理解這個問題。

根據數據統計啊,日本現在的總人口大約是1.26億。從2011年開始人口就出現下降呈現負增長。現在的增長率大約是負的百分之0.12。其中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七點零五。大約有三千四百三十多萬人是全球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而十五到六十四歲的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點六大約是七千六百二十萬人。日本的養老比大概就是2.22比一也就是2.2個勞動人口養一個退休老人。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我們中國的人口數據相對於日本要稍微好一些,我們的六十五歲老人的佔比大約是10.64%。十五到六十四歲的總人口大約是9.94億佔總人口的71.68%。但是我們的養老保險比按照這個數據推算應該是6.4:1,但是我們真正的養老保險撫養比是:2.8:1原因是因為我們中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參加了養老保險。現在在日本三千四百三十萬,老年人中大約有六百萬是獨居老人。其中三百萬人的收入是低於生活保護標準相當於我們中國的低保。也就是說大約十一個老人中就有一個人是獨居且收入低於生活保護標準的。日本的貧困線標準個地方見應該是有所不同,大概是年收入低於一百二十萬日元。恩約現在的七萬人民幣。下面是我在網上找到的2012年日本最低生活保戶補助標準。

我們能大體瞭解到標準的一家三口在東京可領到十七萬日元約現在人民幣一萬元。單身,老年人在東京可以領到約7.9萬日元相當於現在人民幣四千八百塊。在其他地區可領到約6.1萬日元約現在的人民幣三千七百塊。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還需要為大家補充一下日本的養老金制度。日本的養老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國民養老金就是除公務員外。原則上二十到六十四,六十歲的人都要參加。如果全額繳納在六十歲後每個月有6.5萬日元的養老金。相當於人民幣四千塊錢。第二種是社會養老金是由企業的正式員工加入保費由企業和員工對半兒支付。這個相當於我們中國上班族所繳納的養老保險。覺得多退休後就頂多在日本公務員是有自己專門的養老基金的。

但是在三百萬收入低於生活標準的獨身老人中只有約七十萬人接受了日本的生活保護。在其餘兩百多萬人中很多人的收入只有養老金。那麼日本一個僅有養老金收入獨身老人。養老金到底夠不夠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老胡破產,這本書就在關注這批社會邊緣人群,看完後可以說非常令我吃驚,這些僅靠養老金生活的老人生活的困頓超出了我對日本的認知。我有同事去過日本他看完也感覺非常不可思議。

2014年的八月記錄片組在東京採訪了一個八十三歲的田代先生。他的整個住處不超過十六平方米垃圾呀,被子生活用品散落一地,沒聽前的髒衣服堆成一個小山,廚房裡的洗碗池鍋和碗也沒有洗。現在先生知道很亂,但是也沒啥心情也沒有力氣去收拾。這位田代先生就是日本典型的獨居且收入低於生活保障的老人。養老金是他的唯一收入他的收入啊,支出明細是這樣的。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他的收入是國民養老金加社會養老金也是十萬日元。而他的支出呢,房租加上生活費等等一些支出,是六萬加四萬元樂等於十萬日元,也就是他的結餘是零。從這個及收入結構上來看啊,田代先生是典型的月光族。事實上日本的養老金是兩個月領一次,她經常還沒有到領養老金的時候就沒錢了,為了維持生活填在先生每天的伙食費是不超過五百日元,大概只有三十塊人民幣。我們在北京中午吃一頓盒飯也要將近二十塊錢呢。

伙食費再怎麼節省都還是要花的啊,另一個可以省錢的地方就是電費。就是田代先生每個月的電費至少是五千日元,大概是三百塊人民幣。然後在記者採訪前幾個月他就沒有再交過電費了,空調洗衣機全用不了。屋裡是一片漆黑,只能聽收音機。

