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人最不願提起的「噩夢」,30個城邦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古希臘人最不願提起的「噩夢」,30個城邦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圖)古希臘文明

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希臘半島各城邦普遍衰落,互相攻伐不斷,生產受阻,人民受難,民主政治名存實亡。時勢造英雄,當時混亂的希臘半島急需一位強有力的人物出面維持局面,而這個人不是出自希臘本土,而是來自它的北方鄰居馬其頓王國。馬其頓的侵略活動是所有希臘人不願回憶的傷痛,但它還是發生了,並徹底終結了古希臘文明。

馬其頓王國由兩個截然不同的部分組成:東部和南部的沿海平原、北部和西部的內陸山地。內陸山地非常偏僻,卻隱藏著非常珍貴的木材、金屬和礦藏。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沿海平原,那裡有富饒的土地,發達的農耕經濟,同時盛產牛、羊和精良的戰馬。

古希臘人最不願提起的「噩夢」,30個城邦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馬其頓是個模稜兩可的王國,說它不屬於古希臘文明,但它的人民說古希臘語;說它屬於古希臘文明,但它不是城邦國家,而是君主制國家。馬其頓處於國家的初級形態,國內仍保留著部落制殘餘,國王由酋長選舉產生,統領全國軍隊,所有部落通過血緣緊密聯繫在一起,並宣誓效忠國王。對於北方這個蠻鄰居,古希臘人表現出極大的蔑視,但他們怎麼也無法想到,“蠻鄰居”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征服整個希臘半島。馬其頓的征服能如此順利,除了有天然的地理優勢外,也跟一個國王有關。

這位偉大的國王就是腓力二世,他的經歷比較傳奇。在他年輕的時候,曾在雅典的軍隊裡充當僱傭兵,參與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失敗之後,腓力二世被送到底比斯作為人質。被關押期間,腓力二世不是想著怎麼逃出去,也不是想著生活多麼多麼慘,而是刻苦學習。他被古希臘先進的文明所吸引,如飢似渴地學習大量有關古希臘世界政治、經濟和軍事的強處和弱點。後來馬其頓人用重金將腓力二世贖回去了,並推舉他為國王。腓力二世開始在國內改革,改革效仿的對象就是底比斯(一個以嚴格紀律著稱的典型的古希臘城邦)。

古希臘人最不願提起的「噩夢」,30個城邦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至於腓力二世採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他的改革非常成功,馬其頓從一個茹毛飲血的原始王國變成了強大的君主制國家,並頒行了嚴格的法律,確立了優良的風俗,國內建設了很多大城市,人民開始過上幸福的城市生活。僅僅有這些變化,馬其頓是遠遠不能征服希臘各城邦的,軍事力量才是馬其頓人所向披靡的終極法寶。

馬其頓軍事改革之前,一直實行的是部落兵制,即每個部落提供一定數量的成年公民,組建成一支正規軍,士兵的武器裝備都是自帶。這支軍隊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隊形不整齊,因為士兵來自不同的部落,有不同的打仗習慣,比如A部落打仗習慣於5人一組,B部落打仗喜歡20人一組。隊形不整齊就會導致號令不一,進攻不像進攻,逃跑倒是挺整齊。因此,腓力二世軍事改革之前,馬其頓的軍事力量非常薄弱,別說征服希臘半島了,連自己北方的窮鄰居都打不過,自身難保。

留學歸來(在底比斯作人質)的腓力二世開始了軍事改革,一次真正的、徹底的、效果明顯的軍事改革。在底比斯期間,腓力二世見識到了希臘方陣的強大威力,但也發現了它的一個致命弱點------騎兵和步兵混合導致機動性太差。腓力二世改進了希臘方陣,改名為馬其頓方陣。

古希臘人最不願提起的「噩夢」,30個城邦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馬其頓方陣又叫馬其頓重步兵方陣,是馬其頓軍隊的主力,組織十分嚴密,是現代軍隊編制的雛形。方陣的基本組成單位為縱隊,一個縱隊16人,共有16個縱隊,這樣就構成一個完整的正方形,被稱為辛塔格馬 (256人)。16個辛塔格馬再組成一個有4096人的小方陣, 4個小方陣組成一個完整的方陣,即一個標準的巨大的馬其頓方陣,共由16384人組成。

