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五帝的传说

大抵“三皇说”所指诸人,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燧人、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神农代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女娲则是更早的创世纪式的神人,在神话中又和伏羲结合创造人类。“五帝说”所指诸人,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鼎盛时期及其解体时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君王或军事首长人物。

三皇五帝的传说

一、历史文献中“三皇”有五说:

1、《尚书》为燧人、伏羲、神农。

2、《春秋》为伏羲、女娲、神农。

3、《礼》为伏羲、神农、祝融。

4、《白虎通》说为伏羲、神农、共工。

5、西汉末的《世经》所排古史系统,在黄帝和颛顼之间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战国时说的“五帝”中多了一帝。于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黄帝升为三皇,与伏羲、神农并列。

二、历史文献中五帝的五说:

1、《五帝德》所说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

2、《战国策》与《易经》提出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人。

3、《吕氏春秋》所载的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4、《世经》所编排的古史,在黄帝与颛顼之间有少昊,认为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5、《通鉴外纪》,以黄帝、少昊、颛顼、喾、尧为五帝。

三、传说中的原始个体部落时期(前9684------前4464年):

1、天皇氏,天皇氏为创世大神---盘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开天辟地之后的首位中国部落首领。

2、地皇氏,传说地皇氏为盘古氏之孙、天皇氏之子,人皇氏之父。

3、人皇氏,又号居方氏,人皇氏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

4、提挺氏,又号黄神氏。提挺氏为人皇氏之子,通姓氏之父。

6、通姓氏,又号皇覃氏、离光氏。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有巢氏之父。

7、有巢氏,又号巢皇、大巢氏,为通姓氏之子,燧人氏之父。

四、有史记载的原始个体部落时期(前4464------前4109年):

1、燧人氏,又号燧皇,定都于燧明(今河南商丘),燧人氏为燧明国国君,为有巢氏之子、华胥氏之夫、伏羲氏与女娲氏之父。前4464----前4354年在位,燧人氏是中国迄今为止有史可考的第一位个体部落首领(非部落联盟首领)。燧皇陵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为久远的帝王陵墓。

2、华胥氏,定都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华胥氏为燧人氏之妻,伏羲氏与女娲氏之母。在位年限不详,可能与燧皇共治。燧人氏之后由伏羲氏继位。华胥陵位于山东省新泰市石莱镇华胥山,一说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

3、伏羲氏,又号羲皇、太昊、青帝。定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前4354----前4239年在位。伏羲氏为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子、 女娲氏的兄长兼夫君。炎帝神农氏的外祖父。在燧人氏之后继位。伏羲陵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城北1.5公里处。

4、女娲氏,又号娲皇氏,前4239—前4109年在位。女娲氏是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女、伏羲氏的妹妹兼妻子。炎帝神农氏的外祖母。在伏羲氏之后自立为帝,与炎帝朱襄氏共治天下。女娲城与女娲陵位于今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

5、朱襄氏,有3代朱襄氏担任过炎帝, 又号称飞龙氏,在伏羲氏之后即位。与女娲氏共治天下,公元前4239—公元前4169年在位,定都于朱邑(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赢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炎帝朱襄氏最后为炎帝神农氏所灭。炎帝朱襄氏陵位于商丘市柘城县东大仵乡。

三皇五帝的传说

五、原始部落联盟制时期(前4109------前2015年):

1、神农氏,有9代神农氏担任过炎帝,又号农皇,定都于伏羲氏旧墟(同伏羲都城)。前4109----前3579年在位,炎帝神农氏是伏羲氏与女娲氏的外孙,女娲氏死后传位于他。后又打败并占领了炎帝朱襄氏的领地,首次统一中华民族。后被黄帝轩辕氏打败并迁都于今湖南省株洲市。炎帝神农氏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一说神农即为地皇氏。传说炎帝神农氏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

炎帝神农氏末期,九黎部落首领蚩尤氏叛变,天下大乱。华夏部落世系因此中断。

2、有熊氏,即黄帝,又号轩辕。定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前2697----前2395年在位。在涿鹿之战中与异母弟炎帝联手打败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之后迁都涿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后又在阪泉之战中打败并夺取了炎帝的皇位,迫使其臣服并退居南方。陵墓位于河北涿鹿,其曾孙帝颛顼打败共工收复中原后迁葬于河南荆山。

3、青阳氏,即少昊,又号白帝、金天氏。为黄帝长子,黄帝之后继位,定都于今山东省日照市,后迁都于今山东省曲阜市。前2395----前2322年在位,陵墓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的旧县村东北。白帝少昊金天氏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据司马迁所著《史记》误传,白帝少昊金天氏未登帝位。少昊逝后,皇位由其侄孙高阳氏继承,于是高阳氏在穷桑(今山东曲阜)登基,后迁都商丘并与炎帝后裔共工氏展开激战,共工因战败而恼羞成怒,拼尽全力撞断了“擎天柱”----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即来源于此。

4、高阳氏,即颛顼,又号黑帝,前2322—前2245年在位。定都于穷桑、后迁都于商丘,打败共工氏之后定都于帝丘(今濮阳), 并将黄帝陵墓由河北涿鹿迁至河南荆山。颛顼是黄帝的曾孙,炎帝的曾侄孙。。陵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5、高辛氏,即帝喾,前2245—前2176年在位。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帝喾乃白帝少昊之孙,颛顼高阳氏的堂兄。帝喾陵墓所在地位于商丘睢阳区高辛镇。

6、青阳氏,即帝挚,前2176----前2168年在位。定都于沁阳(今河南焦作沁阳市),帝挚为帝喾长子,即位之后为政不善,让位于四弟陶唐侯伊祁放勋(即帝尧陶唐氏)。陵墓位于阳谷(今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北)。

7、陶唐氏,即尧,前2168----前2095年在位。定都于北唐(今山西省太原市),后迁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帝尧为帝喾第四子,帝挚的四弟。帝挚为政不善,禅位于他。另外,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传说就发生在陶唐氏时期。陵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富春乡谷林。

丹朱,定都于丹水(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旧称丹水县,古时为陶唐氏长子丹朱的封地),前2067----前2064年在位。丹朱为帝尧长子,帝尧临终前,因丹朱不肖,尧指定有虞氏部落首领姚重华为继承人。帝尧死后,姚重华为其守孝三年,并将皇位让给了丹朱。丹朱为政不善,三年后还位于姚重华。陵墓位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辛庄乡丹朱村(丹徐庄)。

8、有虞氏,即舜,分别于前2095----前2067年、前2064----前2025年在位。定都于蒲阪(今永济),帝舜为黄帝裔孙。以孝闻名,是著名的24孝之首---“孝感动天”的主人公。继承陶唐氏之皇位。陵墓有两处:山西运城舜帝陵和湖南宁远舜帝陵。

三皇五帝的传说

9、夏后氏,夏后禹,即大禹,先为有崇氏,后为夏后氏。前2025----前2015年在位,定都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后迁都于阳翟(河南禹州)。禹为黄帝嫡系裔孙,是治水英雄夏后鲧的儿子。夏朝奠基人。陵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城东南会稽山麓大禹陵。

大禹崩逝后,子夏后启继位,迁都于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夏朝建立。古代中国部落联盟制时代结束。中国进入宗法封建制社会时期,正式步入文明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