還有一位叫川西的七十五歲老人收入只有六萬日元的國民養老金。每個月生活和醫療護理費用支出,一共就要九萬日元,每個月有三萬日元的。大概是一千八百塊人民幣的缺口,雖然他只要支付醫療費的百分之十,但由於他得了慢性病,長年累月下來。也是一項啊,沉重的負擔,每個月的缺口,只能從存款中取。沒收入,加上疾病讓他一步步進入老後破產的境遇。為了節省費用一些小病,他就是能忍責任,最後認成了大病,反而要花費的更多,但他也沒有辦法。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只靠養老金,沒有其他收入不但讓這些老人在物質和身體上受到種種壓迫。更重要的是讓這些老人被社會邊緣化,喪失了社交的能力,有一個叫賈口的老人。年輕時特別喜歡和朋友一起出去旅遊,但破產之後僅靠微薄的養老金無法支付這種。社交花費。慢慢的他就和老朋友們疏遠了,只能和屋外的烏鴉說話。初中還有很多,這種老年破產者的案例。51dy,他們都是貧困的孤獨的落寞的卑微的和悲壯的。很多老人都說不想要什麼,長命百歲,生活成這樣,還不如死了就算了,他們中很多人年輕時也是意氣風發,忙於工作也沒有結婚,結果拼命努力了一輩子。萬萬沒有想到到自己老年會火成這個樣子。

導致這些日本老人陷入破產的主要原因,第一個就是除了養老金之外沒有其他的收入存款是越來越少,第二個原因是配偶離世之後家裡少了一個人的養老金收入變得更少了,第三是年輕時拼命工作沒有結婚生子,晚年是無依無靠,第四是身體疾病,醫療和護理費用成為沉重的經濟負擔,第五是日本的文化中,有一種恥辱感啊,不願給別人添麻煩,拒絕求助。第六是雖然生活阿保護制度,但是申請求助並不容易,第七是日本養老人口大增,養老金缺口也增大,養老老年人的養老金也在不斷縮水。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除了這些七八十歲已經陷入老年破產的獨居老人外。日本還有一大批現在五六十歲的人會成為老後破產的後備軍。導致他們將來陷入老年破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是中年失業,第二是因為藥護理生病的父母而離職。第三,是因為自己生病而難以再就業以及啊,未婚單身無依無靠。首先呢,生活保護申請是有條件的啊,他要求申請人是沒有親屬支援,沒有房產。也沒有存款,這麼梳著中就批判了這個制度,因為很多老人住的都是祖宅。那他們不捨得賣掉,另外很多老人擔心自己申請不到生活保護,所以都會有存款,以防萬一。但有存款又申請不了。所以這種矛盾的制度設計,導致很多老人,即便已經破產。忍受貧困也不敢賣房子,更不該怕存款,花完。那他們也不知道自己一無所有時,是否能申請到生活保護。 第二個原因是日本的生活保護制度很多老人其實根本不清楚啊,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條件是否能申請。按照制度規定,如果房子很破,沒有多少市場價值或者存款很少。其實也是可以申請的,但是這些老人並不知道。第三是日本有一種恥辱文化。一給別人添麻煩,問吃啊,大家如果讀過菊與刀這本書就會了解日本人的這種特點。恥辱心讓這些老人難以啟齒去求助。很多社會保障工作者去家訪邀請他們去申請有些老人都很排斥,日本的這種恥辱文化也表現在生活各個方面。據說在日本坐地鐵或公交是不能隨便給老人讓座的。這些老人會感覺給別人添麻煩了,反而會不高興,這一點和我們中國的差異還是比較大。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那麼造成這些日本人老後破產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這本書總結了三個原因,第一是日本社會終身僱傭制開始解體。大家如果有了解。二戰之後是日本為了快速恢復激發工作者熱情,日本的企業是終身僱傭制。只要你成為了企業的正式員工企業就不會隨意解僱你。對日本的企業是等級森嚴,按資排輩兒年齡越大的人職位越高,收入越高。但是隨著世界經濟變化,加快日本企業的終身僱傭制,導致企業的活力降低負擔增大。所以很多企業也逐漸放棄的終身僱傭制,導致很多人會中途失業。另外日本企業為降低成本也在大量使用臨時工,這些人的工作是更難,很有保障的。

第二就是傳統的家庭結構開始解體日本和中國在這方面很像。之前的養老功能都是由家庭來承擔。但是現在日本傳統家庭開始解體單身或者離異家庭是越來越多,這些人只能靠自己的養老金生活。第三個就是日本的生活保護制度落後。現在的日本生活保護制度之所以設計的,有矛盾主要原因是它起源於二戰之後。那個時候企業是終身僱傭。日本依然是大家庭制。所以符合條件的老人並不多,因此這個制度能在那個時候保護一些老人。但是現在社會環境發生了改變這種制度與現狀就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衝突。

