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安静的野草迅猛生长,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崛起了

春天:安静的野草迅猛生长,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崛起了

终于明白过来堕胎割腕的“伤残”桥段并非大众青春的常态,华语青春片的脚步逐渐从虚无的空中降落到真实的土地上,而成长的疼痛不曾止息,在朗朗日光下仍旧以不妥协的姿态兀自漫延。

春天:安静的野草迅猛生长,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崛起了

安静,是《过春天》最大的特点。

虽然不乏女孩撕扯、男女推搡、警察破门而入等肢体冲突的情节,但影片给人的整体感觉仍是静的。这种静首先和角色的性格相关。

春天:安静的野草迅猛生长,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崛起了

主角佩佩的文静如野雏菊,虽不惹人注意,又让人难以忽视。无论是在人潮汹涌的城市街道,喧闹嘈杂的游轮聚会,还是暗流汹涌的“水货据点”,都反复出现佩佩安静少言的单人镜头。

春天:安静的野草迅猛生长,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崛起了


以佩佩为中心人物的构图让观众感到少女的内心自成一个世界,同时也暗示角色安静却并不木讷,反而在未能正式融入外界环境时,谨慎地用自己的目光观察评价周围的世界,好像一只机警的小兽。

其次,这种“静”并不是死气沉沉的“静”,甚至不是岁月静好的安宁祥和,而蕴含了巨大的破坏性能量,换句话说,更靠近以静衬动。在违法边缘游走的帮人带“水货”故事主线,配合明亮的调色,快速剪接的运动镜头,干脆利落的迷幻电子乐鼓点,几乎可以让人隔着屏幕听见少女内心的急速成长,那宛如野草刷刷拔节的声响,让人心跳和呼吸也不由自主地跟随剧情推进而加快。

春天:安静的野草迅猛生长,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崛起了


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往往是青春走向歧路的最主要原因。

为了更好体现这双感的缺失,导演在选择讲述群体方面独具匠心,这也成了影片与其他华语青春片最不同的地方。

春天:安静的野草迅猛生长,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崛起了

首先,佩佩是“拿到香港身份证,在香港上学,住在深圳”的高中女生。现实生活中,为了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深圳到香港的过境处每日都有一帮睡眼惺忪的跨境学童等待过关。

在早晚的匆忙奔波间,在粤语和国语的来回切换间,人对城市的归属感被消解。

童年本应是最容易产生家乡记忆的时期,可跨境学童们与两地均隔着一层屏障,他们看似享有两个城市的居民待遇,却又无法真正融入任何一地,尤其到了敏感的青春期,容易导致在有校可读、有家可归的情况下依旧生出浮萍般的漂泊感。

春天:安静的野草迅猛生长,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崛起了

除此之外,原生家庭的破碎特殊也导致佩佩的早熟。佩佩的家庭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亲家庭,闺蜜对母亲“妓女”的指责以及父亲家庭团聚的场景暗示了佩佩父母的关系远不如明面上的离婚夫妻那般简单。

父亲的客套疏离,母亲的愚昧天真,让佩佩过早地渴望强大与独立,因此一旦触碰到可以实现财务自由的机会,佩佩自然而然会奋力一搏。

春天:安静的野草迅猛生长,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崛起了

而对于青春片躲不开的友情和爱情的问题,影片在处理方式上“俗中有新”。

虽然也安排了类似《七月与安生》中,两个女生友情因一个男生而破裂的模式化情节,但是在描绘佩佩和阿豪的关系上,导演选择克制而舒缓的叙事基调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佩佩和阿豪在房间里互缠胶带的画面。长达好几分钟的镜头均放置在两人所处的窄小空间内,整片暗红色的色调弥漫着浓浓的暧昧气息,若即若离的肌肤接触,杂乱的呼吸交错,时间的脚步仿佛在这一瞬也停滞了。但影片恰到好处地让两人的关系停留在了这一步,没有安排拥抱、亲吻甚至更深入的情节,反而通过这种点到为止的方式展现出少男少女在两性关系上的青涩懵懂。

春天:安静的野草迅猛生长,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崛起了


当然,电影的不足之处也还是比较明显的,例如断崖式结尾过于突兀,部分台词的设计感很重,主角之外的人物略显扁平化。

并且,影片对“鲨鱼象征孤独”的阐述也不够明朗,似乎只是为了象征而象征。最后用“放生”来收尾,不问在闺蜜已经“反目成仇”的情况下佩佩是如何获得这条鲨鱼的,即便将鲨鱼放回了大海,是否就能代表佩佩在“取保候审”后顺理成章达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如此解释不免有些牵强。

春天:安静的野草迅猛生长,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崛起了

作为导演的第一部长篇电影,能选择兼具“过境学童”和“水客”身份的“单非”少女作为切入点,从选材的新意上看,的确突破了过去华语青春片的套路,而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出身的科班功底也让电影在整体完成度上较为流畅。

春天:安静的野草迅猛生长,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崛起了

高速运转的现代化都市不乏被忽略的角落,在那里,安静的少女如野草般迅猛生长,只需一点雨水就能完成青春期的蜕变。

社会既不可小觑这股力量,更应当加以关怀与疏导,帮助她们更平和地渡过人生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