辛塔格馬的前6排士兵平持長矛,後10排斜持長矛。方陣在行進時,步調整齊一致,長矛挺立,十分壯觀。

重步兵方陣的右翼是重騎兵縱隊,是由年輕貴族所組成的精銳部隊,由國王本人親自統領,戰鬥力很強。騎兵縱隊的基本組織形式是200人組成的騎兵連隊,每一連隊設一隊長。連隊分為四個分隊,每個分隊50人,設一分隊長。每個分隊形成善於衝鋒的楔形陣。騎兵平時以國王的朋友或侍從出現,戰時作為國王的禁衛兵跟隨作戰,因此他們兼具三重身份。騎兵裝備有鋼鐵頭盔、金屬鎧甲、金邊紫色斗篷,附有豹皮墊的戰馬,持長槍與彎刀。最初,腓力二世身邊只有600名騎兵,在其軍事改革後,納入一些上層公民,騎兵的數量得到擴充。

重步兵方陣的左翼是由輕步兵和輕騎兵組成的聯合部隊,隊形很長,呈斜矩形,像一條巨大的鉸鏈,連接著重步兵方陣和右翼重騎兵。三者聯合在一起時,就像左面是運動遲緩的牆,右面是一個迅速的門,而中間就是一個鉸鏈。重步兵方陣、重騎兵縱隊及輕步兵和輕騎兵組成的聯合部隊,共同組成了完整的馬其頓方陣戰術體系。

馬其頓方陣的主要戰術是以重騎兵縱隊作為戰場的主要突擊力量,對敵人較為薄弱的側翼和後方進行突擊和包抄,或對敵方戰線上的破綻和弱點進行重點突破。作為軍隊主力的重步兵方陣承擔著正面衝擊敵人以吸引敵軍主力的任務,為擔任突擊的重騎兵縱隊創造戰機。而輕步兵和輕騎兵組成的聯合部隊擔負著掩護中軍重步兵方陣側翼安全的重任。

為了減輕戰鬥人員的負擔,腓力二世又創立輔助兵,作為重步兵方陣的勤務兵(其比例通常是10名重裝步兵配1個輔助兵 ),但輔助兵仍是戰鬥人員,裝備有標槍、弓箭和投石器等武器。同時,腓力二世嚴格限制非戰鬥人員的數量。減輕後勤負擔。

古希臘人最不願提起的「噩夢」,30個城邦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軍隊陣型改進後,腓力二世還推廣使用新式攻城武器------扭轉石弩。扭轉石弩通過旋轉繩索發出強大的力量,從而把巨石對準城牆射出去,很容易將城牆打穿。在這種武器發明之前,攻城戰都是一方包圍另一方,並企圖餓死城裡的人。後來的戰爭表明,扭轉石弩讓固若金湯的城池變得一文不值。

馬其頓在經歷以上變革後,變得異常強大,開始四處擴張,主要矛頭指向南部的希臘半島。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帶領軍隊進攻希臘各城邦,雅典、底比斯及其他30多個主要城邦組成希臘聯軍奮起抵抗。雙方在底比斯附近的卡羅尼亞發生會戰,但希臘聯軍終因實力懸殊而敗於馬其頓方陣。戰場的失利給古希臘各城邦帶來嚴重的騷亂,最終馬其頓控制了除斯巴達以外(斯巴達勇士不是吃素的,戰鬥力不輸馬其頓方陣,所以暫時能倖免)的全部希臘半島,建立了強大的馬其頓帝國。

儘管馬其頓君主仁慈地對待希臘人,但實行的畢竟是與民主制水火不容的君主制,被征服的希臘人耿耿於懷,對馬其頓的統治很是不滿。希臘人寧可在自欺欺人的民主政治下受苦,也不願在和平安寧的君主制下享福。他們企圖反抗馬其頓的統治,但都被嚴厲鎮壓,希臘文明不可避免的消亡了。馬其頓帝國取代了古希臘城邦,成為希臘半島的統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