老後破產是日本hk電視臺製作的。雖然採訪的這些老後破產的老人都是真實的,而且描述的非常細緻,詳細。所以節目一經播出,也引起了日本人的養老焦慮,二弟慾望社會的作者,大前研一認為媒體過度宣傳了這種悽慘的現狀,事實上,日本老年人手裡掌握著一千七百萬億日元,絕大部分老年人是有錢的。我根據上面滴數據啊,推算出真正老後破產的人僅佔日本老人總數的大約百分之五。而且政府的福利制度,雖然是有缺陷,但也相對完善。咱們中國的福利制度要好得多,而且覆蓋面更廣。

即便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在日本陷入老年破產的境遇。只有百分之五的人,但是作為老人個人來講,他也沒法保證自己就不在這百分之五之內。因此依然會感到焦慮,這就好比從理性來講,民航客機失事的概率只有百萬分之一,但依然有很多人擔心墜機而不敢坐飛機。事實上做汽車才是最危險的。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為了幫助日本從地獄忘社會跳出來減輕國民對未來和養老的焦慮,大慶聯誼,從政府和個人兩個層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在這裡我只分享他對個人的建議。這些建議對於年輕人提前規劃自己的生活財務和工作感覺都非常有借鑑意義。

第一是製作資產負債表。很多人都會問啊,養老需要存多少錢才夠,比如兩百萬。可是又會想假如生了大病該怎麼辦,兩百萬可能還不夠,所以為了以防萬一就會一直處於焦慮狀態,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心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的收入和花銷到底是有多少。你是做這件一列一下資產負債表。把你所有的資產收入和支出都清楚地列出來,這樣心中有數自然阿焦慮感就自然會降低。

第二個呢,就是在職的時候掌握在生前的技能。那個資產負債表能幫助人們清除自己的財務狀況,但依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焦慮。經常有人為了實現財務自由或者足夠養老錢要多少。問的都是一個具體的數字,實際上人的花費支出是不斷變化的,只有從之前那種心情工作和。然後存錢的洗腦教育中解放出來,真正掌握了不斷掙錢的能力,不斷有收入進賬才能真正的解決這種問題。

第三個就是從四五十歲就開始學會理財,他不建議將剩餘資產啊,存在銀行裡,因為日本銀行的存款利率是特別低,咱們中國情況也差不多。銀行存款利率比不上通貨膨脹率他建議用這些錢做一些投資啊,比如來支持年輕人的創業。

第四個建議是建議上班族在公司外轉錢。她建議上班族在業餘時間和週末自己可以發展一點兒小事兒。如果公司不允許可以用家人的名譽去經營。他非常不建議上班族匆忙決定辭職去創業啊,畢竟創業成功的概率非常低,如果公司允許其實也可以在公司內部創業跟著一個好團隊發展也會很不錯,總之不要當螺絲釘只拿死工資,其實在互聯網時代在公司外掙錢也不是非常難。如果你有空閒時間,而且有創意。就不要只是刷導因刷快手,而是要去在他們上面發視頻。弄得好一個月也能掙好幾千甚至上萬塊錢。我身邊就有這樣幹。如果你是一個程序員也可以來我們娛樂平臺,掙點兒錢。

第五個建議就是通過發展民宿賺錢。把共享經濟開始興起,如果是處於旅遊城市。可以將自己的房子放在IBM或者土家這些短租網站上出租。收益也相當不錯,我和家人今年元旦要去日本啊,就是在ib盈啊,定的民宿東京的民宿,雖然還是比較貴。但是比酒店要便宜很多。他如果在東京經營一個民宿,平均每天也能掙一千塊人民幣。

