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观察】“职业裁判”又如何?中超仅过2轮就拉响警报

中超两轮战罢,整体竞争格局暂时并未出现结构性变化。除了场上的球员争夺,本赛季中超令人关注之处还在于“职业裁判”的出现。从两轮比赛的实战操作来看,中外5名首批“职业裁判”均出现一些执法的争议,而其他非“职业裁判”的执法也备受质疑,甚至去年首次引进的VAR今年也出现了更多使用上的问题。中超裁判整体水平,毫无疑问成为制约从当前中超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超第二轮,山东鲁能主场以2比2战平河南建业,被外界视作爆冷。鲁能也因此成为BIG4集团唯一一队2轮未能全取6分的球队。

山东鲁能官方和山东省足协就本场比赛联合向中国足协申诉,列举出了四个争议判罚所在,希望裁判问题能引起中国足协的高度重视。

【中超观察】“职业裁判”又如何?中超仅过2轮就拉响警报

而这场争议比赛的裁判,正是本土“职业裁判”之一的傅明。傅明和马宁一样,目前是亚足联的精英裁判之一,他也多次成为中超金哨的候选人,外界多数把他看做是中国足协重点培养的对象之一。

在亚洲范围,日本是最早引进“职业裁判”制度的国家。J联赛早期为提升裁判水准,也积极招聘外籍裁判。此后,日本J联盟创配合日本足协,创设了“公认裁判制度”,由其中的一级裁判员集体推荐并决赛J联赛比赛的当值裁判。

2008年,J联赛为进一步提高裁判水准,在一级裁判员中进一步引进了“职业裁判制度”。这在普遍采用业余裁判制度的世界各国中也是罕见的。

日本足球对“职业裁判”的定义是,有充分的裁判经验,能持续发挥高超技术水准,以裁判活动为主要收入来源者。职业裁判与日本足协一年一签,年薪一般在2千万至3千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0-180万),在日本社会属于“金领”行列。

日本之所以为职业裁判制定高薪,主要是因为考虑到这项职业压力大,风险高,一旦受伤就会失业,某种程度上也是吃“青春饭”,因而需要为他们制定与压力和风险匹配的薪金收入。

除了设立“职业裁判”,日本足协还十分重视裁判培训的机制。在比赛日之外,裁判每隔一周全体集合一次,按规定参加各种训练,以保持体能,提升裁判技术水准。观看各种比赛录像,包括自己当值的其它裁判当值的,为下一场比赛作准备。平时,他们还要定期参加研修会,切磋裁判技术。日本足协认为,仅仅建立职业裁判制度只是金字塔的塔尖,无法保证全国裁判的整体水平提升,必须持之以恒地多管齐下。

中国足协今年首次引进“职业裁判”制度是自身努力努力完善职业联赛的一个举措,毕竟这也是中国足球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据悉,首批的5名“职业裁判”与中国足协签定的年薪也不亚于日本的职业裁判。但或许是万众瞩目的缘故,这5名职业裁判在过去两轮中超的整体表现并未获得一致好评。除了傅明本轮的明显争议之外,马宁和张雷的执法同样遭遇微词。两名外籍裁判,在一些执法的尺度方面,同样令中超球队和球迷都不适应。

【中超观察】“职业裁判”又如何?中超仅过2轮就拉响警报

首轮引发重大争议的关星(红衣)

除了“职业裁判”之外,前两轮中超的多场比赛出现重大争议,例如首轮的关星对手球的判断、次轮石祯禄在越秀山的低劣表现、申花主场被助理裁判屡次错判。更值得中国足协重视的是,今年各场次主裁判对VAR的使用明显比上赛季克制,但介入后的判断却令人大为不解。到底VAR的判罚尺度如何统一,中国足协接下来还需要大力培训宣讲。

本轮过后,中超因为让路国字号比赛,将进入长达3周的休战期。从前两轮比赛初步分析,本赛季中超第一集团依然是沪穗京鲁BIG4,第二集团更可能由富力、大连、苏宁、华夏组成,其他都属于广义上的“保级集团”。

今年每个集团内部的竞争十分激烈,实力相当接近。而且,第二集团对第一集团具有搅局能力,保级集团的球队也完全可以秒杀第二集团的球队。因此,裁判的执法对今年的中超实在具有太微妙的现实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