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因一句话看重袭人,结果却忘了自己也“其身不正”

袭人,宝玉身边的第一丫鬟,也是王夫人和宝钗同时看重的人。

宝钗因一句话看重袭人,结果却忘了自己也“其身不正”

袭人能得到王夫人和宝钗的看重,除了平时袭人的举止得宜和沉重大方之外,自然也是有一个直接的引子的。而袭人入了王夫人的眼,直接的引子就是金钏死后,袭人向王夫人进言姑娘们都大了,再和宝玉一处住着难免传出闲话。那袭人入了宝钗的眼的引子又是什么?其实袭人得了宝钗的看重与得了王夫人的看重,都是因为同一性质的一件事。

宝钗因一句话看重袭人,结果却忘了自己也“其身不正”

前一日,湘云来贾府,和往常一样住在黛玉那里,宝、黛、湘三人处的还是很愉快的,“二更多时,袭人来催了几次,(宝玉)方回自己房中来睡。”事情到这里并没有任何不妥,坏就坏在第二天,天刚亮,黛玉、湘云二人还未醒,宝玉就又来了。来就来了,偏偏还是未梳洗就来了。见黛、湘二人要梳洗,就顺手用湘云梳洗后的残水净脸,并让湘云帮她梳头。湘云推辞两次,见宝玉仍是请求,只得帮他。不巧,这时袭人来了:

只见袭人进来,看见这般光景,知是梳洗过了,只得回来自己梳洗。忽见宝钗走来, 因问道:"宝兄弟那去了?"袭人含笑道:"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宝钗听说,心中明白。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显然,袭人此时的一番话亦是入了宝钗的眼,而这番话本质上与袭人对王夫人说的是一致的,都是因为宝玉和姐妹们太过亲近。

宝钗因一句话看重袭人,结果却忘了自己也“其身不正”

那么问题来了,王夫人因为这番话看重袭人,那是因为宝玉是她儿子,自然不允许宝玉的名声有任何差池,而袭人如此识大体,王夫人自然要多仰仗袭人了。那宝钗又是为什么?因为欣赏一个人?当然可以。但是因为一句话,就开始套问人家的年龄、家乡是不是就不太合适了,这是在查户口吗?这正查着户口呢,宝玉回房了:

一时宝玉来了, 宝钗方出去。宝玉便问袭人道:"怎么宝姐姐和你说的这么热闹,见我进来就跑了? "

宝钗来宝玉这里,自然不太可能是来和袭人聊天的,不然也不可能一上来就问宝玉哪去了。但是她来找宝玉,却见了宝玉就跑是怎么回事?

宝钗因一句话看重袭人,结果却忘了自己也“其身不正”

看看那句让宝钗觉得袭人有些识见的一句话:"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袭人话中的“姊妹们”是指黛玉、湘云,但这时也同样适应在宝钗身上。

天刚亮,宝玉就去找黛玉、湘云不合适,可是天刚亮,宝钗来找宝玉难道就合适了?而且女子梳洗总要比男子费时间,宝钗的住处离宝玉的住处又不像宝玉离黛玉的住处那样近。算起来,宝钗也是刚刚起床梳洗就来找宝玉。更何况黛玉、湘云那里是宝玉主动去找的,宝钗这却是自己找上门来的。

宝钗因一句话看重袭人,结果却忘了自己也“其身不正”

宝钗刚听完袭人抱怨:"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觉得袭人有见识,可爱可敬,自然不能让自己也成为没有“分寸礼节”的一员,见宝玉来了,自然要避嫌,以显示自己的“分寸礼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