第六個建議是不斷的學習,只工作不學習是非常危險的。無論是公司內部晉升還是發展副業都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能,應該把學習當成一個終身的習慣,這樣的話有可能等你退休了就有其他公司邀請你去工作或者被原單位返聘。大前研一特別提醒上班族啊,錢不是老老實實攢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另外不斷學習也是應對被解僱換工作或其他變故的最好辦法,真正的鐵飯碗,不是加入某個單位兒是在哪裡都有飯吃的本領。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現在世界變化快,學校學的東西可能都是過時的,所以千萬不要認為一畢業就不用學習了,讀書會也有很多家長朋友。根據我們家的傳統家長要想讓孩子愛上學習的最好辦法,就是自己也在學習,讀書,而不是死盯著孩子做作業,我雖然不是一個學霸,但是在學校成績還可以,最後考到人大。從小到大我父母很少輔導過我作業,但是他們一直都在積極的生活不在學習怎樣把小生意做好。而且很尊重我的自主選擇最重要的是我姐學習比較好。所以在我們家我感覺學習不好都不好意思去玩兒,這可能就是身邊人的力量,這是關於學習的,我的一些個人的建議。

第七個建議是想做的事情,現在就去做啊,別等退休,很多人都會想等我退休了之後就能過上悠閒自在的生活。現在先暫且忍一忍。事實上那些真的退休了的人,退休,生活變得非常單調,無聊,自己年輕時想去做的事兒。退休後依然也沒有去做。大前研一認為這種生活沒有絲毫意義,有想去做的事,有想去的地方,趁著年輕就應該去別弄退休。我個人也比較贊同這種理念,只要做好預算,想去的地方就應該年輕的逝去。這次我去日本也帶著我的父母,他們現在還能走。就應該現在就去國外看看,否則等到老了病了,有錢了也出不去了。

第八個建議是在四五十歲就應該掌握讓自己老年過得更充實的興趣愛好。四五十歲的時候很關鍵,因為這段時期直接決定你退休後的時候,是充實有意義的還是無聊,單調的。很多人除了工作沒有任何興趣,這種人退休後會非常無聊,大量的時間不知道怎麼用感到會非常空虛,時間長了也會引發心理問題。所以為了老年充實。在年輕的時候就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作者給了一個四個類別成五個興趣等於二十個興趣的模型。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1. 在室內自己做的事兒。

2. 在室內與同伴一起做的事兒。

3. 在室外一個人做的事兒。

4. 在室外與同伴一起做的事兒。

第一個類別,就是在室內自己做的事兒,這可以是那個寫字養花兒之類的。第二個是在室外與同伴一起做的事兒,比如打球啊啊騎行啊,都可以。第三個是在室外一個人做的事兒,比如跑步啊,這些這種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事兒。第四個是在室外與同伴一起做的事。 這這四個類別中,如果每一個類別,你都能培養五個興趣愛好。恩,那就更好了,我個人覺得培養興趣愛好非常是有必要阿姨,我們。俺家為例,我爸其實沒有多少興趣愛好,現在他有大量的時間反而讓他感覺非常的無聊,難受。反正是我媽五十多歲了,還在不斷的學習,新技能,培養興趣愛好。他現在經常在那個當地的那種婚禮現場當司儀唱歌跳舞,經常和一群姐妹表演,反正每天都是很充實,快樂也比同齡人顯得更年輕一些。是我父母的狀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也希望大家不要只埋頭於工作,也要去積極地培養一些興趣愛好。

第九個建議是學會抵禦惡性通貨膨脹。如果發生惡性通貨膨脹,手裡現金購買力就會迅速下降。這個時候抵禦惡性通貨膨脹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可以通過買外匯呀,兌換黃金啊,買不動產的方式去做對沖。對於房產啊,大家演繹特別強調說。如果不能帶來持續的正向收入,比如說房租或者還要貼錢還利息。那麼持有這種房產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他不是一種資產,而是一種負債。

長壽的噩夢——低慾望社會和老後破產

以上就是大前研一給我們的建議啊,我覺得很值得想對自己人生有所規劃的人去借鑑。希望聽了這兩本書的分享,能幫助大家對養老問題有個初步的認知。中國未來的養老問題,必然會比較嚴峻,很多家庭矛盾的產生,其實都是和養老有關係的。但是如果我們能趁年輕啊,提前規劃,不斷學習。提升掙錢的能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掌握一定的理財能力,相信也能在老年時過上富足充實的生活。而且還不給孩子添麻煩,惹人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