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寺庙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人们经常把“寺”和“庙”放在一块说,比如有人会说“去寺庙烧香拜佛了”,其实早期寺和庙区别很大,不是一回事,寺和庙一开始和道教、佛教也根本没有什么关系。那么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又是怎么来的呢?

人们常说“寺庙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秦朝的时候,通常把官员的工作单位称之为“寺”,即为官署的名称,这种说法在很多古文献里都有提到,如秦书《三苍 》:“寺,官舍也。”、唐朝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寺,治也,官舍也。”,《汉书·元帝纪》中关于“城郭官寺”的注解:“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执掌审核刑狱案件的“大理寺”(又称“寺棘”),相当于现代的最高人民法院,其最高长官名为大理寺卿,简称“寺正”,位九卿之列。还有常见的用法如寺署(官署)、“寺曹”指的是九卿官署、寺省(古时“省”和“寺”均用来指中央行政机构), 直到汉之前“寺”一直是这么用的。

人们常说“寺庙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庙,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或者用来摆放历代有名望的人的雕塑,前者如宗庙,后者如关公庙和孔子庙等。庙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庙”通“秒”,庙包括圣人庙、宗庙都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寸土之间,神圣不可侵犯,敬顺即得妙法。

人们常说“寺庙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 西汉时期,随着佛教弟子来中国传教,当时朝廷认为佛学是一种外来先进文化,值得学习,于是就给佛家专门建造了生活传教的地方,并把佛家人居住的地方称之为“寺”,寺逐渐就不再用来称官署,所以后期,寺专门用来指代佛家的寺院,简称佛寺。寺里供奉的是外国神仙,如释迦摩尼、十八罗汉等。

人们常说“寺庙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土地庙混在一起,逐渐变为祭祀鬼、神的地方,成为人们心中各路神仙掌管山川江河、土地城池的神社,如龙王庙、山神庙。庙是本土产物,是道教文化,供奉的一般都是本地神仙、圣人,都是中国人,是人们对上天的文化寄托。

人们常说“寺庙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现在寺和庙除了供奉的神仙不同外,没有本质区别,所以也有人将佛教之寺院称为庙,也有了现在“寺庙”连在一起的说法。

人们常说“寺庙寺庙”,其实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