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安靜的野草迅猛生長,華語青春片、華語女性電影崛起了

春天:安靜的野草迅猛生長,華語青春片、華語女性電影崛起了

終於明白過來墮胎割腕的“傷殘”橋段並非大眾青春的常態,華語青春片的腳步逐漸從虛無的空中降落到真實的土地上,而成長的疼痛不曾止息,在朗朗日光下仍舊以不妥協的姿態兀自漫延。

春天:安靜的野草迅猛生長,華語青春片、華語女性電影崛起了

安靜,是《過春天》最大的特點。

雖然不乏女孩撕扯、男女推搡、警察破門而入等肢體衝突的情節,但影片給人的整體感覺仍是靜的。這種靜首先和角色的性格相關。

春天:安靜的野草迅猛生長,華語青春片、華語女性電影崛起了

主角佩佩的文靜如野雛菊,雖不惹人注意,又讓人難以忽視。無論是在人潮洶湧的城市街道,喧鬧嘈雜的遊輪聚會,還是暗流洶湧的“水貨據點”,都反覆出現佩佩安靜少言的單人鏡頭。

春天:安靜的野草迅猛生長,華語青春片、華語女性電影崛起了


以佩佩為中心人物的構圖讓觀眾感到少女的內心自成一個世界,同時也暗示角色安靜卻並不木訥,反而在未能正式融入外界環境時,謹慎地用自己的目光觀察評價周圍的世界,好像一隻機警的小獸。

其次,這種“靜”並不是死氣沉沉的“靜”,甚至不是歲月靜好的安寧祥和,而蘊含了巨大的破壞性能量,換句話說,更靠近以靜襯動。在違法邊緣遊走的幫人帶“水貨”故事主線,配合明亮的調色,快速剪接的運動鏡頭,乾脆利落的迷幻電子樂鼓點,幾乎可以讓人隔著屏幕聽見少女內心的急速成長,那宛如野草刷刷拔節的聲響,讓人心跳和呼吸也不由自主地跟隨劇情推進而加快。

春天:安靜的野草迅猛生長,華語青春片、華語女性電影崛起了


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往往是青春走向歧路的最主要原因。

為了更好體現這雙感的缺失,導演在選擇講述群體方面獨具匠心,這也成了影片與其他華語青春片最不同的地方。

春天:安靜的野草迅猛生長,華語青春片、華語女性電影崛起了

首先,佩佩是“拿到香港身份證,在香港上學,住在深圳”的高中女生。現實生活中,為了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深圳到香港的過境處每日都有一幫睡眼惺忪的跨境學童等待過關。

在早晚的匆忙奔波間,在粵語和國語的來回切換間,人對城市的歸屬感被消解。

童年本應是最容易產生家鄉記憶的時期,可跨境學童們與兩地均隔著一層屏障,他們看似享有兩個城市的居民待遇,卻又無法真正融入任何一地,尤其到了敏感的青春期,容易導致在有校可讀、有家可歸的情況下依舊生出浮萍般的漂泊感。

春天:安靜的野草迅猛生長,華語青春片、華語女性電影崛起了

除此之外,原生家庭的破碎特殊也導致佩佩的早熟。佩佩的家庭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單親家庭,閨蜜對母親“妓女”的指責以及父親家庭團聚的場景暗示了佩佩父母的關係遠不如明面上的離婚夫妻那般簡單。

父親的客套疏離,母親的愚昧天真,讓佩佩過早地渴望強大與獨立,因此一旦觸碰到可以實現財務自由的機會,佩佩自然而然會奮力一搏。

春天:安靜的野草迅猛生長,華語青春片、華語女性電影崛起了

而對於青春片躲不開的友情和愛情的問題,影片在處理方式上“俗中有新”。

雖然也安排了類似《七月與安生》中,兩個女生友情因一個男生而破裂的模式化情節,但是在描繪佩佩和阿豪的關係上,導演選擇剋制而舒緩的敘事基調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佩佩和阿豪在房間裡互纏膠帶的畫面。長達好幾分鐘的鏡頭均放置在兩人所處的窄小空間內,整片暗紅色的色調瀰漫著濃濃的曖昧氣息,若即若離的肌膚接觸,雜亂的呼吸交錯,時間的腳步彷彿在這一瞬也停滯了。但影片恰到好處地讓兩人的關係停留在了這一步,沒有安排擁抱、親吻甚至更深入的情節,反而通過這種點到為止的方式展現出少男少女在兩性關係上的青澀懵懂。

春天:安靜的野草迅猛生長,華語青春片、華語女性電影崛起了


當然,電影的不足之處也還是比較明顯的,例如斷崖式結尾過於突兀,部分臺詞的設計感很重,主角之外的人物略顯扁平化。

並且,影片對“鯊魚象徵孤獨”的闡述也不夠明朗,似乎只是為了象徵而象徵。最後用“放生”來收尾,不問在閨蜜已經“反目成仇”的情況下佩佩是如何獲得這條鯊魚的,即便將鯊魚放回了大海,是否就能代表佩佩在“取保候審”後順理成章達成了與自己的和解?

如此解釋不免有些牽強。

春天:安靜的野草迅猛生長,華語青春片、華語女性電影崛起了

作為導演的第一部長篇電影,能選擇兼具“過境學童”和“水客”身份的“單非”少女作為切入點,從選材的新意上看,的確突破了過去華語青春片的套路,而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出身的科班功底也讓電影在整體完成度上較為流暢。

春天:安靜的野草迅猛生長,華語青春片、華語女性電影崛起了

高速運轉的現代化都市不乏被忽略的角落,在那裡,安靜的少女如野草般迅猛生長,只需一點雨水就能完成青春期的蛻變。

社會既不可小覷這股力量,更應當加以關懷與疏導,幫助她們更平和地渡過人生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